□ 通讯员 游炜烽 吴吉雨 全媒记者 尹宇龙
2023年12月31日,一艘满载煤炭的“新华8”号货轮驶入九江港湖口港区,至此,九江港2023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2亿吨,同比增长11%,标志着九江水运经济实现里程碑式的新跨越。
抓建设 筑牢港口发展基石
2023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码头工程通过交工验收,成为江西省首座万吨级码头;2023年7月,由赛得利集团、江西省港口集团共建的九江港庐山港区姑塘作业区赛诚综合码头顺利交工验收;2023年11月,赤湖公用码头项目一期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12月正式投产……
刚刚过去的一年,九江港口项目建设捷报频传。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3年九江港累计完成投资超25亿元,开工港口项目建设13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开工项目8个,港口基础建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数”度。
据介绍,去年投用的赤湖公用码头是全国内河港口首座5G智能码头。该码头拥有5000吨级(兼顾10000吨级)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达600万吨,采用基于双发选收技术的“双5G+有线”的组网方式,融合“卸、运、储、理、装”五大业务,实现了调度数智化、装卸少人化、运送自动化、仓储无人化四大功能创新。
“2023年,瑞昌金丝港码头、城东国能电厂码头等5座码头也相继竣工投产,新增经营性泊位15个,新增货物年通过能力2390万吨;湖口银砂湾码头、城西安信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此外,赤湖公用码头还建有全国第二、江西首个全封闭智慧型胶囊仓库,实现全封闭式装卸、运送和仓储,这是九江港为守护长江生态环境,促进水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成果之一。
同时,九江港还不断在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方面发力。迄今为止,九江港已在全港范围内实行靠港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并实现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管理,2023年全港累计接收船舶垃圾271吨,生活污水34543立方米。
促合作 扩大物流通道规模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九江港物流通道规模显著扩大。
据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九江港正在构建“水陆空”运输无缝对接、“公水铁”多式联运为一体的现代运输体系,通道能力规模不断做大。截至目前,九江港始发航线有11条,连接长江上下游和赣江,联通京杭大运河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辟近洋直达国际航线,接泊多艘远洋船舶。九江港货物辐射地区到达江苏、上海、重庆等21省,水铁联运方式辐射西南、西北、东南地区,始抵的省内外铁路站点达到23个。
“2023年,九江港重点推进了湖口银砂湾、彭泽红光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推进江西煤炭储备中心铁路专用线改造,提升城西铁路专用线运营质量,不断增强对江西省内及周边地区重要电力能源、钢铁、建材和粮食企业的服务能力。同时推动货物‘陆改水’,提升九江—上海、宁波物流通道服务水平;通过‘海—江—铁’多式联运,与舟山港实现江海直达;开行‘沪浔快航’,推进九江港与上海港设立‘组合港’。”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九江港也在不断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经济圈水运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经济融合发展。
激活力 打造高水平开放口岸
物流畅,口岸通;开放活,经济兴。口岸开放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
作为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一类水运口岸,九江港现有开放码头6座、开放锚地2处,开放的泊位15个,可常年接泊万吨级航行国际航线的中外船舶。2023年11月,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这意味着九江港口岸“一港五区”实现全开放、全贯通,这也是江西省由内陆腹地变身开放前沿的一个缩影。
围绕口岸高效畅通的需要,“离港确认”“联动接卸”“直提直装”“中转换装”等一批便捷通关举措先后在九江港落地。
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工作人员说:“前不久,九江港首次与长江港口联合开行的国际航线——‘九江—日本’集装箱国际直达航线已经正式开通,这也是长江经济带港口结合资源禀赋差异化协同发展的生动案例之一。”
据介绍,依托进境粮食、肉类指定口岸,推动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建设,不断丰富口岸平台功能,延伸口岸经济产业链,九江港将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会使全市全省跨境贸易活力更加凸显,“黄金水道”的“黄金效应”不断释放。
百舸争流,奋进者只争朝夕。站在新的起点,九江港将继续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更高能级的枢纽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效便捷的通道体系助力物流降本增效,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迈出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交通强国“水运篇”的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