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王有哲 通讯员 林昕昀 文/图
初春时节,厦门暖意渐浓,映入眼帘的,满是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新景色。
在海陆运输的大通道上,一个个集装箱映照出对外贸易的融融暖意。春节期间,厦门港接连迎来集装箱巨轮靠泊,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热度不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展现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强劲活力。聚焦一流海事监管与服务目标,厦门海事局成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厦门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蔚表示,面对发展格局、治理格局、世界格局之变,厦门海事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更大力度推动航运能级提升,以更强担当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推进海事事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海事职能优化港航营商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厦门勇立潮头。扎根这片热土,坚持民生为要,服务发展大局,厦门海事人驭风而行、向海高歌。
2023年3月,厦门海事局着眼厦门港航高质量发展战略和航运中心建设,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经济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推出18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举措,进一步转变海事职能,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促进厦门港航营商环境综合水平不断提升。
港航业日新月异,厦门海事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念愈加坚定,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不竭新活力。
“去年以来,厦门海事局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到突出位置,对标一流、争创一流,以改革举措激发市场活力、以落实机制稳定市场预期,着力破解困扰企业发展与群众办事的痛点、堵点、难点,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海事侧营商环境,为厦门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厦门海事局法规规范处处长罗盈表示。
2023年,厦门海事局集全局之力,通过区域协同、流程整合和跨部门联动,探索推出船舶不停运办证的厦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现在,厦门海事局根据每条船舶实际船期情况,为企业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精准对接船舶窗口期,最快可实现船舶转籍当天完成,真正做到船舶航行在哪里,船籍港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大大降低船舶营运制度性交易成本,实现船舶转籍‘不停运办证’。”厦门海事局政务中心副主任翟琳珊介绍。
从初步试水,到深耕改革。仅用短短一年时间,温情绽放的成果让航运企业有着满满的获得感。
在厦门海事局与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厦门港登记船舶注册载重吨从2021年的400万吨增长到2023年的530万吨。截至目前,该局共完成34艘船舶的不停运办证工作,试点改革的辐射效应进一步显现。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改革进展情况,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亲自带队到厦门海事局开展调研。作为厦门市四家单位代表之一,厦门海事局还应邀在中国改革(2023)年会上介绍“不停运办证”改革举措,向全国推广厦门经验。
全国首创船舶转籍上下游关联单位的跨部门协作、实现国际航行船舶的船舶转籍零待时……厦门海事局进一步固化“不停运办证”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厦门对优质航运要素的聚集力,不断吸引优质航商参与厦门港航合作开发,夯实厦门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助力厦门港口航运能级提升。
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正是厦门海事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及福建海事局决策部署的清晰主线:有了好的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才有支撑,增强后劲才有基础,奋发向上才有希望。
深耕平台建设推动航运能级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厦门海事人从贯彻国家战略看海事,从地方经济发展看海事,将海事工作放进国家发展大局考虑,放在地方经济全盘考虑,走进航运企业、走进港口、走进地方相关单位,担当履责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面对船舶智能化、大型化发展和港口储运基地建设,如何进一步增强保通保畅能力,推动提升航运能级,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为此,厦门海事局以创新破题,让自身发展与改革创新互相赋予新功能,自身建设与监管效能稳中有进、以进促稳。
近年来,厦门海事局联合市口岸办、厦门自贸委等单位,以丰富“单一窗口”海事侧功能为抓手,智慧平台建设为载体,共同开发了“厦门港游艇综合服务平台”“船载集装箱货物安全管理系统”等深受好评的信息化系统,助力厦门“智慧口岸”试点,不断优化口岸大通关环境。“早在2019年,我们就联合厦门自贸委在‘单一窗口’上开发了‘厦门港游艇综合服务平台’。作为当时全国领先的游艇信息化服务系统,平台彻底改变了辖区游艇(帆艇)传统出航纸质报备的途径,使行政相对人能通过手机和电脑实现‘一趟不用跑’的‘秒申报’。”厦门海事局船舶监督处处长尹健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厦门海事局启动该平台升级工作,围绕船舶报备、信息校验、远程监控、数据归集等四大方向的13项改造内容,将覆盖船种扩大至辖区其他休闲类船舶,并探索将船舶所有人、游艇俱乐部、码头营运方以及其他涉海管理部门共同纳入平台,实现扩大服务对象、丰富服务功能的“双升级”。
一张答卷书写创新成效。去年以来,厦门海事局联合开发的“船载集装箱货物安全管理系统”,实现进出港集装箱危险货物谎报瞒报的自动排查,海事部门与作业码头间的协查文书、指令在线交换,进一步提升集装箱通关效能,助力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提“质”增“量”;打造的“厦门蓝海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新技术手段,实现了海事与公安、气象、港口等部门的数据在平台内的自由交互,为服务对象打造一站式查询、一键式沟通功能,助力构建绿色、安全的辖区航运环境;开发厦门港数字航运综合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航运协同管理、航运安全保障、航运公共服务三大系统,将进一步顺应国际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的发展趋势,维护和保障厦门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一系列举措闪耀着勇毅前行的奋进光辉,迸发着先行先试的改革热情。
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时指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在服务大局中凝心聚力,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厦门海事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使命。
2024年1月23日,在厦门现代码头,1737辆新能源汽车陆续驶上“上汽安吉申诚”号汽车滚装船,这艘全球现役最大清洁能源滚装船1月24日从厦门港起航,开启首航欧洲之旅。2024年开年来,厦门港已出口新能源汽车超7000辆。
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是新能源汽车“产销运”的最后一环节,服务好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厦门海事局助力“新三样”产品外贸出口的加速之道。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出口贸易需求持续增长,海外订单与日俱增。过去,新能源汽车“出海”面临运力不足、安全风险不明、运输标准滞后等难题,企业一度陷入“有车卖,没船运”的困境。
厦门海事局细处运笔、实处发力,深入调研走访辖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针对辖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便捷“出海”海事侧监管服务的堵点、难点,提出一系列海事侧监管措施和对策建议,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出海”。
“为破解企业难题,厦门海事局积极跟踪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品海运发展趋势,把‘船岸端’运输标准与‘制企端’技术标准和‘客户端’需求标准有机融合,为厦门新能源产业海运出口量身定制‘重服务、强监管、提效能、制标准’的安全服务保障举措,有力保障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供应链安全稳定顺畅。”厦门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郑仕锋说,从现有数据反映,新能源产业海上出口已成为厦门港航运经济的新亮点、新动能。
此外,厦门海事局还聚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集聚集体智慧、主动靠前服务,联合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自贸委印发《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安全运输指南》,这是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为厦门口岸集装箱储能系统海运规范出口提供专业指导,提升企业产品海运出口能级,助力厦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胸怀“国之大者”,以实策实措镌刻非凡印记。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助力厦门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厦门海事局纾发展之困、汇合作之力、聚创新之势,为重大战略实施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蓝色动能”。
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动能。在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厦门海事局紧抓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引领,深化安全治理,在助推港航经济发展中争当先行,获得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未来,厦门海事局将以更实举措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推动航运能级提升中勇于担当,在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中探路先行,为厦门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