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7日 星期

宁德海事高质量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桥头堡

在海巡艇的护航与拖轮的警戒下,全球第三大半潜船“华瑞龙”在宁德灶屿水域装载14艘“福建造”船舶出运几内亚。

□ 全媒记者 王有哲 通讯员 钟茂华 文/图

近日,在海巡艇的护航与拖轮的警戒下,全球第三大半潜船“华瑞龙”缓缓驶离宁德港前往非洲。此次“华瑞龙”在宁德灶屿水域装载14艘“福建造”船舶出运几内亚,满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大土建工程项目建设需要。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一周年。十一年来,宁德海事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发挥独特优势,助力高端水工设备出运,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服务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提升港区综合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助力企业走出去发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高质量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奋楫前行

助力高端水工设备安全出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日益活跃,沿线国家对海洋工程装备需求旺盛,有效拓展了船舶和海工装备领域市场。

“对我们船舶修造企业来讲,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福安市船舶协会会长张清洁说。宁德辖区有条件、有优势的船舶生产企业逐渐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为此,宁德海事部门铸牢“主角”意识,优化营商环境,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大局中迈出大步伐。

今年3月3日,全球第三大半潜船“华瑞龙”装载14艘“福建造”船舶前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几内亚。“半潜船装载作业时间长,装载船舶数量多,装载作业水域面积大,加上近期海上还有大雾等恶劣天气,对船舶装载作业影响非常大。”福建省易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林宇良告诉记者,在宁德海事局的靠前服务下,船舶装载作业得以有序完成。

船舶航行到哪里,海事服务就跟到哪里。装载作业期间,围绕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宁德海事局聚焦筑牢本质安全,坚持问题导向,对作业水域发布航行警告,提醒航经该水域的船舶注意减速避让,落实临时交通管控措施。调派海巡艇、出动执法人员到现场开展指挥、警戒,确保作业水域清爽和作业安全,同时通过信息化措施进行全程监护,借助海上气象平台,收集作业水域的气象信息,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播发气象预警,指导船舶做好相关安全防范措施,保障船舶装载安全有序。

宁德海事局坚持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大格局,创新海事服务新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走深走实。为保障高端水工设备安全出口,该局成立服务保障工作专班,组织召开施工作业通航安全保障方案技术评审专家咨询会,指导船舶生产企业和作业单位了解辖区通航和作业条件,科学合理制定航行及作业计划。优化政务审批服务流程,为船舶装载出运办理海事业务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宁德海事局的服务保障下,2023年辖区新建船舶44艘,其中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19艘。

踏浪而歌

保障新能源汽车出口高效便捷

在服务大局中凝心聚力,当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宁德海事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2023年7月18日,装载2600辆“宁德造”商品车的“安吉24”轮在宁德海事部门的全力保障下正式启程驶往墨西哥。其中,出口新能源混动车319辆、燃油车2281辆,主要由上汽集团宁德基地生产,是宁德口岸单次最大批量汽车出口。

新能源汽车海运出口,是新能源汽车“产销运”的最后一环节,服务好新能源汽车“出海”,是宁德海事局助力画好“一带一路”工笔画的重要一笔。近年来,宁德海事局细处运笔、实处发力,深入调研走访辖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针对辖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安全便捷“出海”海事侧监管服务的堵点、难点,提出一系列海事侧监管措施和对策建议,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安全“出海”。

去年以来,宁德海事部门落实全球双碳战略和国家新能源发展布局,多举措助力新能源矿卡安全便捷出口“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印度尼西亚。牵头组织代理、码头、业主等召开业务协调会,学习新能源矿卡海运集装箱出口的相关规定,找准海事服务着力点,进一步完善新能源矿卡海运出口保障机制,提高货物通关效率。

为确保新能源矿卡安全海运出口,宁德海事局开航前组织业务骨干前往码头对新能源矿卡上船前后开展安全检查,重点检查车辆上船前断电、系固、运输过程中的巡查巡检等方面工作,确保船舶适航、货物适装,并从海上安全运输和海事监管等角度对船方、码头提出工作建议和应对举措。安排专人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船舶实施远程监护,在船舶进出港关键时段实时盯屏、全程监控联系,及时提供助航信息,确保船舶进出港和靠离泊安全顺畅。

踏浪而歌,宁德海事局胸怀“国之大者”,在巨轮大港、江河湖海,用赤子之心铸就水上交通安全防线,用饱满热诚倾情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征程上奏响雄壮乐章。

海事担当

服务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起飞跳跃”

新时代新征程,宁德勇立潮头。扎根这片热土,坚持民生为要,服务发展大局,宁德海事人驭风而行、向海高歌。

2023年10月26日,随着万吨级货船“金洋26”轮缓缓靠泊福州港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21号泊位,标志着宁德辖区首个15万吨级泊位漳湾作业区21号泊位工程的正式投入运营。

自从宁德市首个15万吨级泊位项目立项破土动工以来,宁德海事部门积极提供海事监管服务,全程做好对施工现场、作业船舶、现场人员的巡查保障工作,高效助力项目工程顺利完工。

“港口泊位口岸的开放,不仅能够解决运输船舶多、进出口货物量大、码头泊位少的困扰,同时,对进一步打通宁德港区海运物流通道,促进宁德港口岸扩大开放,全方位支持宁德铜材料冶炼、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宁德海事局副局长林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中,宁德海事局紧抓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引领,深化安全治理,在助推港航经济发展中争当先行,为宁德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开创新局面。

这是宁德海事局践行为民服务初心,以更强担当助力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2024年3月8日,从墨西哥满载56000吨精铜矿的“星辉”轮,在漳湾作业区10号泊位完成卸货安全离港,为宁德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铜材料冶炼“补矿”,此次装卸作业刷新了宁德铜精矿单船作业量最高记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和宁德市四大主导产业发展持续壮大,宁德市涉海活动的数量、时间和密度大幅提高,船舶流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使得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概率增加,亟需进一步提升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

为加大船舶污染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宁德海事局积极牵头推动宁德市政府印发实施《宁德市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2023—2030年)》,对应急体制机制、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系统、应急设备设施、应急队伍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提高应对海洋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快速处置能力。

从2019年至今,宁德海事局已累计安全保障从秘鲁、智利、墨西哥等“一带一路”国家铜精矿进口船舶进出港418艘次830.38万吨,保障完成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家外贸硫酸出口作业10航次,累计完成外贸硫酸出口8.635万吨。

持续做好高端水工设备、新能源产品等材料进出口的服务保障工作;为上汽宁德基地乘用车、中铜东南铜业铜精矿、新能源重卡运输上做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有效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以及帮助企业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保障宁德港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宁德海事局积极做好重大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水上应急工作,为重大战略实施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蓝色动能。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