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热点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7日 星期
时隔10年再升级
新“国九条”释放了哪些强信号?


4月1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即新“国九条”)正式发布。《意见》共9个部分,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这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时隔10年,国务院再次出台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明确资本市场发展要求

★未来5年,基本形成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框架。

★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到本世纪中叶,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新‘国九条’对其中很多重点内容都作了安排。比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既强调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这个‘基本盘’,又着眼于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分类作出部署。比如,《意见》强调加强法治,围绕大幅提升资本市场违法违规成本,完善行政、刑事、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提出了不少硬措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前两个“国九条”相比,新“国九条”主要有3个特点,即充分体现资本市场的政治性、人民性,充分体现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

在发展目标方面,新“国九条”分阶段提出了未来5年、2035年和21世纪中叶资本市场发展目标(“三步走”阶段性目标),并为此出台系列举措。吴清尤其提到,《意见》针对去年8月以来股市波动暴露出来的制度机制、监管执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及时补短板、强弱项,回应投资者关切,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形成“1+N”政策体系

围绕新“国九条”,若干配套制度规则相继发布。吴清用“1+N”形容未来资本市场政策体系,“其中,‘1’就是《意见》本身,‘N’就是若干配套制度规则。”

《意见》发布当天,证监会发布加强退市监管的配套政策文件,并就涉及发行监管、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交易监管等方面的6项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证监会4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介绍,在发行监管方面,包括两项规则修订。一是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二是修订《中国证监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前者对申报科创板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更高标准,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等指标要求,后者将首发企业随机抽取检查的比例由5%大幅提升至20%,并相应提高问题导向现场检查和交易所现场督导的比例。

在证券公司监管方面,证监会就修订《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简称《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这次修订《规定》是落实《意见》《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的具体举措。”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介绍,本次修订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优化发展理念、加强投资者保护、健全内控治理、完善信息披露等方面对《规定》作了修改完善,“目的是通过加强监管,督促上市证券公司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上市证券公司共43家,总资产占全行业的77%,2023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70%和77%。“规模和实力在行业中的影响和地位举足轻重。”但申兵同时表示,从近年来的监管实践看,上市证券公司仍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在发展理念、投资者保护、内控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距离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标准和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在发展理念方面,新规要求上市证券公司坚持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明确市场融资应当合理审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有限的资源更好配置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居民财富管理等重点领域。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促发展也要防风险。新“国九条”明确加强交易监管。完善对异常交易、操纵市场的监管标准。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制定私募证券基金运作规则。强化底线思维,完善极端情形的应对措施。严肃查处操纵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震慑警示。

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将重大经济或非经济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评估内容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框架,建立重大政策信息发布协调机制。

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这一内容的出台除了要修复已经发现的制度和机制缺陷外,主要动因是股市的连续波动和低位震荡。

“尤其是该条内容特别提出的要强化底线思维,完善极端情形的应对措施,这是遏制资本市场非常态因素干预和影响股市走向的明确信号。通过严肃查处操纵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震慑警示,推进资本市场积极稳健发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宋向清说。

严把“上市关”和“出口关”

与此前两个“国九条”相比,新“国九条”中一系列“严”字表述格外醒目,资本市场强监管的信息更加明确。

“严把上市关”方面,新“国九条”要求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等;“严格强制退市”方面,要求严格退市执行,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恶意规避退市的违法行为等。

“一系列加强监管的内容是新‘国九条’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相关部署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升企业违法违规成本,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2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就《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涉及适度提高主板上市财务指标、加强上市公司分红约束、大幅降低财务造假重大违法退市标准等多方面内容。

为进一步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实现进退有序、及时出清的格局,证监会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简称《退市意见》)。

“《退市意见》着眼于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证监会上市司司长郭瑞明介绍,《退市意见》调低了财务造假触发退市的年限、金额和比例,将现有的连续两年造假金额5亿元以上且超过50%的指标,调整为1年造假两亿元以上且超过30%、两年造假3亿元且超过20%、连续3年及以上造假,“目的是有力遏制财务造假。”

他尤其强调退市监管的原则是“应退尽退”,没有也不应该预设数量。“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执行新的规则,努力实现‘退得下’‘退得稳’。”郭瑞明说。

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

来源稳定、行为规范、运作专业的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稳定器”,关乎股市走向。

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壮大长期投资力量方面,新“国九条”也有“新招”,提出要建立培育长期投资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同时,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这些切合当前资本市场发展新情况的针对性举措,不仅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增加对资本市场投资的需求,而且有助于为实体经济领域中长期投资提供更加丰富的资金来源,引导更多资金转化为资本。

“同时,也有助于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投资能力,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理财产品。”娄飞鹏说。

新“国九条”也强调加强证券基金机构监管,推动行业回归本源、做优做强。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为一段时间来金融从业人员高薪“炫富”等现象“开药”。

新“国九条”明确,要积极培育良好的行业文化和投资文化。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持续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认为,推动行业回归本源、树立正确经营理念、处理好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是加强监管的重点考虑,也是把握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业文化和投资文化,建立在有效监管之上,有利于降低监管成本,提升投资者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信任,最终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回报。

“1+N"监管体系

配套新“国九条”的“1+N”监管政策体系

“N”

证监会

“两强两严”

2024.3.15发布

退市意见

2024.4.12发布

6项制度规则

2024.4.12

公开征求意见

“1”

新“国九条”

国务院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北交所

深交所

上交所

6项制度规则

6项制度规则

7项业务规则

2024.4.12

公开征求意见

2024.4.12

公开征求意见

2024.4.12

公开征求意见

制图:王寅娜

本版文字综合中新网、金台资讯、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