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物流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10日 星期

京津冀“软硬联通”双向发力

天津立交桥。

□ 全媒记者 任佳丽

织密交通网络,拉近时空距离。5月7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在天津召开。在这场发布会中,“硬联通”与“软联通”成了热点词汇,“硬联通”支撑、“软联通”赋能既成为天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成了未来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的重要发力点。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在一项项举措与一个个成果中落到了实处,惠及了百姓。

完善基础设施“硬联通”

四月的京津物流园车辆往返不息,热火朝天。叉车司机精准地铲起货物往返运送,理货员细致地清点货物数目,装卸工熟练地搬运并码放货物,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通过此物流园,京津冀地区的客户享受到了各类冻肉、鱼类、白虾等丰富的优质食材及仓储物流服务。

“京津物流园是承载京津两地口岸协同运营功能的天津港最大冷库群,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示范项目,自投产以来,仅不到四个月便实现了近六万吨库容的满仓。”物流园区负责人公开表示。

基础设施建设是京津冀三地互通互联的基石,为三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硬核”便利,拉近了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

说到“硬联通”,就不得不提“轨道上的京津冀”。随着2023年底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轨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天津实现了4条高铁通往北京、1条高铁通往雄安、多条高铁联周边,高铁通车里程由2013年的245公里增加到410公里,筑起了京津雄0.5—1小时的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的交通圈。”天津交通运输委员会主任王志楠介绍。

6条高速通往北京、2条高速通往雄安、毗邻地区高速互联互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13年的1103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358公里,实现京津雄1小时、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发布会上公布的一条条新数据显示了京津冀三地携手越织越密的交通网。

“我家住在天津武清,工作在北京海淀,虽然在两个城市间奔忙,但下班之后看到在天津车站等候我的家人们的时候,还是会在心底感慨便利交通带给我的喜悦与幸福感。”天津市民王女士由衷地表示。

升级体制机制“软联通”

硬件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同时,配套体制机制的“软服务”也不断升级完善,三地百姓共享到了“协同红利”。

近日,天津推出12条旅游直通车精品线路,涉及天津至河北省的唐山宴、河头老街等有名旅游景点直通车,推出交通+景区综合套票,打造一体化文旅服务体验,满足了来自京津冀地区以及国内外游客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地区文化交流。

“从天津到唐山游玩,我们图的就是一个离家近,便利的交通让我们能当天去当天回,节省体力和时间成本。”天津市民李先生说。

当前,京津两市之间的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为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便利措施也陆续落地。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京津城际增开重联和长编组列车,运力提升了18%,初步缓解了高峰时段群众购票难的问题。京津城际延长线实现“铁路e卡通”扫码乘车,随到随走。

“武清开通至北京国贸的首条定制快巴,宝坻开通至廊坊香河、衔接北京的跨省公交,出行效率显著提升。在政务合作方面,三地实现了5类电子证照互认共享、5个事项‘同事同标’,共享行业大数据约6亿条。”天津市武清区副区长王欣耕介绍。

同时,针对群众反映的在天津站乘坐高铁需要先上楼再下楼的“折返跑”问题,4月15日,天津启用了天津站地下候车厅,每天6点到19点,从6号到17号检票口进站的旅客可以选择走地下候车通道,不用再上到车站二楼,候车更加方便。

此外,航空领域也传来喜讯。天津滨海机场副总经理王颢哲提到,京津两市共有北京首都机场、大兴机场、天津滨海机场三大机场,其中,天津滨海机场定位为区域枢纽机场、我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在民航局与天津市共同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明确要加快机场区域航空枢纽航线网络建设,优化完善国内航线网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网络,并给予航权时刻等方面的支持。

打造港口、机场群“广联通”

天津港是京津冀三地的海上门户,与全球18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近年来,“航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也跑出了加速度。

5月6日,京津冀地区近年来首条直通南美洲东海岸航线正式开通。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中远海运阿根廷”轮满载着京津冀等地区的工程机械、电器等集装箱货物出海远航,驶向南美洲的里约热内卢、桑托斯等港口。这为京津冀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近年来,作为京津冀三地出海口,天津港服务三地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设立北京服务中心,入驻雄安新区综合保税区,举办服务京津冀地区客户“春雨行动”专题会……系列行动更好地服务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环渤海内支线重箱运量同比增长25.2%,海铁联运完成122.7万标箱,中欧(中亚)班列完成8.5万标箱,带动了京津冀地区的商品出口,使京津冀的产业链供应链得以良性循环。”天津港集团副总裁罗勋杰谈道。

“蓝天上的京津冀”发展势头也愈加强劲。1950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民用航线在天津开通,天津机场被誉为“新中国民航的摇篮”。再看今朝,天津交出了同样令人欣慰的答卷。

“天津机场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8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16.2%。未来,天津滨海机场将注重与北京两个机场开通差异化的航点,错位服务京津冀腹地的客源需求。2024年夏航季,天津滨海机场计划通航的国内客运城市中,与大兴机场、首都机场错位通航的城市分别为24个、15个。”王颢哲说。

打破交通运输领域“一亩三分地”意识,共绘区域交通“一张蓝图”,实现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形成最大合力……京津冀三地正在“软”“硬”联通,在交互赋能的交通运输画卷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