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开幕。博览会以“智行天下 能动未来”为主题,集展览、体验、赛事于一体,设立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十大主题展览区,涵盖了智能产业前沿热点领域,吸引了49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参会,参展企业和机构超过550家。
重点项目103个
本次共签约重点项目103个,投资总额约1092亿元。其中,内资项目95个,投资总额约1007亿元,外资项目8个,投资总额约12亿美元。经初步统计,制造业项目46个,投资总额约545亿元,涉及天津市重点打造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等产业链;服务业项目57个,投资总额约547亿元,涉及金融、科技、贸易、物流、文旅等产业。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天津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党组书记杨柳表示,天津拥有众多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同时也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以这次签约为契机,天津的新产业发展,无论在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领域,都将获得更大的机会。
“天津具有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未来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还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杨柳表示,市投促局将会同各个部门一起,为落地企业做好服务。
“营商环境是综合的。”杨柳认为,对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素,从融资到人才到投资,相关部门在配套上都会有一个提升,围绕“企业为什么来”做好服务。
核心产业规模近6000亿元
博览会上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战略性技术。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4亿元,增速13.9%。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企业采用率已达15%,市场规模约为14.4万亿元。
交通“智能+”引关注
将人从过去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是人工智能改变传统作业方式的缩影。人工智能曾经是《黑客帝国》等科幻电影中遥不可及的未来。如今,从AlphaGo击败围棋世界冠军,到Sora模型惊艳亮相,人工智能为现代社会打开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在生产操作一线,中铁十八局三公司首套智能化机械手臂在西成铁路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以来,实现机器人自动加工拱架,减少了人为干预和成本投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该项目负责人王晓俐说,技术人员只需设定好参数,即可由机器人自动操作完成,比人工方式更精准。
同时,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等突破性技术,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领先提供了强大驱动力。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介绍,公司坚定软件定义汽车下的智电融合发展之路,不断探索产业跨界融合解决方案,已为用户累计推送并完成140万次OTA升级,总智驾里程累计2.65亿公里,居全球前列。张兴海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50%,相信未来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会迅速提升。
蔚来汽车正在推进能源互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智能充电桩、分布式能源等方式,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在二手车检测领域,老师傅凭经验“吃饭”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懂车帝”研发出二手车智能化检测设备D-BOX,不但实现自动化率提升和误检率下降,更节省近一半的人力成本。
在智能交通与智能建造展区,一方小小的自助寄件盒在众多智能应用的环绕下显得十分低调,却与人们的出行生活息息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5月1日至5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3.6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3.7%。在庞大的出行需求下,不少人都面临着在交通枢纽处需要寄出部分行李、伴手礼,但一时之间找不到快递点,时间不够用的尴尬场景,而此类智能应用,则可以帮助人们在出行时快速“减负”。
顺丰速运展区工作人员张文杰表示,新款的自助寄件盒应用场景多样,尤其是在高铁站,飞机场等交通枢纽,只需轻轻触摸,通过识别人脸,便能够快速完成从称重、扫码下单到寄件的全部过程。
如果说诸如自助寄件盒等智能应用是一种深入生活角落的“贴心”,颇具春风化雨之感。那么在人工智能与省市展区里,琳琅满目的无人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则带来了满满的未来感。在天津展区内,一盏大型“宝莲灯”吸引了来往观众的注意,可仔细瞧,这造型优美的“花蕊”里边可大有门道——一架无人机正从“宝莲灯”里缓缓飞起。
近年来,天津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培育低空经济上下游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成龙配套、成链成群,拥有低空产业相关企业数百家,参展的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其展出的宝莲灯无人机生动展示了天津市制造业的最新发展成就。据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宛燕介绍,电力、新能源、智慧城市、消防应急、林业、智慧文旅等领域都有无人机应用的身影,其可进入人力原本难以抵达之处工作,如发现异常情况等,将会自动生成报告上报,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效能。
技术应用赋能百业
当前,人工智能与产业交融,赋能千行百业,在诸多领域正在成为关键生产力。
人工智能助力金融服务获取更便捷。天津固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施工,最近这家企业进入扩张期,资金周转遇到困难,金融机构为它送来“及时雨”。
我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的金城银行通过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对中小微企业风险实施精准量化评估,将纯在线、无抵押的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500万元,做到了支持实体经济“既普又惠”。
近年来,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认知等一批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线,将人工智能赋能推向新高度。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认为,大模型重新定义了人机交互、营销和客服,并催生人工智能原生应用。
智能派单、智能处置、智能分析……不久前,百度将文心大模型能力与北京海淀区“接诉即办”应用场景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在深度语义理解、内容生成、智能交互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派单、处置、分析、主动治理等“接诉即办”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放眼未来,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将成为重要引擎。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
大模型“智慧涌现”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指使用大规模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训练出来的“大参数”模型,这些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可以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这是我们研发的‘讯飞星火大模型’3.5版,也是展位的核心亮点之一。”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介绍,这一大模型具备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逻辑推理、数学能力、代码能力、多模态能力等核心功能,已在教育、医疗、金融、工业等领域落地。
近年来,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演进,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大模型研发之路上不断探索更新。
“相比去年,今年我们展示的大模型得到了全面升级。”董斌说,新发布的“星火图文识别大模型”进一步优化了长图文识别功能,能够直接对复杂版面进行分析、结合上下文语义进行更加精准的文字识别;升级后的“星火语音大模型”还具备情感模拟与表达能力,“一句话声音复刻”功能也使AI语音表现更加生动真实。
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表现越来越“类人”,不断拓展人们的感官维度、创新边界,成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辅助力量。
来到展台,参展商郭锋介绍,大模型和汽车的融合让汽车更聪明。“我想同时让他(汽车助手小艺)打开空调、座椅通风、音乐,我一次性输入这些指令,他都能够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一些最新的信息,随着智能大模型上车的普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走上一个新的智能台阶。”
此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实验室内、生产线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也成为助力工业制造业提升质效的有力动能。
不过,不同于通用大模型,研发工业领域垂类大模型需要大量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核心数据。菲特(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曹彬回忆,最初,企业依靠长期实践积累了大量工业数据,但没想到这竟会成为公司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
“现在,这些数据成了我们的‘核心秘籍’。”曹彬说,依托数据优势与核心算法平台,企业推出的工业垂类大模型就像生产线上的专家“智囊团”与实时“诊疗师”,针对生产瓶颈与设备故障迅速“对症下药”、答疑解难,并提出优化生产调度和调整工艺参数的建议,推动产品提质升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人工智能前景毋庸置疑,但治理体系仍有待持续完善。海量流动的数据和“算法黑箱”在不断扩张的算力规模“催化”下,带来的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本次博览会带来的“展品”是智慧诊疗系统“小雅医生”和医疗垂域大模型“小北健康”,分别聚焦于病人生化指标分析和自然语言问诊。
在该研究院副院长李方平看来,在人工智能医生即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当下,患者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亟待关注的课题。奇安信披露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泄露数据超9亿条,涉及众多敏感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如何保证患者隐私不被泄露,相关数据能够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是大模型更好地服务患者的基础。”李方平说。
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固然令人兴奋,但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应用研发首席科学家孟祥飞看来,同样要关注背后的风险隐患。今年5月,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东南亚犯罪集团正将智能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换脸加入“杀猪盘工具箱”。媒体认为,这种更复杂的手段能显著提高诈骗效果,并将扩大受害者范围。
“如今的大模型已经能够完成图像语音视频融合生成,这种‘真实的虚假’会造成虚假信息在数字空间蔓延,是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亟须面对的挑战。”孟祥飞说。
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大国,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强化对人工智能的规范引导。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2019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2021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2023年又发布《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释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人工智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意味着将会有更多、更先进、更高效的生产工具持续问世。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连续多年参加博览会前身世界智能大会,他建议,要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和跨界融合,推动智能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人才培养,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综合自中国青年网、三秦都市报、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