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2024年7月3日 星期

洪涝灾害后,如何防范疾病传播?


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暴露风险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多因素影响,各类传染病极易发生和流行,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等,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最大的特点是“病从口入”,不洁的水源和受污染或变质的食物,都会导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不仅会为肠道病原体的滋生提供适宜的环境,更会加速灾区积储食物的腐败、变质。

常见

甲肝和戊肝 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雨季、洪涝灾害期间,含有甲肝、戊肝病毒的粪便经雨水冲刷污染饮用水源后,将导致甲肝、戊肝暴发或流行。

感染性腹泻 常见的重要感染性腹泻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在抢险救灾相关行动任务中,其发病率增加更为明显。在应急抢险救灾的情况下,因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差,驻地苍蝇密度高,人员比较集中,易发生流行或暴发。

预防

预防肠道传染病,以搞好饮食、给水、环境和个人卫生等切断粪—口传播为主的综合措施并加强疾病监测,做好 “三管一灭”,即管水、管饮食、管粪便、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食品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物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沸不要喝、无证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被污染未消毒物品不要碰。

虫媒传染病

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受灾人群居住环境恶劣、营养状况较差、机体免疫力降低、病媒生物滋生条件发生改变,使得虫媒传染病风险增加。

常见

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脑炎症状,如发热、头痛,有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规范治疗,随后2天—3天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在洪灾时所有人群均易感。

疟疾 民间称“冷热病”、打摆子、打老张。它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经按蚊叮咬而传播,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疟疾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发烧、头痛和发冷。

登革热 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最常见症状是高烧、头痛、身体疼痛、恶心、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预防

●防蚊灭蚊是此类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在救灾人员的休息与生活区域内充分利用灭蚊剂和蚊帐。同时消除积水,填平洼地,消灭蚊虫孳生地。

●针对受灾区域内的重要传染源家禽、家畜,应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人畜居地分开,同时及时给家禽、家畜接种疫苗。

●在进行救灾任务时着长衣长裤,减少皮肤在外的裸露,裸露部位涂抹趋避剂。

●对参与救灾的人员进行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当救灾任务区处于高疟区时,救灾人员可服用氯喹。一般自进入疟区前2周开始服药,持续到离开疟区6周—8周。成人常用氯喹,口服0.5g,每周1次。在耐氯喹疟疾流行区,可用甲氟喹0.25g,每周1次。亦可选用乙胺嘧啶25mg,或多西环素0.2g,每周1次。

●参与救援的人员避免长时间进行救援作业,防止过度疲劳,充分睡眠保障休息,保存体力。

皮肤感染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宋坪表示,洪涝灾害导致很多种疾病的爆发和流行,其中皮肤病可以占到一半以上。这是因为皮肤长期浸泡在水里面,再加上高温高湿的环境,以及饮食、情绪多种因素,就容易出现皮肤问题。

常见

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的感染,它包括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等等。如果有糖尿病等等这些基础病,就更容易出现了。

细菌感染 往往会有红肿热痛这样的症状,在保持皮肤干爽的基础上,可以用一点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等。像新鲜的中药马齿苋、蒲公英给捣碎和外涂,也有一个比较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破溃的皮肤不能使用。

真菌感染 往往会在皮肤上出现这种一圈一圈不断扩大的红斑丘疹,或者在脚趾缝出现小水疱。可以用一些抗真菌的药膏,比如说咪康唑、特比萘芬软膏等。

提醒

如果既往有过敏史或者在家族当中有过敏的患者的话,这一类人就更要特别小心。如过敏类的皮肤病患者,比如湿疹、皮炎、荨麻疹患者等。这类人群首先要清淡饮食,减少洗涤剂来刺激皮肤。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药,比如说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像中药湿毒清、防风通圣丸都可以辨证使用。

自然疫源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

常见

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汛期群众接触疫水机会增加,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黏膜侵入人体,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引起、以鼠为主要传染源。该病起病急、畏寒、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呈衰竭状;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睑浮肿,结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急性血吸虫病常在接触后1月—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

布鲁氏菌病 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牛、猪、山羊、绵羊和狗。人类通常通过直接接触被感染动物、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动物产品或吸入空气中病原体而感染。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预防

●预防这类疫情的发生要做好牲畜和家禽以及宠物的管理,尤其是动物粪便和尸体都要严格消毒后处理,避免继续污染水源和环境。

●做好防鼠灭鼠、防蚊灭蚊的工作,家养动物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对猪圈、马厩附近的蚊虫孳生地要定期进行药物处理,血吸虫病疫区做好灭钉螺的工作。

●避免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疫水。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尽可能做好个体防护,如穿长筒胶鞋、带胶手套或尼龙防护服等,尽量缩短接触时间、次数和暴露面积。

●对进入疫区高危人群、特别是要参加抗洪救灾的人员开展疫苗应急接种。

●防止食物被鼠觅食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在无防护的情况下捣动鼠窝。

●不直接饮用疫水,不在疫水中洗脸、游泳、洗涤衣物和洗刷用具,饮用自然水体一定要先沉淀再过滤、消毒或煮沸,确保饮用水安全。

●接触疫水的部位,可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油膏等皮肤防护药物。

健康课堂

洪涝灾区环境卫生处置与预防性消毒

结合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针对性地制定卫生方案,在确定建筑安全情况下及时开展环境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环境卫生清理和消毒的重点区域或对象包括生活饮用水、洪水退去后的村落和场所、个人住宅。应及时清理淤泥、动物尸体、垃圾和粪便,做好无害化处理。

饮用水卫生

应优先选择饮用瓶装水、桶装水。如无瓶装水,则应煮沸后饮用。若使用临时应急供水,如水车、消防车、洒水车、水箱或聚乙烯塑料水桶,在运水前,必须对盛水容器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冲洗,作用时间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待运水的余氯量应保持在0.5mg/L以上,以确保运送水的卫生质量,防止运送的水受到二次污染。

食品卫生

被洪(雨)水浸泡过或腐败变质的食品应及时处理,不可再食用。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和霉变后的米面。可蒸煮的食品应充分加热后食用。

餐、饮具的消毒

餐、饮具清洗后首选煮沸消毒,煮沸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也可使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如用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消毒剂浸泡后应用清洁水冲洗干净。

环境消毒

被洪(雨)水淹没过的室内外区域先进行彻底的环境清污后再消毒,最后再回迁。室内物体表面、墙壁、地面可采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或200mg/L二氧化氯,或1000mg/L过氧乙酸喷洒、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擦拭。喷洒时以喷湿为度。没有发生疫情的情况下,不必对空气消毒,室内空气以自然通风为主,通风不良的场所可借助机械通风。室外场所主要进行清污、冲洗,适当开展预防性消毒,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

生活用品

家具、洁具、办公用品等表面清洁后,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冲洗、擦拭或浸泡方式,作用时间30分钟,或采用200mg/L二氧化氯、1000mg/L过氧乙酸、1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作消毒处理,作用时间15分钟~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动物尸体后、清污后等情况下,均需要进行手卫生。洗手时,最好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并及时擦干;可选用有效的手消毒剂或碘附搓擦双手;不可以用被洪水污染的水洗手洗脸,以及洗涤其他物品。因长时间洪水浸泡造成皮肤红肿、损伤者应及时就医。

霉菌处理

观察物质表面是否出现变色,如变色,则有可能是霉菌生长。房间如果存在持续性难闻的霉味、泥土味或臭味,则有可能是霉菌生长。平整硬墙面可使用铲子铲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洁。混凝土等粗糙表面可使用硬毛刷刷除并用肥皂和清水擦拭清洁。在进行霉菌清除操作时,应配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并开窗通风。

动物尸体

对环境清理中清出的新鲜动物尸体应尽快深埋或火化,对已经发臭的动物尸体,可用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尸体及周围环境,去除臭味并消毒,然后再深埋处理或火化。动物尸体深埋的场所应由当地政府指定,不得随意乱埋。地点应选择远离水源及居民点的地方,选择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

其他注意事项

①含氯消毒剂具有刺激性、腐蚀性、漂白作用,在使用中应做好防护,避免吸入和接触裸露皮肤黏膜,若眼睛不慎沾到消毒剂,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必要时及时就医。避免在有人时进行消毒操作。

②消毒后需要清洗,如使用含氯消毒液后,需要用清水擦拭干净,并开窗通风。

③无需过度消毒,消毒剂浓度并不是越高越好,严格按照消毒剂的配制说明进行所需浓度配置。

本版文字综合央视网、湖南日报、国家应急广播、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