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2024年7月31日 星期

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


酷暑时节的阳光似乎要将一切都融化,那时的我们在田野里奔跑,在小溪里嬉戏,在院子里的竹席上数着星星……许多珍贵的记忆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在我们心中缓缓展开。

(悦见)在生命中遇见自己

——读《我们八月见》

□ 苏笑俐

在炙热的八月,邂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我们八月见》,恰似一场不期而遇的浪漫。这部仅103页的佳作,宛如一杯精心泡制的咖啡,在慵懒午后的阳光下缓缓溢出了缕缕香味,带领着读者步入一场心灵旅行。

《我们八月见》以主人公安娜的心灵轨迹为线索,编织了一幅细腻而深刻的情感画卷。在母亲离世后,安娜于每年八月十六日,也是母亲祭日这天踏上偏远海岛,来一场缅怀过往与自我救赎的旅程。

对于爱情,每个年龄段的女性有着不同时间激发出的多巴胺。安娜不断期待着每年八月的偶遇,仿佛是生活的调味剂,但相处之后,迎来的都是更大的空虚、无聊和落寞。回望生活,把一天当一生来度过,多一份感恩和珍惜,会让人的内心向上生长。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安娜,拥有令人称羡的家庭背景,却也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马尔克斯以他那独特的文学笔触,揭示了安娜内心的挣扎与成长:“变了的不是这个世界,而是她自己,她一直在生活着,却没有观察过生活。”我们经常不断地往前生活,却很难得回顾自己的生活。安娜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爱与被爱的渴望。回望生活,我们应当把一天当一生来度过,多一份感恩和珍惜,让内心向上生长。

《我们八月见》的结尾,如同一枚精心设计的盲盒,缓缓揭开了安娜与母亲之间深藏的秘密。原来,母亲在生命的临终几年里,也曾在这座小岛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慰藉与爱情。这一发现,让安娜仿佛从母亲的遗骨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让她终于明白了一切——生活,终究要归于平淡与真实。

在安娜的旅途中,每一次对爱情的期待与追寻,都像是生活中的一抹调味剂,短暂而绚烂。然而,当多巴胺褪去,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空虚与落寞。这不禁让人反思,幸福到底是什么。其实,我认为,正如杨绛先生所言:“人生的幸福,不过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人在迷茫中,盲目追求那些短暂的快乐,是真的可取的吗?我们要回望内心,学会在平淡中寻找乐趣,在孤独中拥抱自我。正如安娜所领悟的一样:幸福,不在于外界的给予,而在于内心的丰盈与满足。在《我们八月见》的温柔笔触中,我们共同见证了安娜的成长与蜕变,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淡然。

把时光做旧

□ 马俊

同学群里,有人发了一个短视频:70、80后的美好回忆。视频的画面是昏黄旧时光的色调,里面的内容都是多年前孩子们玩的一些游戏,丢沙包、踢毽子等。大家纷纷感慨,小时候的时光真的太美好了,可惜无法再重来。

同学小叶说:“怎么无法重来?如果你想的话,可以把时光做旧,去旧时光里旅行。旅行无需去远方,在旧时光里旅行,也能找到诗意。”

小叶告诉我们,她隔一段时间就要去父母所在的小山村里小住几天。那个小山村,保留着原生态的美好。原汁原味的山川草木,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因为偏远,外面的繁华喧嚣世界并没有打扰到那里。小叶说,回到小山村,感觉回到了上个世纪一样。并非小山村多么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跟之前比有了极大提高,只不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不大,小山村的气质风貌也如当年。

在小山村小住的时候,小叶会关掉手机,暂时切断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早晨她在鸟鸣声中醒来,听到老父亲在院子里不紧不慢地打扫着,那种节奏缓慢的声响让她觉得恍然回到了小时候。接下来,她陪父母吃一顿纯天然的早饭——食材都出自自家菜园,自给自足一向是山村人的生活特征。白天的时候,她在山间走一走,重温当年走过的山路,寻找儿时失落的记忆。山依旧是当年的样子,时光不曾让山河改变容颜。晚上,一家人在一盏电灯的陪伴下,围坐在一起聊天,颇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感觉。聊着聊着,就觉得几十年的时光都被压缩了,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

小叶用把时光做旧的方式,给我们这群中年人上了一堂怀旧课。怀旧不是沉湎旧人旧事,而是让自己重回温情时代,既能享受当下的幸福,也能回味当年的快乐。在旧时光里旅行,乘着岁月之舟回溯到你启程的地方。那样的时刻,你会觉得一颗心被什么东西温柔击中了一般,溢满了温馨和幸福。

当你在生活的浮躁和喧嚣中感到疲惫的时候,不妨把时光做旧,去旧时光里来一次旅行。让生活在古老的色调中,在缓慢的节奏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梦想的请柬

□ 袁伟建

那个炽热的夏天,

阳光穿透绿叶的缝隙,

斑驳了小院的地面。

邮递员的车铃声,

清脆地划破寂静的街巷。

一封书信,怀揣希望,

静静躺在我的掌心。

大学录取通知书,

宛如一份神圣的契约。

颤抖着,轻轻拆开,

目光急切地游走在字里行间。

心跳如鼓,喜悦像烟花绽放,

每一个字符都跳动着光芒。

泪水模糊了视线,

模糊了曾经的迷茫与彷徨。

那印着校徽的纸张,

散发着知识的芬芳。

我飞奔过田野,

让风传递我的欢畅。

告诉每一朵花,每一株草,

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的窗。

那年,那月,那日,

那通知书,是命运的赠礼。

它开启了未来的门,

点亮了心中的星辰。

一树杏子黄

□ 王佳期

又是一年夏天,故乡的杏子黄了。

早晨,太阳从群山中奔赴而来,热情地包裹着小乡村。阳光穿过树梢,斑驳地洒在父亲忙碌的身上。树上的杏子不多,都挂在最高的枝头,父亲不得不爬得再高点才能摘到杏子。

我站在树下,仰视着父亲的身影。他双手在树枝间穿梭,带下几片圆润的杏叶。我的目光追随着杏叶飘落的轨迹,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快乐的时光。老屋门前的棵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几场细细绵绵的春雨过后,杏花就开了。白色的花儿星星点点的,缀满了整棵杏树。春风拂过,花瓣纷纷飘起,又轻轻地落在屋顶上和院子里。老屋在杏花的装扮下,犹如一幅梦幻的画卷。

当最后一片花瓣离开树枝时,我便开始盼着杏子长大。晚饭后,我常常搬着一把小凳子坐在树下,透过月光细细观察杏子的变化。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说:“等你放暑假时,杏子就成熟了。”

有时候等不及杏子成熟,我就馋了,趁着父母不在家就去敲青杏吃。小小的我费力地拖来母亲晾衣服的竹竿来到杏树下,然后努力举起这根五六米长的竹竿。还不等我瞄准目标,竹竿就因惯性重重地砸在了杏树上。“啪”的一声,几颗青杏伴着落叶掉落了一地。我顾不上还卡在树上的竹竿,就跑过去捡起杏子,挑了最大个的杏子就塞进了嘴里,一口咬下去,顿时就收获了满腔酸汁。果汁把我酸得我五官乱飞,口齿生津。刚进院门的父亲指着我哈哈大笑。母亲嗔怪地瞪了我一眼,就没收了我手里的杏子。然后把它们捣碎了,加了两勺野蜂蜜,淋上凉凉的山泉水搅拌后做成蜂蜜果汁给我解馋。我乖乖坐在杏树下,喝一口酸酸甜甜的果汁,再来一口脆脆的青杏,别提多舒坦了。这天然的果茶是记忆中最佳的消暑神器。

第一颗成熟的杏子总是被父亲摘得,然后他会献宝似地递给我。我接过杏子,小心地掰开,塞进嘴里。果皮的微酸混合着果肉的清甜,这是我童年最难忘的味道。

“接好了!”父亲的声音唤回了我的思绪。只见一个装满杏子的篮子正在我面前摇晃,原来是父亲在树上用长麻绳吊下来的。我手忙脚乱地从钩子上取下篮子。看着满满当当的杏子,我想我这辈子都会珍爱它。

我家的斗笠

□ 董国宾

犁耙和镰刀是记忆中的云朵,斗笠也是。那些曾经的农具和用品,在记忆的天空飘来移去,打磨着简朴的日子和时光,在时代的山谷中晃动着一抹抹影子,如今怀想起来,依旧亲切又明快。

那时我家的斗笠挂在西墙上,灼灼夏日,父亲从西墙上拿了斗笠戴着头上,在庄稼地里锄草、浇水,让禾苗快乐地生长,斗笠哦,就成了父亲的一把遮阳伞。那次,低沉的天空在下雨,庄稼地注满雨水,青苗泡在了烟雨里。父亲身披蓑衣,戴上我家的竹斗笠,像出征的士兵,迈开脚步在风雨中朝田野奔去。好大一会儿,庄稼地排干了水,淹没的青苗油亮亮地直起了腰。这时雨住了,开怀的父亲像个孩子,望着大片禾苗呵呵地直笑。

我家的斗笠经过暴晒和雨浸,终有一天穿了几个洞。父亲不舍地拿在手里,摸了又摸,瞧了又瞧,然后走到西墙边,双手捧着破旧的斗笠,又慢慢挂在西墙上。没事的时候,父亲像柱子一样在西墙根驻足一阵子,斗笠的影子总晃动在父亲的视野里。

父亲开始动手编织新斗笠了,先将生长在水边的绿竹砍来,用篾刀剖成筷状的竹条,然后刮光滑。坐在我家的小院里,父亲用“挑二压一”法,即挑起两条经蔑压住一条纬蔑,认真地进行编织。从编笠顶到编笠沿,要经过好几道工序,父亲一气呵成,一个崭新紧实的斗笠就做好了。

我家又有了新斗笠,接下来的日子依旧简单而朴实,可不知怎的,父亲心里却特踏实。新斗笠也挂在了西墙上,与旧斗笠并肩而立,两个斗笠像一对亲兄弟,默默传递着心思和祝福。那天风雨大作,雨水浸透了我家的老屋,硬朗的父亲手一拍,起身来到西墙边,双手握紧编织成的新斗笠,往头上一罩,披上蓑衣就去修缮屋子去了。雨水不住地往下流,斗笠和蓑衣罩住了如注的雨,父亲似乎没怎么费力气,便将老屋修缮好了。一回到屋里,父亲轻轻地摸了一下斗笠,很小心地又挂在了西墙上。

“已分江湖寄此生,长蓑短笠任阴晴。鸣桡细雨沧洲远,系舸斜阳画阁明。”又读名家斗笠诗,我在诗词中觅得斗笠的云朵,还在往昔的岁月里,看到了天空下父亲头戴斗笠的身影。斗笠,是故土的一缕缕情思,忍不住从我思想的清水边汩汩流淌出来,一直流到清新的日子里。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