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黄玲
9月24日,装载“新三样”危险货物电动叉车和电动助力自行车的集装箱,历时水水中转运输1天,从南京港运输至上海洋山港,安全装载至集装箱货船“地中海莱妮(MSC LENI)”轮出运,标志着“新三样”危险货物“一单到底”“一箱到底”水水中转运输在沪苏开启常态化运行。
那么,按照传统运输模式,一个装载“新三样”货物的集装箱,从江苏港口运出需要经历哪些流程?“一单制”新模式如何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长三角“新三样”出口提供有力保障?
探索全新出海模式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2023年,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9.9%。
在“新三样”货物出口值超全国五成的长三角区域,多部门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让我国“新三样”货物出海跑出加速度。上海海事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月—9月20日),上海港锂电池类货物及新能源汽车水水中转量达2.84万标箱,同比增长59.1%。
“‘新三样’产品在进行水水中转时,面临着大量海事申报手续,同时由于不同省份、不同港口之间,船载‘新三样’货物申报审批系统不同,导致长期以来‘新三样’货物面临申报环节多,船舶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上海海事局副局长曹杰介绍。
一边是“新三样”货物出口量的快速增长,一边是企业多填多报多跑腿。如何精准施策解决难题?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自今年5月份以来,沪苏两地成立工作专班,多次赴两地政府、上港集团以及相关新能源生产企业、航运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以需求最迫切、出口最典型的外贸“新三样”危险货物为突破口,探索推进危险货物水水中转运输新模式。
今年7月至9月期间,沪苏两地不同出运港口对“新三样”危险货物申报流程优化及数据共享等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工作,特别选取了“江苏常州—上海外高桥港区”“江苏南京—上海洋山深水港”两条水水中转航线开展了多次实船测试,为此次首单“新三样”危险货物顺利出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殷殷期许和全力探索下,沪苏“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应运而生——
上海海事局联合江苏海事局优化危险货物水水中转申报手续,对江苏常州、南京等港口与上海港实施“一港管理”,在互认货物适运、船舶适载申报和包装查验结果前提下,运用数据共享、信息集成,将申报模式由“串联”改为“并联”,实施中转货物“一程申报”,中转货物在上海港只需办理一程出港船舶适载申报,实现“一单到底”。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过去,‘新三样’集装箱货物出运,在长江口岸进行货申、船申后,再递交上海海事部门进行货申、船申,需要两天时间。”上海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中转部总经理李晖告诉记者,“现在通过‘一单制’申报仅需几个小时就可以拿到批复回执,既减少了工作量,又提升了效率。”
以今年7月9日试点船舶首航为例,“宇航116”轮(一程船)载运的锂电池货物集装箱由常州港运至上海港后,转由“中远阿尔卑斯”轮(二程船)出口。按照传统模式,货物和船舶需先后向常州海事部门和上海海事部门办理2次货物适运报告和3次船舶适载许可(货报和船报),根据政务服务相关规定,6次申报合计法定办理时限为144小时。
据江苏海事局副局长黄燕品介绍,“一单制”“一箱制”新模式实施后,货物和船舶仅需向常州海事部门和上海海事部门办理1次货报和2次船报,即一程船出常州港办理1次货报和1次船报、二程船出上海港办理1次船报。其他申报环节,通过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方式从常州港延续到上海港,无需重新申报。
也就是说,沪苏两地港口和海事部门率先实现“始发港”和“中转港”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以及监管结果互认。中转港海事管理机构非必要不再进行集装箱开箱检查。
与此同时,在新的运输模式下,预计可以为采用水路运输的集装箱货物,每个集装箱节省费用2000元—3000元,将大幅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江苏区域每年或将有超过4万TEU的“新三样”危险货物享受到“一港管理、一程申报、一单到底”的便利措施。
时间与物流成本减少,货物出口提速,一减一增的背后是航运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升级,新的运输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航运、贸易产业的深度融合。
推动长三角协同发展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外贸“新三样”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在加快创新发展、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产业。
据曹杰介绍,目前,上海港集装箱年水水中转运输量已达近3000万箱,占上海港集装箱总吞吐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通过长江水水中转运输的危险货物每年约10万箱,涉及3000余艘次内支线船舶。
如今,“一单制”“一箱制”运输已从“常州-外高桥”点对点航线,已推广至南京、镇江、扬州、常州、张家港、太仓等江苏六个长江沿线港口以及上海洋山港、外高桥港,在沪苏水域全面启用运行。
可以说,长三角危险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不仅是航运管理模式的创新,更是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具体而言——
新模式打破了船舶的分段管理模式,运用“单一窗口”平台,实现船舶信息的“一地申办,全程通用”“一港管理、一单到底”。通过信息共享,行政相对人从原来的6次申报压缩到如今的3次,申报周期节约48—96小时;
新模式强化沪苏合作,链接长三角区域资源,优化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地位,也是航运中心与贸易中心、科创中心协同发展的生动案例;
新模式可推动长三角区域船载危险货物、污染危害性货物数据跨域共享,海事安全监管数据互融互通,有助于持续推进长三角海事监管和服务保障整体升级,提升长三角水上交通安全整体韧性。
“自推出‘一单制’和‘一箱制’新模式后,使得南京港在处理‘新三样’上效率大幅提升,成为长江沿线港口中的佼佼者。这一业务的成功,不仅为我们南京港口带来了实惠,也惠及了相关的运输企业。”南京港副总经理狄锋说道。“自从实施这项新业务以来,货物到上海的时间基本上节约了三天左右,这对于生产厂家和港口来说都至关重要。一方面,生产厂家的成本降低了,每一单、每一箱子的费用都因为少申报、少等待而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这也显著提高了我们港口的竞争力,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满足市场需求。”
“特别是去年,南京港口在“新三样”的业务量上实现了翻番,而今年上半年,业务量又增长了30%,这得益于港区效率的不断提升。”狄锋说。
业内人士认为,“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有望吸引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选择物流时间更确定、运营成本更经济的水水中转“江海联运”模式,这不仅能够助力国家碳减排,也能够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保障长三角地区“新三样”危险货物出口提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