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化
本版新闻列表
 
2025年4月16日 星期

水色连天远 山光绕岸青


四月已然过半,暮春悄然而至。江畔之水澄澈如碧,远处浩浩汤汤,与天际尽头完美相融,难分彼此。近处江水在微风轻拂下,波光粼粼,那闪烁的光芒,恰似无数碎金在肆意跳跃。连绵起伏的山峦,被葱郁新绿层层密密地包裹,日光温柔轻抚,好一幅令人沉醉的春日山水盛景 。

发源于秦岭南坡,穿越汉中盆地的汉江,有群山林海相依,有千溪万流相伴,自会大水走泥、亘古奔流。一场春雨、几夜春风之后,汉江两岸的绿色席卷而来,新一年的春潮又如期而至。

汉江觅春

□ 叶平

一个阳光朗照的午后,独自去汉江边觅春。

天高,山远,江宽,水瘦。河床半裸着胴体,滩头布满顽石,大小不一,神态有别,各有腔调——或美丽,或丑陋,或光滑,或粗糙,或浑圆,或狰狞,或张狂,或矜持,仿佛人间众生相。

这个季节的汉江素面朝天,几乎还原到本色。没有夏季的喜怒无常,也没有秋天的丰盈自信。

眼前的汉江,倒映着千万座山,收藏了亿万滴水,它们是大地的幸运儿,长江和大海在远方向它们微笑着招手!但并不是每滴汉江水都能到达长江,走着走着,它们中的一部分会被卷入莫名的漩涡,进入阴沟、隧洞,去灌溉土地;或进入管道,被人畜饮用,甚至成为臭水、毒水。

这一切似乎是身不由己的,只能归于命运,但命运不就是一路上的际遇吗?如同一个正气盈胸的侠士,一路上遇到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会阴差阳错地改变某个瞬间,让时空在起承转合中颠三倒四,从而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同样的道理,正大之流,所到之处,自会摧枯拉朽,一泻千里。

江水在分秒不停地流淌,眼前的风光也在不停地刷新。某年某日,在哪条河流哪片大海边,随手捧起的一掬水,一定有来自汉江的一滴,哪一滴水很可能是从自己家乡的群山里出发,从老屋门前流过,经过自己小时走过的山谷涧畔,一路匆匆而来的。那时刻,会闻到家乡山野的气息,会看到儿时山溪的清澈,以及漫山遍野的花香、露水和蝴蝶;会嗅嗅自己身上还有没有儿时的气味,目光里还有没有儿时的风景……

想远了,回到正题——汉江的春在哪里?是那欢快的浪花,浅绿的草滩,鹅黄的树梢?是岸边那坚固的水泥河堤,整齐精美的护栏,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还是比肩耸立的楼群,或花团锦绣的广告牌?还是每个人心里蓬勃生长的梦想的翅膀,抑或诗和远方?应该就是,却也不尽然。水一样奔腾的生活,一直都跑在想象前面,甚至会跑到春天的前面。

一群牛在囚渡过江,去对岸觅食更多的草芽。饥饿和渴望是生命的原动力,一条江挡不住牛的去路。牛是游泳健将,不要说是枯水期,即使在江水丰盈的季节,为吃到更青翠的草,它们还是要过江。

三五成群的朱鹮和白鸽在江边觅食,它们必须辛勤地劳作,才能养活自己和孩子们。朱鹮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种”,每只朱鹮都是“吃皇粮”的贵族,但它们并不喜欢吃嗟来之食,只有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到处无食可觅时,才吃人工投放的食品。真正的高贵从来都是骨子里就有的。

这些牛和鸟,在江边长大,早已与江水达成默契,这默契是创世之初的约定,有牛群和鸟群的江河才更像江河。

说起准备近期想去中坝岛看一看。朋友说:“对面就是呀!”原来,江中小岛都可叫中坝岛。

春游中坝岛

□ 李惠兰

前不久,去巴南滥井沟长江信号台见一位朋友。信号台江对面正好有一座江心岛,感叹朋友工作环境好,有山有江有岛。朋友介绍:“对面的中坝岛属于江津,还有长江中最著名的景点‘千年之吻’。”

三月初,我们驱车近两百公里,再乘坐五元过江轮渡到达中坝岛。过了小岛入口处,往里走,看到屋舍、竹林、道路,就有人家了。向村民问路,村民说:“岛不大,随意逛,三四个小时可走完,下午有三点半、五点半的过江轮渡,记住时间就行。”

我们开启乱逛模式。中坝岛四面环水,面积2.7平方公里。岛上大约二十多户,门前屋后都种有龙眼树。据说,整个岛上,树龄超过百年的龙眼树多达200多棵。

岛上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这个季节正是甘蔗成熟的季节,几百亩甘蔗林蔚为壮观,也很适合拍照。很多人家在门前、路边售卖甘蔗汁和红糖。最吸引我的还是现场熬‌制红糖,锅中甘蔗汁欢快地翻滚,白色的蒸汽在四周弥漫,熬糖人不时用大铲轻搅慢拌……。熬‌制红糖是力气活,为避免煳锅,熬糖人需要不停搅拌。听村民说,一般熬‌制要五六个小时,他们早上五点就开始熬了。

整个小岛,流动着香甜的气息。香是花香,田间地头红梅、梨花、油菜花、胡豆花、碗豆花、野花飘香;甜是甘蔗释放出的甜味,现榨甘蔗汁,古法熬‌制红糖,熬‌制红糖用的柴火是榨汁后晒干的甘蔗杆。据文献记载,中坝岛上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已有1000多年,岛上只有赵、杨、何三姓,三姓之间相互通婚,既不外娶也不外嫁,家家都是亲戚。岛上现在唯一的古迹是五福庄园。五福庄园建于大清同治十年,为清朝武举人赵晴洲和其兄弟赵瀛洲建造,它见证了中坝岛曾经的辉煌,现已破败不堪。有的房间经过修缮住着人家,大多数房屋处于闲置状态。庄园门口石门楣上,还能清楚看见五个端正的“福”字。

岛上还有“夫妻树”和“千年之吻”景点。“夫妻树”没有去,因为大概猜得到它的样子。千年之吻在江边,去往江边的路铺着石子,穿着高跟鞋不好走,丈夫一个人去的。从他拍摄的照片看是一对相吻的石龟,比较有特色。

在石蟆中坝岛收获很大,感受了小岛的淳朴民风和自然风光,度过一日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愉悦了身心,还采摘了不少清明菜、蕨菜……

白兔湖属于菜子湖水系,菜子湖水系为长江北岸支流水体,由白兔湖、嬉子湖、菜子湖三个湖区组成,湖泊总面积二百多平方公里,每年大批候鸟来此栖息。

白兔湖观鸟

□ 吴春富

朝阳探出湖面半个头时,天鹅、乌鹭、白鹭、白鹤、大雁……已经排满了浅湖滩。

天鹅舞向着太阳方向,拉开了表演的序幕;乌鹭擦着湖面,张开轻盈的翅膀……

大雁的表演最为精彩了,她们像飞行表演队,分层次,分批次,在天空与湖面之间,上演了一场浩大的激动人心的人字形飞行表演。

白兔湖埂上,江淮运河白兔湖出口处,停满了自驾游来观鸟的车辆。

太灿烂了!太壮观了!观赏者惊叹。

落潮似彩笔给裸露的滩涂绘了一条美感很强的线条。筲箕状的滩涂上枯萎得恰到好处的黄,与尚青的水草交织成了色彩斑斓的油画。候鸟飞进去了,成了一幅灵动的油画。

清晨或傍晚,无风,到白兔湖观鸟最好。清晨有朝阳,傍晚有夕阳,湖面就像金色的沙滩,闪闪烁烁。候鸟受到感染,就会飞腾起来,舞蹈起来,把白兔湖面当成一个天然的水上舞台。

摄影人“长枪短炮”地对着披挂金光、在湖面上漂亮旋转的候鸟。没有“长枪短炮”的观赏者就高高地举起手机。

也有上午或者下午来白兔湖观鸟的。湛蓝色的天与湖蓝色的水,让观者感受到什么叫碧水蓝天,什么叫水天一色。

在滩涂与湖水的连接处,有一条很长的埂。目光足够远、足够尖的话,会看到这条埂乌黑乌黑的,成千上万的候鸟聚集在埂上,或者说,候鸟堆集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埂。

白兔湖观鸟要有耐性。鸟儿栖息时间长了或者肚子饿了,它们像人一样,也要出来遛遛,找点食物填填肚子。她们或几十只,上百只一起飞起来,扇动着白色的、灰色的、黑色的、白色与黑色相间的翅膀,在滩涂的上空或者在湖面上盘旋,然后落下去,啄食着滩涂上的虫子或者浅翔的鱼儿。

候鸟立在滩涂上,缓慢移动的姿势,有点像《动物世界》里面晃动的企鹅。

候鸟在湖面快速下降或者升起的姿势,有点像鱼鹰。

白兔湖观鸟,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候鸟群体起飞的场景。就像阅兵式的飞行表演,她们或许有意表演给观鸟者看。立体起飞,先是在滩涂上方旋转出各式漂亮动作,然后又呈三角形、扇形队形向湖面呼啸而去,或者向湖埂呼啸而来。

向湖埂呼啸而来的阵势把观赏者看呆了,观赏者用“排山倒海”一词来形容。当然,如果是清晨或者傍晚观赏,加上色调的烘托,观赏者也会看得如醉如痴。

人间四月谣

□ 陈有志

四月,编织着鎏金的梦,

花瓣在风中写着十四行诗,

我们提着野餐篮,

接住所有坠落的温柔。

草色漫过山坡时,

桃夭灼穿了薄雾,

新绿与嫣红在调色盘里,

不小心打翻整个春天。

风裹着淡雅的玉兰芬芳,

在青石小径上徘徊低语,

把柳枝编成绿色的琴弦,

轻摆 凑出春天特有的乐声。

翠绿的叶尖悬挂着露珠,

小小的水滴藏着一个世界,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那只总在清晨出现的白猫,

把梅花印盖在大地的诗行,

点缀着这唯美的四月,

留下了春天的足迹。

待蒲公英开始流浪,

请收好这支春日圆舞曲,

在下一个驿站打开,

会有蝴蝶,舞动在大地的五线谱。

四月啊,你是人间的画框,

框住了所有的温柔与欢畅,

我愿沉醉在你的怀抱,

永不离场。

只要推门走出屋子,见到的都是濂江的水声、水色、水的身影。

水边人家

□ 赖加福

清凌凌濂江犹如一条透明的玉带,温软、曲折、空灵,有12.6公里流经青山环抱的长沙乡,把一河两岸的筼筜村变成水边人家。

筼筜本意是水边的竹子,实际上我们没有看见一根翠竹,但这里有大片挨挨挤挤的碧荷,擎着一支支粉嫩的莲花,勾肩搭背地连成一个绿湖,用缕缕芬芳守望村庄。

一座古朴的小桥横跨在水上,静静聆听江水不舍昼夜的表白。犹如一根扁担,一头挑起村庄,一头挑起田野。村庄这头,长出了一座座小院落、小洋楼,传统的,现代的,高矮胖瘦,有新有旧,接着地气,传递暖意。炊烟缕缕从屋子飘出,谈笑风生从屋子飘出,老远就能闻到粗茶淡饭的香味。几只黄狗在屋巷里晃悠,偶尔几句汪汪的叫声,唤醒记忆深处的乡愁。田畴深处,野花遍地是,东一堆,西一团,多得叫不上名字。村庄因为穿了这件花裙子,素颜里多了几分养眼的姿色。

大概有上百只白鹭,“呼啦”一下,从天空落到江畔,随即,有的又飞起,有的闲庭漫步,有的舞动洁白的翅膀,随心所欲地书就一幅无人能识的狂草作品。听朋友说,还有布谷、春燕、杜鹃、喜鹊等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儿来筼筜安家落户。鸟儿是文明的使者,也是对文明最好的见证,它们的翅膀属于自然,属于自由,属于自在。村口那棵老香樟树上,有几只阳雀倚在叶丛中,转动小眼睛对着村庄歌唱:“好美——好美——”我听出了那操着浓重乡音的鸟声,含着欢快的音符,分明在释放一种惬意的心情。

江风凉爽,一阵阵吹过古码头遗址。几棵杏树在渡口旁摇头晃脑,仿佛在回味当年这里“十里九渡,五里三圩”的繁华。百米处,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越国世家古祠,依旧在岁月里闪耀明珠般璀璨的光芒。越国世家不仅在筼筜矗立起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还支撑起了一个家族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信仰殿堂。

筼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很远,与田园的恬淡与舒适很近。在这里,人们的心灵可以找到诗意,找到宁静,找到真实的自己。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