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张亚蓓 见习记者 徐天健 通讯员 王勋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在前两批25个支持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中遴选确定了18项典型经验,“武汉实施铁水联运港站封闭式一体化运作”案例位列其中。
2022年至2024年,作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试点城市,武汉市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13.672亿元,在三年实施期内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标准规则及服务软联通,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提升枢纽能级,提升联运水平,培育枢纽经济,为畅通经济循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点项目“金钥匙”打开发展之门
当满载阿根廷的牛排的冷链车驶入武汉阳逻港,标志着华中规模最大冷链物流枢纽—金控长贸国际冷链物流园正式投用,这正是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过去三年,桩机林立、塔吊旋转成为武汉交通推动一批批重点项目建设的缩影。
阳逻冷链物流产业园、汉欧国际物流园、天河机场B型保税物流中心、东湖综保区光谷城市货站等一批枢纽场站相继投运,让物流枢纽的筋骨更加强健,让要素流动的血脉更加畅通。
据了解,武汉市组建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跟踪调度,抓实42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已建成投运或部分建成投运项目32个,总体形象进度超80%
高位统筹强机制,绘就项目攻坚“作战图”。走进武汉市补链强链工作专班办公室,项目进度图上,42个重点项目如璀璨星辰落在城市版图上,红黄绿三色进度条清晰显示着建设节奏;翻开厚厚的工作台账,“一项目一档案”等创新举措跃然纸上,镌刻着不舍昼夜的拼搏;组建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跟踪调度“三管齐下”,创造了枢纽项目建设的“武汉速度”。
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同频,筑牢项目建设根基。近80亿元省市级财政资金在枢纽体系构建、集疏运项目建设等领域发挥“强基”作用,让综合货运“最后一公里”彻底打通。值得一提的是,市场活力的迸发带动社会资本主动“加码”,相继加大投资,推动国际物流、陆空联运等领域展开市场化运作。
硬联通的骨架越筑越牢,发展的脉搏愈发强劲。随着阳逻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逐月攀升、中欧班列的汽笛声愈发嘹亮,一个“货畅其流”的现代物流枢纽正崛起于长江之畔。
枢纽经济推动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2024年武汉市枢纽经济成绩单充满亮点。”据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武汉港铁水联运量23.16万标箱,同比增幅44.5%,以绝对优势稳居全国内河主要港口铁水联运首位;铁路到发量5967万吨,重点铁路枢纽到发量同比增长20.3%;公路货运量达5.79亿吨,同比增长8.7%;天河、花湖“双枢纽”全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19.8万吨,同比增幅高达165.2%,在中部机场群中率先迈入“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新阶段。
数据背后,是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枢纽,积极推进对外通道建设,系统构建高效便捷的“软联通”服务体系。围绕国际国内双循环通道升级,精准出台航运枢纽提升、航空货运突破、现代物流提质等专项政策“组合拳”。三年来,累计开通“欧洲—武汉—香港”等30余条国际多式联运线路,成功打造连接“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物流新干线。
枢纽能级有效提升,联运水平显著提升,枢纽经济带动强劲。实施期内重点项目带动实现武汉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超17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从1617亿元提升至1933亿元,促进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从12.8%下降至12.2%(低于全国1.9个百分点)。
从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到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武汉正通过立体化综合交通网建设,勾勒出新时代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立体图景,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的“双循环”动力引擎。
创新协同激活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动能
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布局中,武汉聚焦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通过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数字赋能三重路径,推动鄂湘赣“中三角”从“单点联动”迈向“系统集成”,为内陆地区一体化发展探索新范式。
破壁垒、建网络,打造区域开放新枢纽。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节点,武汉率先打通省际协作通道,常态化运营的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实现湖北、湖南、江西主要港口间集装箱“次日达”;在此基础上,鄂湘赣“组合港”通关新模式全面落地,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真正实现“一港通三省”。武汉港与上海港共建“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通过共享上海港全球航线资源,开辟联盟航线并推出“五定班轮”,实现武汉至洋山港集装箱“48小时直达”,2024年带动武汉港外贸箱吞吐量增长22%,跻身长江中上游最大外贸箱集散中心。
强合作、优流程,物流服务创新同步推进。公路物流形成“123快货物流圈”(省内1天、中三角2天、全国3天达);中欧班列(武汉)在中部首开全程时刻表班列,2024年开行量突破1000列;航空物流方面,建成全国首个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光谷城市货站),实现“一站对两场”功能,物流时效提升30%。
融数据、促协同,打造智慧物流新平台。2023年8月,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上线,标志着中三角物流进入“数字融合”时代。平台整合铁水公空仓邮“六网”数据,接入全省80%物流企业、90%港口码头,实现多式联运信息“一屏统览”。
从“组合港”通关一体化到“六网融合”信息平台,“以服务促整合、以整合强功能”的实践,切实将“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转化为了“服务各方”的发展优势,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动能。
“三年实施期满只是工作的收官,并不是任务的结束,我们将持续高效统筹、重点突破,不断提升综合货运枢纽效能,打造武汉样板,久久为功推动补链强链行稳致远。”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