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船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5月21日 星期

(船企风云)中国船燃为甲醇船“量身定制”能源方案


□ 张婉瑶

随着新船的逐渐交付,甲醇燃料的加注需求也变得迫切。5月11日清晨,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船燃”),在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1#码头,为中远海运集团所属、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加注约900吨甲醇。这是中远海运集团在航运绿色低碳转型上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打通了从船舶建造、燃料供应、燃料加注的全产业链生态。

中国船燃是本次加注任务的承担者,更是加注方案及作业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策划者。中国船燃总经理秦岭告诉笔者:“中国船燃已经打通、并将不断开拓国内甲醇燃料的生产、运输和加注环节,整合产业链资源,降低绿色燃料应用成本,为航运业脱碳减排贡献‘中国船燃方案’。”

首次在沪加注

“中远海运洋浦”轮系中远海运集团所属、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型长366米、型宽51米,最大装箱量16136TEU。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达到国际海事组织(IMO)第三阶段标准,可减少约8.9%的碳排放,比基准线低52.8%。凭借创新设计的超大甲醇储存舱,船舶能够以“纯甲醇模式”完成跨太平洋单程航行,极大地提升了船舶运营效率,是中远海运集团满足绿色航运走廊需求、搭建绿色甲醇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为中远海运全球航运线路优化提供了新的方案。此次在国内加注绿色甲醇,具有独特的意义。

“中国船燃在上海区域使用自主研发的移动式甲醇加注撬,完成900吨甲醇燃料的供应,标志着我们在绿色航运转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秦岭说。

具体来看,在技术创新方面,本次加注作业使用了中国船燃研发、连云港远洋流体公司制造的移动式甲醇加注撬,具备每小时180立方米的高效加注能力。同时,中国船燃设计制定了专业的加注方案,以低成本、高机动性优势,为甲醇加注船普及前的加注市场提供支撑,验证了我国在甲醇燃料加注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为保障本次加注任务的顺利完成,中国船燃联合监管机构、甲醇供应商、船厂、港口码头等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的前期研究和供应保障。

甲醇加注需求迫切

在国际海事组织、欧盟等主体密集出台航运业脱碳减排规则的背景下,船东纷纷签下可替代燃料船舶订单。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4年度新造船订单中,超过50%会使用可替代燃料,其中,甲醇占比超过9%。

据了解,中远海运集团2024年度新造船订单中,新能源动力船舶占比已达70%,其中,包括一批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和油轮等,中远海运集团投资订造的甲醇燃料船逐渐增多。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9日,包括上述的“中远海运洋浦”轮在内,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总共订造了28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舶。随后,4月29日,中远海控宣布订造14艘18500TEU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至此,甲醇燃料集装箱船订单运力达到42艘。

今年3月,中远海控与中远海运重工签署了4艘现有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改造合同,这是全球首例同时进行MAN主机和WARTSILA副机双燃料改造项目。

在散货船领域,中远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能源签订3艘11.4万吨阿美拉型绿色甲醇双燃料原油运输船、2艘巴拿马型甲醇Ready原油船以及1艘MR型甲酽Ready成品油/原油船建造合同;中远海运散运订造了2艘32.5万吨甲醇双燃料动力大型矿砂船,其首制船预计于2026年第四季度交付运营,届时将成为全球最早实际投入运营的大型甲醇双燃料动力矿砂船。

从低碳转型方面来看,甲醇燃料根据工艺路线的不同,相比传统燃油可减少10%—80%的温室气体排放、几乎消除硫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绿色清洁燃料,有助于响应国际海事组织全球航运净零排放目标及欧盟碳强度政策,同时助力航运企业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成本,促进航运业的脱碳减排。

不难看出,中远海运集团在新造船、老船改造上均有部署甲醇燃料,且覆盖了集装箱船、散货船等不同船型。如何满足这些船舶的甲醇加注需求,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瓶颈,提升加注效率?成为一道道摆在眼前的难题。

突破技术瓶颈

甲醇属于低闪点燃料,国际监管严苛。在标准技术方面,中国船燃在前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试点。

秦岭介绍说:“为规范加注作业的安全管理,我们牵头发布了《船用甲醇燃料水上加注规程》《船用甲醇燃料槽车加注作业安全规程》等多项团体标准,涵盖加注流程、安全评估、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中国船燃设计研发的移动式甲醇加注撬集成了吹扫置换、智能监控、安全保障等多个关键模块,在泰州、扬州等地的多次实船加注作业中,验证了加注撬装设备的可靠性。

在加注作业实施方面,为推进本次加注任务,中国船燃所属上海中燃公司联合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全方位、多角度明确了“中远海运洋浦”轮加注作业的相关方职责、作业环节实施程序及相关时间节点的作业任务等。一是业务接洽,协同资源方、运输方、受注方确定加注任务的各方职能;二是走访主管机关,取得支持,并开展码头、加注方案等多项安全评估;三是编制整体加注方案,建立高效的联络机制。通过各方对重要作业过程、重点设施的风险分析,明确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做好应急准备,确保加注作业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秦岭表示,未来,围绕甲醇加注产业,中国船燃将在两方面着手,加快推动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

一方面,夯实技术基础,主导标准制定。以中国船燃联合国内产学研单位发起的“可持续船用燃料联合研发中心”为基础,积极帮助航运企业满足全生命周期碳追踪合规要求,争取在全球绿色航运规则中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强化产业链协同,巩固和拓展加注网络。联合战略合作伙伴,承接绿色甲醇等清洁燃料资源,在主要港口开展供应试点,为清洁燃料的广泛推广积累经验。针对内河、沿海、海外市场,推出相应解决方案,将清洁燃料加注服务延伸至“一带一路”等国际航线。例如,在长江、珠江等内河市场,研判在现有水上综合服务区加装清洁燃料加注趸船的方案,研究移动式甲醇加注撬的布局,满足内河船舶绿色转型需求;在国内沿海和海外市场,推进甲醇、生物燃料、LNG等各类清洁燃料加注船舶的改造、新建方面的研究工作,整合清洁能源产业链资源,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燃料加注与综合服务,将清洁燃料加注服务延伸至“一带一路”等国际航线。

秦岭强调:“未来,我们将推动构建更为完善的以甲醇为代表的清洁燃料供应体系,在保障传统燃油服务的基础上,根据航运市场对于甲醇、生物燃料、LNG等清洁燃料的需求,扩大加注网络覆盖范围,深化产业链合作,提升供应能力与供应效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