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商务部消息显示,商务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了《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聚焦提升农业供应链组织水平、促进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发展、增强批发业供应链集成能力、优化零售业供应链供给水平、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等五个重点领域,提出十项主要任务,对数智供应链发展作出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部署。
政策驱动 培育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
当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快速向各行业渗透,数智化已成为推动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动力。
然而,在推进供应链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如数据孤岛问题严重制约端到端的协同效率、技术迭代的加速给企业带来了压力、企业需在技术前瞻性与投资风险间寻求平衡等。
《行动计划》指出,到2030年,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数智供应链建设和发展模式,在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数智供应链体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国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根据《行动计划》,在农业领域,我国将提升农业供应链组织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促进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数智化转型,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打通农产品供应链“最先一公里”。在制造业领域,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深度赋能应用,协同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加速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
《行动方案》支持大宗商品、农产品、消费品等领域批发企业建设数智化平台,增强批发业供应链集成能力,为上下游客户和产业集群提供原料采购、仓储物流、产品营销、供应链金融、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综合服务。同时,优化零售业供应链供给水平,支持零售企业采用数智技术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费端信息向品牌商、制造商的反馈速度,引导开展“个性定制+柔性生产”,优化商品供给水平。
此外,我国还将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快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应用,推广智能立体仓库、自动导引车、无人配送车等设施设备,实现人、车、货智能调度。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专家洪勇表示,《行动计划》强调在制造业、农业、零售业等核心领域布局,加速推动重点行业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出将重点培育数智供应链领军企业和示范城市,通过地方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全面推进数智供应链创新发展。
“相关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我国数智供应链建设从‘保安全’转向‘提效能’。”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
能力构建 数字化端到端整合与创新的核心路径
“数字化供应链的本质不在于某些具体技术的应用和某些特定任务的上线,而在于构建数字化端到端整合与创新的能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京东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席教授、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先德说。
5月20日,赵先德在中欧供应链创新沙龙上针对AI如何在供应链中得到充分应用,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奠定数据和流程整合的基础,如果只重视技术而忽视伙伴关系的管理、不营造合作共赢氛围,拿不到端到端的高质量数据,AI的应用价值是受限的;二是不要唯大模型论,并非所有的供应链问题都适合用大模型来解决,一些传统AI(俗称小模型),如启发式算法、机器和深度学习等依然在识别、分类和预测方面具备优势;三是要做好AI和运筹学的结合,不要忽视传统运筹学在解决规划类问题时的精确性和可解释性的优势,利用AI算法为运筹学模型输入各类优化参数,是一个好的结合方式。
赵先德表示,未来,供应链能力的提升依赖于更深度的数据整合与分析。一方面,需打通供应链全环节数据,从企业内部延伸至行业生态;另一方面,要融合运筹学模型与AI技术,前者用于结构化问题优化,后者助力非结构化问题转化。例如,AI在需求预测、物流优化等场景的应用,正推动供应链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智能驱动。
“供应链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路径。唯有以端到端整合与生态化创新为抓手,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建立竞争优势。”赵先德强调。
在沙龙研讨环节,京东集团SEC委员、京东物流首席执行官胡伟表示,当前比较好的物流企业都具备了数字化能力,实现了“从靠人管到靠系统管”,下一步的关键将是如何利用海量数据做出好的管理工具,用数据来做优化,特别是那些同时提高员工体验和创造客户价值的优化。
胡伟进一步列举了京东物流基于仓位优化,以及基于历史同期数据为司机引导路径等具体例子,不仅客户得到了更好的服务,而且仓库的员工减少了无效的走路和弯腰,开车的司机避免了超速等安全隐患。
美的集团安得智联总裁梁鹏飞指出,渠道的多元化一定带来订单的碎片化,但与此同时,可能99%的品牌商并不清楚全链路履约端的路径,如果不对不同渠道的货源做整合优化,一瓶啤酒从厂商到消费者可能要经历高达8—12次的搬运,其履约成本和效率可想而知。
梁鹏飞认为,这类问题是安得智联的一盘货方案致力解决的,且大数据分析与AI能力在此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例如基于数据来决定设仓的数量和位置,来平衡库存的总量和履约的时效。
多点数智智能供应链首席产品官倪艳军分析了商超卖场、连锁便利店、复合业态(百货+超市)等不同线下零售业态在业务关键点上的差异,以及多点数智如何针对这些差异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智能零售解决方案。数字化供应链在这套方案中占据重要位置。
企业实践 上市公司产融结合进行破局
当下,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数智供应链建设的“主力军”,并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在制造业供应链智能化领域,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全球主流供应商,其AI预测模型大幅缩短原材料采购周期;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建成“5G+区块链”供应链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千家供应商质量数据实时上链,降低缺陷率。
在农产品和物流等领域,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冷链全程可视化,货损率降低至1%以下;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AI预测算法将库存周转率提升30%,区块链溯源技术覆盖60%以上高端农产品品牌。
在跨境及供应链协同领域,中远海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一体化全球数字化供应链服务生态;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引入Agent数字技术,通过自主开发自动化流程,全力破解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等物流服务环节的效率难题。
与此同时,面对数据孤岛、技术鸿沟等挑战,众多上市公司正联合通过产融结合进行破局。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打造的“供应链智能控制塔”,通过打通不同系统间的数据链条,推动中小企业数智供应链“出海”。
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表示,AI技术在联想全球供应链中发挥关键作用,90%的原始设计制造商通过供应链智能控制塔与联想建立联系。联想中国将持续以“混合式AI加速中国智能化转型”,让AI成为创新生产力。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客座顾问、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表示,《行动计划》提出“一链一策”改造路径,要求运用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全链路可视化,并突出了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以链主强链条,加速建立健康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将是我国数智供应链建设的重要方向。
朱克力认为:“2025年将成为数智供应链‘生态竞争’元年,龙头企业必须从技术输出转向标准输出。未来三年是数智供应链‘黄金窗口期’,企业及资本应聚焦边缘计算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这场关乎产业链安全的竞赛中,中国企业正以“硬科技+场景化”组合拳,加速跑向全球供应链价值链顶端。
民生赋能 “智能纽带” 让百姓生活更便捷
对于老百姓来说,供应链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买东西越来越便捷,想吃的进口水果隔天就到,老家的土特产轻松包邮进城,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数智供应链”的功劳。未来随着供应链更智能,老百姓生活还会有哪些新变化?
随着供应链数智化发展,消费者的购物偏好正悄悄改变工厂的生产线。以AI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将会帮助企业分析消费者的购物喜好、购物习惯等等,直接“反向定制”产品。简单说,就是消费者想买什么,工厂就生产什么。这样不仅能降低库存风险,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需求。
数智供应链还在悄悄地“减浪费、增绿色”。超市里的生鲜容易腐烂,现在通过摄像头和数据计算,精准控制进货量,叶菜类损耗率从30%降到了10%以下,相当于每100斤蔬菜少扔20斤。物流车靠着“聪明的大脑”规划路线,省油又减排。生鲜类商品通过扫码就能看到“产地到餐桌”的全程记录,吃得更放心。
以前农村“买难卖难”,现在县城的快递站变成“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道,白天送来城里的家电、日用品,晚上把山里的农作物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便捷享受到与城市同品质的物资供给。
从“工厂生产啥消费者买啥”到“消费者要啥工厂造啥”,从“等三天”到“半小时达”,数智供应链像一条看不见的“智能纽带”,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捷、更绿色。
相关链接
数智赋能供应链改革
国企护航“校园餐”安全
凌晨2点,当城市还在沉睡时,重庆中渝旅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中渝旅体公司”)生鲜配送中心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装载着六十多种生鲜蔬果的货车停靠在库房门口,工人们佩戴口罩有序地卸下新鲜运送过来的生鲜货物,过磅复核重量,现场取样质检,分拣人员拆开包装逐个仔细检查,再精准分装至各学校食材等候区,等待由冷链车送往学生餐桌。这些画面被现场32个高清摄像头实时捕捉,同步投射至指挥室LED大屏上。
据万盛经开区纪工委委员、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邓凯介绍,自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开展以来,该区纪工委监察室将全区中小学校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作为重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学校食堂供应链集采集配模式改革,区教育局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学校食堂食材集采集配服务供应商。
中渝旅体公司作为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区属重点国企,主动担起“校园餐”食品安全社会责任,从公开招标中脱颖而出。通过构建“党建引领铸魂、改革攻坚破冰、机制创新聚链、数智赋能织网”四位一体治理体系,成功打造“校园餐”清廉供应链。截至目前,该供应链已覆盖全区25所公办学校,惠及2.3万名师生。
“原先各学校自主分散采购涉及供应商多达70余家且分布零散,现在依托学校食堂供应链改革,70余家供应商分散供货整合为1家集采集配,有效解决了过去供应商数量多、更换频繁带来的监管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同时依托智慧监管平台实时查看产品供货渠道、品质、价格等情况,能精准识别风险点位,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的智慧监管模式,提升监管质效。”万盛经开区市场监管局食品一科科长张同建表示。
本文综合自证券日报、央视网、人民网、经济观察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