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记者 缪世雄 通讯员 朱玉龙 季智超)7月7日,连云港航标处与江苏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在南通洋口海域成功实施行业内首次近海浑浊环境中航标水下巡检试验。
南通如东水域海况复杂,海流速度快,水下能见度低,巡检难度大。江苏科技大学水下机器人团队运用自主研发的通用型带缆水下机器人(ROV),使机器人在海域实现了动力定位、抗流直线稳定航行、抵近观察等功能,完成了浮标水下结构、锚链、沉石的系统性探测。该技术的突破将为东海、渤海等高浊度海域的水下设施监测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此次实验依托的近海复杂水文测试场,团队操纵机器人在实际海洋环境中连续作业3小时,完成了机器人的各项功能测试;团队首次获取了潮汐状态水文数据及机器人在复杂海况下的运动数据,为高抗流型机器人总体设计和控制方法提供关键支撑。
据连云港航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合作验证了水下机器人在航保领域的巨大潜力,连云港航标处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视觉延展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迭代,推动水下机器人在航标巡检、深海探测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