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船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1月1日 星期

舟山船企奋力划桨迎春潮

江海直达船下水现场。

□ 特约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蒋琳 文/图

2017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涨明显,至12月份一度达到1702点,与年初相比,涨幅接近80%。种种迹象表明,航运业正在逐渐复苏,船市领域也有显示,1至11月全国船企新接订单呈上升趋势,同比递增27.3%。作为我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舟山的造船企业日子过得怎样?笔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A

中流砥柱 风雨兼程

目前,舟山市拥有年造船1000万载重吨以上的生产能力,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三大造船指标连续多年占到全国份额的10%以上,已经成长为浙江省最大、中国重要、国际知名的修造船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船舶工业产值占舟山工业“半壁江山”。

经过多年的整合提升,目前,舟山造船业低小散状态已经改变,产值九成集中于7家“白名单”骨干船企,这7家企业又分三类:一是有外资背景的,如常石造船,是日资企业;二是有大企业集团背景,如金海智造、长宏国际、扬帆造船、中远船务,“金海”现属于海航集团旗下,“长宏”属于江苏新长江集团、“扬帆”属于著名钢铁企业建龙集团,“中远船务”隶属中远集团;三是民营造船企业,如欧华造船、增洲造船,虽有当地各级政府的支持,但与其它船企相比,自身抗风险能力需要更强。

今年前10月,舟山市造船三大指标分别为完工量312万载重吨、新承接订单256万载重吨、手持订单856万载重吨,与2016年同期相比,虽有下降,但各家企业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有的企业形势还比较乐观。如常石造船,正积极扩建码头,为修造大型邮轮作准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反映,由于造船行业属于产能压缩行业,码头扩建审批遇到一些难度,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给予支持。

金海智造公司目前主攻无人船制造、智能集装箱等技术含量高的船舶及相关新型产业,企业智能船厂建设有序推进,近期将与科研院所签订多个智能生产线改造项目;海航与舟山市政府刚签订合作协议,包括船舶业整合,“金海”将参与其中。

目前,企业存在的主要难题是融资,前期船市低迷期,有的企业压价竞争,船东付款方式改变,造船企业资金压力更大。再加上有的外国船东见势吹毛求疵、拖延船期,造船企业不得不忍痛割爱。欧华造船前几年接单的30多艘国外散货船,曾经每艘合同价3000万美元左右,后被压到2200万美元左右,为此该公司减少收入10多亿元人民币,资金压力陡增。类似例子在其它船企也有发生。

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增洲造船)副总经理李旦对这几年的船市跌宕深有体会。2008年9月,企业刚投产的第一年,正赶上市场红火,船东想要见他一面都比较难,只能根据船东的订单数量多少,预约见面时间。但从2011年起,船舶工业发展形势出现了根本性转折,部分船东无法保障付款,船企也由此承担了巨大风险。“作为管理者几乎夜夜难眠,‘压力山大’。”李旦说,对于企业来说,接不接单成为了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不接单就是“等死”,而接单却面临着成本高、船价低、融资受阻等问题。以往,一艘船会有5个20%的节点,船东付款的行规是从合同生效—开工—大合拢—下水—交船,每个节点船东各付20%,而现在大多数船东只肯预20%-30%的款项,剩余都要由船企自己先行垫资直至最终交船,因此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而且,银行也逐渐收紧了银根,船舶企业要想从银行融到大量资金、出具相应保函,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渴望。“接单难、融资难、抵押难是目前压在船企头上的‘三座大山’。”李旦坦言。

B

逆流而上 沉着应对

为帮助困难船企渡过难关,当地各级政府已多次举行协调会,召集相关单位、部门给予支持,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实质性帮助。有的企业已经渡过最困难时期,有的企业尚在奋力拼搏。

“船舶工业企业日子难过,客观上受大环境影响,但是也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方式、产品创新等息息相关。”舟山市定海区经信科技局总经济师张宏辉也提起位于岱山秀山岛的日本常石造船,他说,“由于这家企业十分注重企业的成本管理,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应用,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比定海船舶企业高出一截。”可见,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船舶企业苦练内功,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并不断拓展市场,才是每个船企走出困境的王道。

2017年12月8日,笔者来到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增洲造船,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国内首艘新型江海直达船的接水做最后的准备,现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这是国内开建的第一艘新型江海直达船,不仅意味着舟山市将拥有‘海进江’‘江出海’特定航线江海直达的‘舟山船型’,更给处于困境中的船舶企业提供了信心和希望!”浙江增洲造船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谢仕红一边为该船的第一次亲密“接水”紧张忙碌着,一边激动地对笔者说。据了解,这艘长154米、宽24米、吃水9.1米的“江海直达1”号船,经济、实用、绿色、低碳,破解了海船难进江、江船难进海的矛盾,意义深远,也是船舶企业自觉与国家战略相契合,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和重大突破。江海直达船型是目前船舶行业的“蓝海”,市场前景广阔。增洲造船的这一次突破性探索,无疑为舟山船舶工业重现生机提供了一个榜样。

与国家战略主动接轨,开发船舶新产品是增洲造船的一个战略突破口,建造特种船舶、工程船、节能环保型船舶则是增洲造船今后企业发展的战略主攻方向。建造国内最大的出口超低温冷藏运输船;“5600立方米超低温冷藏远洋运输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评2017年度舟山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建造第一艘符合伊拉克高温、高腐蚀恶劣环境的6000立方米的耙吸式挖泥船,受到伊拉克交通部高度赞赏和认可;为加拿大船东CANFORNAV公司建造了首制冰区加强64000DWT散货船,为国内同期同类船舶中油耗最好的船舶,《Inside Marine Magazine》杂志专门刊登文章称“增洲造船交付的2艘64000吨散货船,所有实测性能参数均满足预期要求,是同期同系列船型中最令其满意的,期待与增洲的再次合作。”“CANFORNAV公司还为此心甘情愿加账近百万美元。这在极其低迷的船市中还是罕见的。”谢仕红说。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主动向国内外先进同行学习,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谢仕红说,增洲造船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公司员工从2011年近4000人减少至现在的1500人,促使企业在“强管理、促发展、稳发展”中安全过冬。

C

强强联手 合作共赢

强强联合,构建开放合作的共赢机制,是当前舟山不少船舶企业正在努力探索的一条新路子。

位于定海工业园区的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下面简称“长宏国际”)就是其中一家。“长宏国际”可谓是“生不逢时”,当2009年企业投入试生产之时,船舶工业形势已经急剧恶化。投资70多亿元,占地近5000亩,但是企业的一年利润还不够还银行贷款本利,“长宏国际”面临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造船市场形势不好时,也能有立足之道”。长宏国际综合管理部部长何胜荣说,目前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对现在的生存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尽可能多地提高附加值,实施多条腿走路,构建全产业链。

这几年来,长宏国际一直在尝试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寻求合作。付出总有回报,据了解,作为全球集装箱产销量行业第一,“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232位的中集集团,目前已经与“长宏国际”达成了实质性合作,以参股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2017年11月13日,“长宏国际”两艘1004TEU集装箱系列船舶举行了命名仪式,这两艘船是由中集设计研究院研发,“长宏国际”为德国Junger-hans公司建造的,配备各种先进设备和功能,可以快速安全地装载各种非常规尺寸的集装箱。与此同时,长宏国际发展绿色拆船,强化资金流压力小且利润相对较高的修船业,避免接受负利润造船订单,企业已经挺过最困难时期。

与长宏国际类似,增洲造船这几年来也一直在寻找“大款”。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武船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旗下的一家我国重要的军工生产基地和以造船为主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企业。目前,武船重工与增洲造船的合作已经迈出可喜一步,双方计划合作生产钢结构件,赶上舟山新区正在全力推进的交通基础设施大会战。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