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最美水运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22日 星期

大海的守护者 青年的领路人

卢国强(右一)指导船员规划巡航路线。

□ 通讯员 刘志勇 文/图

2017年11月,经国际海事组织(IMO)评选,连云港海事局“海巡0611”轮船长卢国强获得2017年IMO海事特别勇敢奖。当年的“海上特别勇敢奖”全世界受表彰有9人,我国仅卢国强船长一人获奖,为我国海上搜救人赢得了荣誉。

连云港海域的“定海神针”

2016年3月8日18时左右,连云港海上搜救中心接到报警:“苏连云港货1677”在连云港灌河口海域搁浅,船舶有沉没危险,7名船员遇险,情况十分紧急。搜救中心接警后,向连云港海事局“海巡0611”轮下达指令,当时卢国强本休班在家,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赶赴码头,指挥“海巡0611”轮立即前往现场。

当晚,连云港海域受强冷空气影响,海面刮起了8级左右的偏北风,瞬时浪高达4到5米。出航后,海况继续恶化,“海巡0611”及其他搜救船艇因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无法前往现场。慎重考虑之下,卢国强指令抗风性能稍好的拖轮“云港9号”抵达险情附近水域,但受潮汐影响,遇险船附近水深严重不足,拖轮无法靠近,救助行动一时陷入僵局。

险情不等人,不到两个小时,遇险船倾斜角度已从10度迅速扩大至50度。次日凌晨4时许,一看到海上风浪稍有减弱,卢国强立即将情况报告搜救中心,并驾驶“海巡0611”顶风出航。6时左右,多艘搜救船艇反馈说海上风浪太大,无法继续航行。作为有40年航海经历、30余次海上人命救助经验的老船长,卢国强清楚地知道,在如此海况下驾驶大型海巡艇救助在浅水区严重侧倾的货轮,困难和风险都是无比巨大的。他拨通了搜救中心的电话,坚定地说:“我再坚持航行一段时间,尽力赶赴现场。”

7时15分,“海巡0611”轮抵达现场,但遇险船侧倾非常严重,再加上现场风大浪急,贸然靠近,易造成遇险船船毁人亡、救助船船体受损的次生事故。看着难船船舷边瑟瑟发抖并急切挥手待救的遇险船员,卢国强来不及有丝毫犹豫,操作车舵谨慎地反复用船艏尖进行试靠。1次、2次、3次……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卢国强透过飞速转动的旋转视窗,精确地判断着两船之间的微小距离,不断进行试靠。终于,在第12次尝试时,通过遇险船员与救助人员的紧密配合,抓住了最后的时间窗口,“海巡0611”轮将船头搭靠上遇险船的船舿,7名遇险人员于7时30分被成功接下。30分钟后,“苏连云港货1677”轮翻沉。

40年来,卢国强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大风大浪,护航了多少艘次船舶安全进出港。据连云港海事局指挥中心不完全统计,卢国强累计参与海上应急处置30余起,成功救助150余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他也因此被业内称为连云港海域的“定海神针”。

时刻保持“工匠精神”

在海上的每一天,卢国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保持了 40年航行安全零事故的纪录。卢国强是远近闻名的卢大胆,别人不敢干的风险较高的活都是他来干,但是胆大不是鲁莽和蛮干,而是有精湛的技艺和缜密的思考做支撑,“自己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如何能保障别人的安全,如何能把安全带给别人。”这是卢国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善于观察和总结每次航行的经验,对气象、水文和各种船舶的船型、性能了然于胸,这对他参加各种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航海,卢国强干了一辈子,学了一辈子。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卢国强经常购买专业书籍挑灯夜读。高中文化的他,硬是把航海技术、船舶监造流程、船舶制造工艺、船体结构、焊接焊缝、船检海事要求、中国造船质量检验、CCS造船规范这些专业知识系统学了一遍,光读书笔记他就记了10余本,家里的专业资料书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

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和技术细节,这是卢国强对自己的要求。由于专业知识过硬,卢国强到哪儿都被领导委以重任。卢国强秉持着工匠精神,一直是爱岗敬业的模范。他苦练内功,强化船艇的日常维护修养,使船艇呈现出主要设备完好率高、船艇适航率高、机损与海损事故率低的“两高一低”态势。他建立以“船管通”为基础的船艇管用养修工作机制,加快船艇管用养修工作“智能化”和“信息化”进程。他经常性组织开展海上应急搜救演练、消防演练和救生演练,提高船员应急反应能力。在海巡艇工作的这些年来,他常常带着船员研究海图、练习抛缆,三伏天里也能见到他仔细查看船上的关键设备,衣服湿透了,拧一拧穿上继续去干活。

践行和传承“船家文化”

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卢国强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也是这个职业,让他与船员们形成了既是师徒、也是父子的关系。一艘船舶,既是船员吃饭、休息、娱乐的地方,像家一样;同时又是工作的地方,爱岗敬业的地方。在这里,既讲情,又讲理,情理交融。卢国强常说:“一条船就是一个家,‘海巡0611’轮就是我们的家”。

他对年轻船员要求十分严格,他从最基础的水手技能抓起,要求船员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要领,不断地反复训练和考核。除了练好基本功,他还将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操作技巧、航海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有时下了班,还要打电话把徒弟叫回来,反复练习。

“海巡0611”轮上的船员年纪都不大,平均年龄不过30来岁,小伙子们辛苦一天,经常会把衣服放在洗衣机上忘记洗。每当这时,卢国强总是把衣服洗好晾干叠好,再让大家去认领。在卢船长的带领下,独特的船艇文化在“海巡0611”轮上孕育生长。卢国强要求船上兄弟一条心,同舟共济、全员参与船舶卫生清扫。卢国强腰不好,但到了船上,他就忘记身体的疼痛,带着船员们擦玻璃抹地板。为了节约淡水,卢国强专挑下雨天带领大家穿着雨衣洗船……在他的带动下,全船管理实现了精细化、标准化,成为连云港海事局“三化”建设的排头兵。这也是为什么在狂风巨浪中,“海巡0611”轮全体船员能够齐心协力,救人于危难的根本原因。

如今,人们还会经常看到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老船长,站立在“海巡0611”轮驾驶台侧窗旁,聚精会神地注视着远方的大海,指导着年轻船长驾驶着海巡艇向远方航行。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