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剑飞 顾晓平
不久前,交通运输部发文授予王仙美“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中设设计集团的王仙美成为江苏交通领域首位获得大师称号的设计师,也是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唯一女性。
“全国水运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属国家级称号,于2011年开始,每两年选拔一次,原则上每次名额不超过2名,无合适人选时空缺。截至目前,全国获此殊荣者不到10位。
经年累月学习
脚踏实地实践
见到王仙美,感觉名如其人,弯弯的眼角漾开亲切的微笑,如水一样温婉平和。“从事水运工程设计领域30年,也是我国水运工程蓬勃发展的30年。”她说,工程师的成长没有捷径,靠的是经年累月的学习和脚踏实地的实践。
王仙美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当年时任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桥梁专家周世忠指导她的情景。“周世忠副院长告诉我制图的标准,如何更准确清晰地表达设计的细节。复杂交错却又清晰工整的线条背后是无数回的论证和修改。”
王仙美谈到一件事,2007年她主持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那天,她和所里同事一起前往现场踏勘,就在大家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发现通往现场的二级坝坝顶公路桥正在维修,车辆不能通过,“后来,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浆,步行过去踏勘现场,坝上的淤泥起伏不平,还夹杂着很多煤渣和农业垃圾。”
触类旁通
创造许多“第一”
1992年,王仙美主持苏南运河航道整治工程桥梁设计和镇江无锡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并担任无锡段新安北桥工程设计项目负责人。这就意味着她必须以一个港航专业设计师身份,跨专业全程负责一座桥梁的设计。“我急忙找来桥梁设计规范、公路工程设计规范,一点点研究琢磨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名词和概念。”王仙美说。现学现用,她最终设计出的新安北桥,所采用的桥型结构是苏南运河全线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钢管混凝土系杆拱结构型式,是苏南运河整治工程创新之举。
在王仙美看来,这些土木工程技术都是相通的,多学一门跨学科专业技术,对今后水运专业设计也就多一分帮助,她的设计思维越来越丰富。
在王仙美三十年的设计生涯中,许多个“第一”开始被陆续创造。
她主持京杭运河船闸扩建工程谏壁二线船闸工程设计时,首次采用钢板桩作为闸塘开挖时临一线闸侧的支护结构,首次在闸室墙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用新型添加剂材料,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苏南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中,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线航道标准,将航道口宽定为90米,既适应设计水平年航道货运量预测需求,又适应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发展需求,预留了将苏南运河提升为内河二级航道的空间。
在泗阳三线船闸工程设计中,她首创采用局部分散输水系统形式,大大改善了闸室内的水流条件,缩短灌泄水时间,填补了该领域内的空白。
追求绿色生态
船在水中行 人在画中游
技术可以锻造,情怀更为可贵。王仙美说,“所有的航道整治工程,归根结底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如何更好地服务船民,同时体现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做水运工程设计,不仅仅要考虑结构安全可靠,更要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营造‘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境界。”
王仙美主持、参与的多项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2000多公里航道工程中,一大批新型生态护岸、柔性护岸得到运用,例如生态袋挡墙、钢丝网石笼挡墙、纯自然芦苇等植物栽植、三维钢丝网垫护面等新结构,其中“钢丝网石笼挡墙”被誉为“会呼吸的护岸”。她主持设计的京杭运河两淮段航道工程和京杭运河常州市区段改线工程作为交通部全国内河水运示范工程在全国推广。“可以到常州去看看,非常漂亮!”聊到这个项目,王仙美非常兴奋。
王仙美在行业内首次建立了绿色航道和绿色船闸的评估标准,提出了“绿色航道”和“绿色船闸”的定义。“这些对推动绿色航道的建设、提升航道设施的绿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业内人士说。
江河奔腾不息。水运工程设计,日复一日和水打交道,王仙美女性与生俱来的柔美,和骨子里坚韧执着的精神,与水的特质完美契合在了一起,描绘出江苏乃至国内多条航道、多个港口码头,这些设施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已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