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最美水运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5月20日 星期

他们铸就工匠“梦工厂”招牌

工作室通过“技师一带一”活动,现场指导工人组装柴油机缸头。

□ 通讯员 姚晓双 康文龙 全媒记者 甘琛 文/图

你能想象一个整天与机车打交道的港口一线班组,可以推出129个优秀创新项目和先进操作法,一人获得的国家专利就达到9项吗?有一个团队——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做到了!

这个团队先后荣获“山东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日照市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玉金,到齐鲁首席技师贺召文,再到山东省首席技师王均光、技术能手李强,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正逐步发展成为工匠“梦工厂”。

徐玉金:

一个执着的工匠

徐玉金,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当家人”,也是日照港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班组“徐玉金班”首任班长。这个略显瘦弱的大叔,身上的荣誉却十分厚重:日照工匠、齐鲁金牌职工、山东省有突出贡献技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0年如一日,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徐玉金成长为日照港的“大拿”。谁能想到,从部队转业初到港口的徐玉金,也曾是一个“小白”。学历不高劲头足,他从最简单的结构原理开始学起,执着地把每次发生故障的原因、处理方式都详细记下来。工作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都成了他的创新原动力。维修工具用起来不趁手、个别部件维修率过高等等,他都要试着钻一钻、改一改。

“我最得意的就是燃油泵油封改造,把原厂燃油泵的O型圈油封改成了骨架式油封,解决了频繁漏油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徐玉金说。虽然前后试验历时了一年,但这一发明最终获得了国家专利和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人在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时会有一些完全“忘我”的状态出现,当这个状态出现时的幸福无以言表。记得那是徐玉金和团队一起攻克第一次自主中修,57天的奋战,所有人没日没夜地探讨、琢磨,拆装。当看到机车重新恢复活力,忽然感觉好像有那样一刹那间的停滞,时空都静止不动,大家心里满溢成就感、喜悦感,觉得人生实在是幸福,别无所求,外在世界的成败得失根本不值一提。

“咱当不了科学家,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在徐玉金的带领下,先后完成90个科技成果、19个技术改造项目,其中省级以上成果奖4项、国家专利成果18项,并获得“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称号。

工匠群:

一群执着的“技术宅”

2013年,公司成立了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并以徐玉金的名字命名。徐玉金发出了“经验共享”号召,带领更多的人体会忘我工作的乐趣。大家一起抓培训、搞创新,建实训室、编故障案例、开成果发布会。那段时间大家很忙,却乐此不疲。这个平台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的聚合效应,一大批技能人才得到迅速成长:

贺召文,齐鲁首席技师。作为内燃机车柴油机维修的带头人,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技术工人到维修专家的华丽转身。他组织完成的“柴油机喷油器拆装辅助装置”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王均光,山东省首席技师。编制了《机车中修工艺》等多个技术材料,带领团队先后研发制作了电控阀试验台、电器模拟演示板等多项高技术含量的攻关项目。

李强,山东省技术能手。连续三年获得日照港机车乘务员技术比武第一名,总结出动态考核、“菜单式”机车故障分析等培训方法,并创新推出“一次乘务作业标准法”等作业方法。

他们,不仅是“技术宅”,也是管理创新能手。

工作室创新开展的“维修定额管理”,以内部模拟市场化方式,在作业中兑现了维修计件。定额管理的灵活运用产生了“鲶鱼效应”,使员工主动找活干、练技能。创新开展的机车乘务员培训“六步通关法”,在铁道部司机晋升考试通过率只有40%的情况下,6名青工全部一次通过。他们先后推出129个优秀创新项目和先进操作法;解决技术难题5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8项,结合“机务大讲堂”平台,先后培养出一批机车专业骨干人才,其中高级技师2名、技师9名……

新生代:

一代代执着传承

工匠精神,是执着、是创新,也是一代代人的传承。

2016年11月,徐玉金的“80后”徒弟卢翔超,从徐玉金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徐玉金班”班长以及工作室负责人。

“小卢谦虚好学,每当工作中遇到困惑和压力时,都会主动找人交流,这点让我对他很放心。”徐玉金告诉记者,“我常常开导他一定要甩开膀子加油干,年轻人干事情一定要有不服输、不怕难的劲头。”

安心是止,是一种境界。心能安住才会看到事物的真相。

让卢翔超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贺召文师傅让他叹为观止的维修技能。一次,柴油机进油孔出现漏油故障,考虑石棉垫失效,于是更换石棉垫。可是大家一连换了三次,总是无法解决漏油问题。大家想到了钳工大拿贺召文,他用手抚摸几下两个平面,胸有成竹地说,这两个平面有问题。他找来一块油石和一把锉刀,先用锉刀锉了几下,又用油石打磨一番,再次装上之后,果然严丝合缝,一滴都不漏了。

“我们年轻人有知识、不怕难,更要像前辈们把心扎在本职工作中。”谈起工作感悟,卢翔超说,“其实幸福就是让自己专注在修车这件事上,每当看到机车轰鸣地返回作业场区,自己心里比蜜还甜。”

面对工作量大、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紧缺等发展瓶颈,怎样才能让一个人顶三个人用呢?卢翔超决心开展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彻底打破班组内的专业壁垒,让每个人都成为“多面手”。他提出“三三制”培训计划,即每人至少能胜任3项以上技能,每项技能至少有3名员工能胜任,至少有3名员工能胜任班组全部工作。通过记名维修制、红旗设备评比、故障案例分析、维修积分管理考核等手段,全方位提升机车管用养修效能。

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为徐玉金班的二次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潜心探索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门道,班组很快获得“全国港航系统优秀质量小组”称号。一年完成技术攻关3项,其中新型缸套专用吊具成果获得国家专利。卢翔超本人也获得了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

5年奋发,如今的日照港徐玉金劳模创新工作室,正逐渐成长为机车管用养修全方位技能培训、技术攻关的行业标杆,成为港口工匠的“梦工厂”。

5年淬炼,这群痴迷的“技术宅”,个个独具匠心,为了机车轰鸣,毅然选择坚守;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默默地奉献着智慧和汗水。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