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1月25日 星期

黄渤海上空的“救助神鹰”
——记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救助机长马宏儒

□ 全媒记者 杨柳 通讯员 刘飞

“干这个救人性命的行业真的很自豪。”一谈到与飞行救助相关的话题,马宏儒眼里就有光在闪烁。

参加搜救工作10年来,马宏儒将“兴趣”变为了“热爱”,把职业视为事业,每年工作300天以上,累计飞行3707小时,成功救助了410个鲜活的生命,被群众称为最勇敢的“救助神鹰”。他说,救助成功后带来的激动与满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

热爱:不当机长不成家

1984年出生的马宏儒,是交通运输部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海上搜救最年轻的机长。他与飞行救助的结缘,始于他对飞行的向往。

六岁起,马宏儒就有当飞行员的梦想。怀揣着对飞行的渴望,大学毕业的马宏儒经过层层选拔,顺利成为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的一员。

初入飞行队,马宏儒对于飞行救助的意义,并没有真正领会,直到一次执行救助任务时,看到被救起孩子挂着泪花的稚嫩小脸,马宏儒的心,立马就软了。从那时起,他对飞行的热爱,逐步转变为对飞行救助的热爱。

因为热爱职业,马宏儒需要职业对他的肯定。为此,他抱着“不当机长不成家”的决心,仅用三年半的时间取得了澳洲、香港、中国大陆三地直升机驾驶员执照,实现了从一名搜救飞行学员到机长的完美蜕变。救助值班8年来,马宏儒未请过一次病假、事假,没回家过过年,每年平均值班都在300天以上,最忙时甚至一整年都没有休息,不分酷暑严寒、无畏艰难困苦地守在一线。

然而,坚守之路从来不是处处鲜花,风景之下荆棘丛生。

“宏儒,你快回来,你妈妈的手断了。”2015年的一天,马宏儒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心乱如麻地往家里赶。眼看转个弯就要到家了,马宏儒突然接到了基地电话,有搜救任务需要他立即返回基地。挂了电话,马宏儒朝着家的方向出神了几秒,咬咬牙调转了车头。

当天,他顺利营救回遇险人员后,在医院守母亲一天一夜。看着熟睡中的母亲,看着操劳的父亲,马宏儒的心,有了些许动摇。

“之前不是没有设想过这样两难的情况,但是真正发生后,仍旧很难受,觉得自己很自私。”马宏儒说,那次事件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但父母的谅解、支持,以及他对飞行救助的热爱,让他继续坚持了下来。他告诉记者,人活着有三个层次:养家糊口,提升自己,对社会有贡献。而救助,不仅让他找到了提升自己的途径,也为他打开了回报社会的大门。

尽职:不打没把握之仗

飞行队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保障烟台到大连的黄金水道水域安全。与民航机场不同的是,马宏儒和他的团队不仅没有固定的起飞时间和固定的目的地、时刻准备着启航救援,还要时刻做好应对海上恶劣天气,迎难而上、激流勇进的准备。

为保证救助的成功率,马宏儒放弃了休息时间,他看专业书更新知识,参加模拟机训练,全身心地投入救助工作中。

夏季,四十多度的座舱里,穿着密不透气的防火飞行服、戴着厚重的头盔,让他全身汗透;冬季,没有取暖设备的直升机像个冰窖,强大的寒流常常把他全身冻僵……对于苛刻的训练、艰苦的工作环境,马宏儒不仅从无怨言,还时刻给自己寻找救助训练的机会。2012年,我国模拟机飞行训练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成功将极端危险情况下的模拟机训练时间由两年一次缩短至一年一次时。用他自己的话说:“飞行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岌岌可危的生命,抓住一切学习、锻炼机会,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为此,马宏儒还把最难的“大海捞针”训练,当做了队里每天的必修课。“就是把浮标扔到水里,然后在上空悬停勾起,只有在悬停时做到位置误差为0、零高度差为0,才能顺利完成任务。”马宏儒解释说。

从一百米高空吊起海面不足五十厘米宽的浮标,就是在这样苛刻的训练下马宏儒练就了过硬的救助本领。

传承:全力以赴护安宁

海上救助,生死往往就在转瞬之间。深知这一道理的马宏儒,每次执行救助任务,都要求自己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

2015年6月29日,在大连西北67海里附近海域,一艘运砂船遇险,船上5名遇险船员危在旦夕,马宏儒带领机组成员迅速赶往现场。可是直升机飞了没多久,马宏儒他们遇到了积雨云,看不清直升机前方状况。继续飞行,直升机被雷电击中、发动机被雨水浇灭的险情,随时可能发生;调头返航,5名遇险船员可能会失去生还可能。救助组面临进退两难的困境,怎么办?

“我们再往前飞十分钟,就十分钟,如果天气状况还不符合标准,我们就返航。”作为救助队队长,马宏儒还是不愿放弃。9分钟后,直升机一下冲出来雷雨层,飞行条件立刻好转,遇险船只的方位迅速锁定。不到10分钟,5名遇险人员全部救起,不到15分钟,运砂船就倒扣了。正是马宏儒的全力以赴,成功挽救了5条鲜活的生命。

马宏儒全力以赴的敢拼精神,来自于他的师傅,原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队长同时也是救捞功勋机长潘伟。2010年冬天,刚开始做副驾驶不久的马宏儒,跟着潘伟一起,前往威海执行救助任务。现场寻找半天后,他们也没有找到遇险者,眼看着直升机油量马上就要达到最低返航油量了,潘伟对马宏儒说,我们再坚持一下,你重新严格地计算一下返航油量,尽可能多地争取搜救时间。

经过马宏儒更为严格的计算,直升机可以再多搜救5分钟,结果就在那5分钟,机组人员成功发现并救起了遇险者。

这次救援经历给了马宏儒很大的触动,自此以后,马宏儒拿出十二万分的拼劲,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救援。他的机组不会因大风停飞,不会因海浪却步,无数次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创下关机油量仅比最低油量多10磅,仅够飞行一分钟的记录,成功从死神手里夺回遇险群众生命,用生命守护一方水域安全。

有态度,更有行动;有决心,更有恒心。如今,已具备S76D和EC225两种机型的飞行资格,达到国际救援水平的马宏儒,正在准备进入教员角色,打算通过理论+实践的方式,把自己的全套经验传授给其他人,让更多“救助神鹰”翱翔于黄渤海水域上空,守护这方水域的安全与安宁。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