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2月1日 星期
挑战世界级难题
悬浮隧道水弹性整体 物理模型首次试验


本报讯(全媒记者 杨柳)“波浪条件是波高0.12米,周期1.2秒,现在开始造波。”1月28日,随着现场工作人员一声令下,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科院”)在悬浮隧道研究专用水池中,开展水弹性整体物理模型首次试验,这是世界范围首次开展此项试验,标志着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进入实质性科学试验阶段。

悬浮隧道是建设悬浮于水中的一种大型跨海交通构筑物,是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战略制高点的世界级科技难题。为系统解决悬浮隧道面临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和挑战,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牵头,联合天科院、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成立了中交悬浮隧道工程技术联合研究组,采用中国主导、企业主体、全球化资源、产学研协同的研究模式共同开展该项研究,拟通过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理论分析、设计评估等多种手段,开展悬浮隧道相关的11项专题研究,用3-4年时间,在工程理论、关键技术及施工装备等方面形成多项突破,推动我国在水动力学、流固耦合、结构岩土、工程材料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该项研究的大部分模型试验均在天科院开展,主要依托天科院的悬浮隧道专用水池、世界最大的波浪水槽、国内先进的港口土工离心机等科研大设施,助力各项试验高质量完成。以本次试验使用的专用水池为例,在1:50比尺下,该水池可模拟水深100米、浪高20米、流速3米/秒的水域环境下,悬浮隧道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为理论分析和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将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试验方法和试验标准。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