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王有哲
3月25日,记者走进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参建的厦门港古雷港区古雷作业区北1#、北2#泊位工程驻地,白蓝相间的板房布局错落有致,钢筋场布置和工地安全围挡整齐划一,4.5万平方米的预制场内绿意盎然,整体建筑与附近山水浑然一体。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厦门港以创新驱动引领提质增效,从基建发力,激发出改革开放的再出发的磅礴动力。
众力并则万钧举。放眼厦门港各大港区,一股干事创业的热浪悄然袭来。2018年,厦门港漳州七港区十个在建项目投资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3.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超额完成投资任务,一张高质量发展的画卷徐徐展开……
港口产业跨岛发展“加速度”
2019年3月,翔安刘五店码头南部港区6#-8#泊位散杂货(海翔码头)通过口岸开放市级验收,标志着该码头在服务千亿航运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提供新动能。
记者在现场看到,码头前沿矗立着数台门机,码头后方陆域平整,龙门吊等设施也已安装到位。据海翔码头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码头位于厦门翔安区澳头附近,是厦门市距离金门最近的散杂货码头。海翔码头建设有3个5万吨级散杂货泊位,码头岸线总长785米,前沿设计底标高-13.5米至-14.9米,可靠泊5万-7万吨级散杂货船。
长期以来,厦门岛内的东渡港区是该市散杂货业务的主力港区,但随着该港区向邮轮母港转型升级,原有货运功能向外转移。
去产能,饭碗咋保?去杠杆,风险谁担?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在解一道涉及利益调整、甚至带来阵痛的复杂方程式。为此,海翔码头拿起“接力棒”,主动承接东渡港区散杂货业务转移,助力港口产业跨岛发展。这不仅为港口新兴产业“腾笼换鸟”,助力岛内外一体化,也有效缓解厦门“四桥一隧”的交通压力。
验收后,海翔码头与厦门港的石材货源地泉州南安比邻相接,能更好地服务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相比之前去岛内的东渡港区,海翔码头距离更近,可节省约30%的陆路运输成本,”该负责人说,“同时,海翔码头后方堆场面积达到47.38公顷,纵深1公里,将巩固厦门港作为全球石材集散交易市场的地位,为做大做强创造有利条件。”
海翔码头的开放,还将为大陆打造一条对台经贸新通道。根据功能定位,海翔码头主营石材、钢材及砂石业务,未来将推动翔安刘五店码头南部港区成为大型散货港区,形成大宗货物储运中转基地,为对台经贸合作和“三通”服务。
邮轮母港产业迸发新动能
今年前两个月,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以下简称“厦门母港”)接待邮轮艘次、旅客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4艘次、7.01万人次,比增342.12%,这一新兴产业迅速在厦门发展壮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实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等多区叠加优势,不断探索新路。对于邮轮产业来说,多区叠加优势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厦门邮轮母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依托多区叠加优势,厦门母港已经开展了多项“率先全国”的有益尝试。2018年12月12日,位于厦门东渡邮轮母港的“厦门海上世界”1#、2#、3#地块建筑物主体封顶,预计将于2022年全部建成投用。“厦门海上世界”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船、港、城”三位一体优势以及邮轮母港、旅游产业、自贸试验片区三重叠加效应,成为港城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和标杆。
接下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将继续用好多区叠加优势,充分发挥厦门母港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壮大邮轮市场,推动福建省邮轮经济加快发展;打造全省全域旅游新龙头,通过“邮轮+目的地”,盘活全省旅游资源、创新推出“一票到底”的新型邮轮旅游产品,为加快推进全省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贡献力量。
厦门港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提升福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指示,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将加快邮轮配套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邮轮产业营商环境,力争让厦门母港成为全国发展质量最好、口碑最佳的母港。
比如,今年,厦门母港综合体厦门“海上世界”建设速度将加快,争取年底部分建筑物完工,完善物资供应、酒店、高档写字楼、免税商场、物流配送、信息服务、交通枢纽等产业要素;继续开行“海丝”主题航线,发挥海峡邮轮圈优势、深挖腹地资源,做好“邮轮+文化”特色航线运营,提升产业竞争力,力争全年邮轮旅客吞吐量突破40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告别“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厦门港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优化该如何推进?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敢于创新,善作善成,下更大气力推动临港产业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厦门港以“规模化经营、服务与技术创新、拓展港外市场”为工作重心,继续保持拖轮、外代、理货、劳务、物流仓储、平面运输等港口辅助服务与临港物流业务在厦门港的绝对市场地位,利用码头主业"走出去"布局的重要契机,通过资本、技术、管理、劳务输出等方式将港口增值服务延伸辐射到周边港口及海西港口群。 2018年12月,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天津港集团、中谷物流在厦门共同签署“两港一航”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合力推动天津港、厦门港互为区域物流核心节点,打造“天津—厦门”内贸集装箱海运精品航线,促进华北、东南地区海运货物流通和贸易往来,实现区域经济互补。 同时,为进一步整合港口物流资源,厦门港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和载体,打造统一的港口供应链线上服务平台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去年以来,厦门港重点围绕大宗货物供应链综合服务、集装箱全程物流服务、陆地港供应链综合业务开发、保税跨境电商平台等特色业务,打造集供应链物流、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信息、供应链投资“四位一体”的供应链投资运营平台。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色产业是“稳定器”。2018年以来,厦门港做强做精混凝土产业以绿色、特种混凝土为核心,把握绿色混凝土生产基地与临港建材物流基地的建设契机,带动碎石加工、水泥、矿粉、外加剂、建材贸易与销售等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建设建材加工、贸易与码头资源有效对接的特色建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