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疏浚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4月17日 星期

河底“宝贝”重生记

图为俯瞰中山市淤泥处理厂。
△图为淤泥烧制成的环保砖。

□ 通讯员 黄竞 黄琳 文/图

4月13日,笔者在中山市数涌砖厂见到了由河底淤泥制成的砖块。

这些砖块用的淤泥都来自于中交二航局承建的中山市黑臭水体整治提升工程(中心城区10条河涌)中北区淤泥处理场,它也是中山市首个淤泥处理场。据介绍,处理场的淤泥脱水干化后都将运往中山市数涌砖厂等制成环保再生砖块。

“断尾”式处理变废为宝

该淤泥处理场占地面积约3950㎡,分为储泥区、脱水区、泥饼堆放区、展示办公区四个功能区。

据介绍,场内,河涌淤泥首先经过粗格栅、细滚筒筛分离垃圾,而后通过絮凝浓缩作用调节水质,达到泥水分离效果,最后机械压滤最大限度除去淤泥中的水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余水则流经三级沉淀池,经过气浮设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流入市政污水管网,淤泥日处理量最高可达4000方。

据了解,目前国内城镇淤泥处理手段较为落后,规范化程度低,处理能力不足,直接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了“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淤泥直接排放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该项目淤泥处理场的建设能对清淤工程中的淤泥进行“断尾”式处理,将其变废为宝,用于河岸护坡、种植土和堆山公园用土、污泥制砖等二次利用。其中,选用带式压滤机进行脱水,效率高,也适用于工期短,时间紧的情况。该淤泥处理场的建设为日后城镇黑臭水体整治与流域水环境治理中淤泥处理提供了有效借鉴。

淤泥怎么安置处理呢?这一直是疏浚清淤工程中的难题,“弃土”难弃,而城镇淤泥处理方式也较为落后、规范化程度低、处理能力不足,甚至给水体、土壤和大气带来了“二次污染”。

在城镇黑臭水体的治理中,中交二航局在广东中山市做了“小尝试”,让淤泥变废为“宝”,再生利用。

干河冲挖取淤泥

在羊角涌施工现场,笔者看到两个工人正站在露出的泥床,手拿高压水枪对河涌的淤泥进行冲击,这段用沙袋堆起的围堰内已经抽干了河水,渠道长约200米,阵阵臭味迎面袭来。

“一支高压水枪的水压相当于8个标准大气压,需要两名工人合作,将淤泥进行冲散,由于河床淤泥深积且松软,无法承受机械设备的重量,因而采用水力冲挖进行清淤。”现场,一位技术员解释道。

多数城镇的黑臭水体管网密布,明渠、暗渠中的管道需要靠检测仪器一丝丝去探测,无法动用诸如挖泥船等大型船舶设备。该项目部采取的则是将水体进行分段截断,水力冲挖的“干河清淤”法。

相比传统湿式清淤,干河清淤能将泥水分离,防止下游河段水质污染,且能更直观观察到施工状况,容易应对清淤对象中含有大型、复杂垃圾的情况,此外能更好摸排清楚河岸深处的排污口。

“把水都排空后,就能看到到底是谁在无良排污了。”项目书记李豪说,“要是用传统的工艺,这些排污口短暂消停后还会继续祸害水源的。”

现场清理前后效果显而易见——在隔离大型可见的垃圾废料后,项目部收获了更加“纯粹”的淤泥。

切割脱水拧成团

将淤泥胡乱抛弃的结果只会造成另一条“黑臭水体”的出现。作为环保项目,该项目部在建立之初就开始谋划建设自己的淤泥处理场,让淤泥有个“家”。

“我们选择此地建立淤泥处理场,为的是靠近珍家山的污水处理厂,淤泥处理后的尾水可以直接排放至污水管网进入处理。”李豪告诉笔者,在当初挑选处理场的位置时,特意选择在方圆一公里“无农田”、“无居民区”、“无重要设施”的三无地区。

前不久,中山市首个淤泥处理场成功投入使用,日处理淤泥量最高可达4000立方米。

“听说过三明治式脱水么?”项目负责人介绍道,作为淤泥脱水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引入带式淤泥压滤机。淤泥均匀分布到重力脱水区上,随着脱水滤带的移动,最大限度利用重力脱去淤泥的游离水。

在重力区后,淤泥压滤机会形成三明治式的夹层对淤泥进行两层挤压,滤带上下的剪切力促使淤泥进一步的脱水。经此之后,淤泥含水率已不足六成。

带式压滤机的出现,为短期的清淤工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经过处理的干泥饼,已经有成材的基础。

泥饼成砖节能又环保

据悉,利用淤泥制砖时,由于淤泥制砖工艺与传统粘土制砖工艺基本相同,淤泥的化学成分与制砖粘土的化学成分也基本相近,制坯时只需添加适量粘土与调和剂,直接将淤泥与其他制砖原料混合掺配,成型烧结制砖。不仅如此,淤泥即使本身的成分比较复杂,烧制过程可以将有毒重金属封存在砖中,杀死了所有有害细菌和有机物,烧制出的砖没有异味。

“以它作为原料,辅以固化剂、建筑垃圾等骨料为掺料,25000立方米淤泥能产出近6000万块环保砖,平铺后大概有100多万平方米。”谈及淤泥的使用,项目负责人解释道。

笔者了解到,淤泥制砖后主要用于地下工程等建材,有良好的节能减排环保作用,其烧制的节能多孔砖容重低、强度高、外观质量好。淤泥烧砖既实现了废物利用,又减轻了淤泥处理负担。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