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上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出了苏杭,美在溧阳。”
在溧阳的南山竹海里,竹林漫山遍野,山上的鸡鸣村大牌坊上写着“雞鳴邨”。深黑色的瓦片、古朴的木柱子,述说着岁月的沧桑,移步石阶,就是几间大户人家的老宅,基本上还是中国古代一些老宅的建筑风格、厅堂布置模式,内中有一张桌子分左右半张,据说女主人待做生意的丈夫回家才将他拼起来就餐。屋檐设计也很有讲究,让雨露从屋顶洒进来,檐下石板有流水出孔,顺管道流入地下水塘,意寓“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湖州安吉看过竹子博览园,内中的文化馆主要展示关于竹子的诗文,而这里的竹博园,侧重于竹子历史、地理、科学知识。早在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利用竹编制成器具,考察研究证明,绳纹、人字纹等都是模仿竹、藤编织器具而来。2000多年前,竹简是主要记载文字的工具。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物,如《尚书》《礼记》《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秦代造笔以竹为管,晋代用竹造纸,这些重大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文化和生产的发展。
在天目湖上,游艇飞驰着向湖心岛驶去,暖风从耳边拂过,湖面空气格外清新。登上岛颠,四顾远望,天目湖如一面银镜镶嵌于绿山之间。天目,好气派的名称,这清冽的水、这弯弯的湖岸曲线,感觉名不虚传。穿梭往来的游艇,晃动着湖水,让天目湖多了一种顾盼生情的风韵。
溧阳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长寿之乡”,4500万年前就活跃着人类祖先溧阳中华曙猿;1100多年前,这里开始建城;溧阳还是中国焦尾琴(四大古琴之一)的故里。
溧阳生态环境优良,人文底蕴深厚。“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绝唱《游子吟》就是在这里写就。
据《史记》记载,春秋年间,楚平王冤杀了伍子胥的父兄,伍子胥出逃辗转溧阳境内濑水边,向浣纱的史贞女乞食。史贞女倾其所有“壶浆”予他充饥。子胥临别时,再三告诫如有追兵赶来,务必严守秘密。史贞女为明其志,抱石自沉河中。伍子胥灭楚复仇后途经溧阳境内,将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入濑江之中,实现其“千金报德”之诺,并于史贞女溺水处造庙,以祭义女亡魂。这段动人史实,折射出了千百年来一方水土的诚信之风。
溧阳,远看含蓄不露,近看朴实大方,细看风姿绰约,是一座越看越想看、越看越耐看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