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万芳 通讯员 王佳林 文/图
“以前来回往返得100里地,不仅路程长,路况也很不好。现在实行‘单一窗口’网上办,我们在码头就可以申报,真是太方便了!”5月21日,办完船舶进口岸手续的曹妃甸十八加船舶代理公司业务员刘超高兴地说。
先行先试
海事静态业务集约化办理
“海事静态集约化办理,突破了地域限制,打破了部门壁垒,使得多层证书‘联合办’、全程网办‘不见面’、海事通关‘零待时’成为可能。在节约时间和交通成本的同时,加快了船舶营运周期,大幅提高了航运企业经营效益。”曹妃甸海事局局长李保东介绍。
记者了解到,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以下简称“曹妃甸自贸片区”)设立后,曹妃甸海事局主动融入自贸区建设大局,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精准定位海事政务服务“先行先试”目标,将涉及海事相关业务的共39项政务事项全部入驻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政务服务大厅,实施海事静态业务集约化办理,是全省范围内首次尝试全部海事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地方政务服务中心的海事机构。
化零为整
海事政务“一站式办理”
曹妃甸港码头泊位数量、种类众多,曹妃甸海事局原设7个政务窗口,地点分散,在广泛征集辖区企业群众意见、深入码头船舶调研的基础上,该局将22项审批权限调整到局政务中心,实现海事政务“一站式办理”。
该局还将下属海事处13项海事政务事项归集至局政务中心统一办理。以“依岗定员、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原则,实现海事政务跨部门、跨层级相互衔接、协同联动。
同时,对于九类17项船舶登记证书、防污染文书等,改变按序逐项受理、逐项审批模式,实施同时受理、同步审查的政务办理机制。缩减申请材料数量50%以上,缩短船舶办证时间60%以上,为船舶提前投入运行赢得时间,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审批职责调整,减少单项业务部门间流转过程,一次性办结率提升30%。实施“告知承诺制”,免去企业群众办事往返跑。在“最多跑一次清单”基础上升级推出“一次不用跑”清单,实现30项业务可一次办好,占比90%。其中,船舶所有权、国籍和最低安全配员三证联办成为最受欢迎的服务举措。
提质增效
集约化办理优势凸显
“感谢海事部门,想不到仅仅4个小时就把8本证书办下来了,给我们帮了大忙。”唐山福航船舶燃料有限公司黄海博向记者感慨道。
近日,唐山福航船舶燃料有限公司的“国航油1”“国航油2”两条船的保险证书马上到期,因公司地址发生变更,还需办理船舶变更手续。了解情况后,该局政务中心迅速反应,指定专人对接,完成船舶登记变更、油污保险申报并联办理,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限,在证书失效之前顺利完成换证。
记者在政务中心现场看到,统一窗口外观形象标识、统一办理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机制、统一便民措施统一,这就是政务窗口的“五个统一”。企业群众在政务窗口均可享受到高效便捷、流程规范、体验一致的无差别服务。
政务中心主任郑旭欣慰地表示,通过海事政务网开展业务“一网通办”,推进申报材料电子化进程,形成了覆盖全辖区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90%实现网上办结,办结时限平均压缩1/4。千余名船员实现船员证书“零跑腿”网上办,3500艘次国际航行船舶实现不见面电子通关申报。
据悉,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预约办”“联合办”“不见面办”等海事政务受理便民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企业的正常运转,为曹妃甸自贸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