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港口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星期

福建港口生产增速由负转正的密钥何在?

俯瞰福州港江阴港区。 本版图片由本报资料室供图
湄洲湾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

□ 记者 陈勤思 通讯员 陈娜妍

8月10日,记者从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获悉,尽管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福建各港口通过落实港口降费政策、推出多样化便利服务、提升港口作业效率等切实举措,福建沿海港口货生产近期逐步企稳。从5月开始,货物吞吐量单月增速实现“转正”。7月更是完成货物吞吐量5843.36万吨,同比增长11.2%。

今年1—7月,福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43亿吨,同比增长1.5%,增幅较1—6月提高了1.8个百分点。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36亿吨,虽同比下降了1.1%,但降幅较1—6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

创新中转模式

运输结构调整显成效

上半年,福建港口运输结构调整显成效。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水水中转、海铁联运方式经福建港口进出的大宗货物1738万吨,同比增长17.5%,其中通过水水中转方式进出682万吨,同比增长48.7%;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进出1056万吨,同比增长3.5%。

7月1日,在厦门港海天码头,装满货物的集装箱刚刚“乘坐”卡车抵达,就被岸桥缓缓吊上高丽海运仁川线船舶“SUNNY ROSE”轮,实现了从陆路到水路的无缝中转接驳,意味着出口“抵港直装”这一全新服务模式在厦门港试点落地。

“抵港直装”模式是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也是今年来厦门港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的一个缩影。“得益于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码头信息化平台等多方面优势。企业提前申报的出口货物在运抵码头后,不需要查验就可以正常放行,由承运车辆直接运至泊位装载上船。”厦门港口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抵港直装”模式减少了集装箱在码头内周转和装卸次数,这样一来,集装箱无需在码头堆存,也释放了码头堆场空间,实现运输环节降本增效。

今年以来,厦门港实施集装箱货物提货单和设备交接单电子化操作,普及推广港口使费“结算直通车”,试行集装箱货物“卸船直提”“出口直装”等一系列举措,实现船舶“零待时进(出)港”,货物“零待时作业”,为企业每年节约成本数亿元,也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打下了基础。7月,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继6月份突破百万标箱后,再创历史新高,完成100.73万标箱,同比增长4.9%。其中,国际中转箱完成12.08万标箱,同比增长163.13%。

在福建的另一个大港口福州港,铁水联运同样在提速。6月,装载了赣西等地10个铁路箱货物的“天鹅湖”轮鸣笛起航,这是福州港首次利用铁路箱顺利完成下海出口,也标志着该港铁路箱外贸货物“一箱到底”的全程多式联运新模式正式开启。

除了开创多式联运新模式。今年以来,福州港江阴港区陆海还不断完善物流通道,港区联合海关推出外贸进口空箱全流程智能化监管快放模式、外贸集装箱水水转运等业务,受到各大航商、货主青睐。

上半年,江阴铁路支线货物进出港42.9万吨,同比增长3.68%,铁海联运正逐步成为内陆省份外贸货源经福州港成为去往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通道。

高标准优化服务

“丝路海运”更具吸引力

作为我国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丝路海运”着力优化航线的港口通关服务质量,发布了“港口中转”和“海铁联运港站”两项服务标准,不断推进服务标准化、运行便捷化、管理智能化,“丝路海运”品牌更具吸引力。

今年上半年,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共开行1128个航次,集装箱吞吐量98万标箱。目前,“丝路海运”品牌联盟成员累计已达163家,涵盖港口、航商、物流、贸易、金融、科技、生物制造、法律等领域。

8月1日下午,福州港江阴区4号—5号泊位码头,执行印巴线(PMX)的集装箱船“新青岛”轮完成约700标箱的装船作业后缓缓离港,它将经新加坡、巴生、科伦坡、上海等11个港口后最终停泊宁波港。这是福建试点打造的首条“丝路海运”快捷航线。

“作为快捷航线,船舶将享受口岸作业优先办理入境手续、优先安排港口作业服务等‘五优先’及集装箱的口岸机检查验比例提升20%等查验监管‘三提升’措施,船舶在港时间可在原基础上缩短10%—20%。”福建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又一新尝试。

“丝路海运”的建设,让厦门港得以加强与世界大型航商战略合作,为港口发展带来新机遇。

而在8月3日,地中海航运在厦门港新增挂靠一条“海丝”航线,该航线贯通东南亚、东北亚,厦门港是这条航线上唯一的中国港口。与此同时,另一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Seagull)也进行了路径升级,将厦门港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挂靠港。“厦门港已日渐成为备受青睐的出海口和中转站,今年6—7月,厦门港的国际中转业务同比增长超过三成,成为发展新亮点。”厦门港有关负责人说。

强基建调布局

向全方位高质量稳步迈进

立足于打造大宗散货运输枢纽港,湄洲湾港充分发挥高等级大宗散货码头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深与大客户的合作力度,加快构建“东出西进,南承北接”的大宗散货运输格局。在受疫情影响国内经济承压的情况下,湄洲湾港港口生产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上半年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4800万吨,同比增长7.2%。

7月11日,首艘32万吨超大型散货船“优雅”轮顺利靠泊湄洲湾港罗屿作业区9号泊位,刷新了在湄洲湾港停靠的大型散货船载重吨位纪录。罗屿港口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罗屿港口与巴西淡水河谷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的合作成果。

“上半年罗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65万吨,同比增长近195%。”对于这一成绩,湄洲湾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得益于码头规模优势的充分发挥。

同月,湄洲湾港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东1号、东2#号位扩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扩能后,两个泊位分别为15万吨、10万吨级通用泊位,同时扩建形成的70万平方米综合性堆场,成为福建省内沿海港口最大散杂货堆场。

除了湄洲湾港,泉州港通过优规划布局、调货种结构,港口生产增长较快。据介绍,泉州港7月份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49.8万吨,同比增长74.4%;今年1—7月累计完成242.2万吨,同比增长15.6%。

今年6月,泉州港深沪作业区新增钢铁外贸进口业务,为泉州港拓展外贸业务再添新军。此外,今年泉州港石湖作业区实现整车拆箱业务的常态化运营,上半年累计接卸该“五菱汽车”整车集装箱大柜866个、汽车1732辆,预计年接卸量江达6000—7000辆。

依托地缘、地理优势,福建港口正向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正在建设的福州港三都澳港区城澳作业区1号泊位建设规模为建设1个30万吨级矿石专用卸船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40万吨船预留)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设计年通过能力1600万吨,目前正在开展初设变更等工作。40万吨铁矿石码头的布局建设,将满足铁矿石水路运输需求,推动区域铁矿产业加速发展,带动地区及腹地经济发展,福建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40万吨铁矿石码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福州港三都澳港区城澳作业区1号矿石泊位完善相关手续后可接靠40万吨铁矿石船舶,并明确近期可重点考虑开展湄洲湾港40万吨铁矿石码头相关工作,填补了福建40万吨铁矿石码头在国家布局中的空白。

茫茫蔚蓝上,往来有船舶。当前,福建港口正踏浪前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向着全方位高质量稳步迈进。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