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港口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0年11月27日 星期

江苏省港口集团阔步向“绿”行

镇江港集装箱堆场。 本报资料室供图

□ 通讯员 邓旭 金晨

11月25日,笔者来到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花园般的港区,港口机械在有序工作,但已听不到轰鸣声。“我们绝大部分机械已进行了‘油改电’,这也是江苏省港口集团近几年坚持绿色发展的成果。”该司负责人对笔者说。

据悉,江苏省港口集团成立后,积极响应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主动担起企业环保治理责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制定出台了《省港口集团关于加快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2018-2020),聚焦“治水、治气、治废、护岸、增绿”五个重点,持续加大环保投入力度,统筹推进油气回收、粉尘防治、水污染治理、岸电建设、港容港貌提升等重点任务,三年多累计投入近9亿元用于绿色港口建设,港容港貌焕然一新。

加强生态港口关键环节建设

近年来,江苏省港口集团全面提升港口粉尘防治力度,加快推进防风抑尘网建设、道路清扫散水、货物苫盖等抑尘措施,在10家散货作业码头建设粉尘在线监测系统68套,实现粉尘监测全覆盖,其中张家港港智能控制喷淋系统成为长江码头新标杆。

他们着力提升港口水污染防治能力,所属沿江港口散货码头全面推动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实现污水纳管或自处理、中水回收利用。

该集团还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南京港建成船舶岸基供电设施27套、镇江港建成15套、苏州港建成33套、常州录安洲建成6套;持续推进码头作业机械“油改电”“油改气”项目,促进港口污染防治、资源节约、能效提升。

此外,他们还不断推动港区环保项目落地,积极推进南京港龙潭港区绿色港口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南京港新生圩1450米防风抑尘墙和船舶污染物接受与处置等示范点项目建设;实施苏州港1200米防风抑尘墙、散货流程化改造和船舶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项目;推动镇江港务7.9万平方米库棚化改造、大港305米防风抑尘墙、高能微雾抑尘系统等项目有序推进。

落实“一零两全四免费”

船舶污染物治理模式

江苏省港口集团积极配合海事、交通部门,创新完善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的工作体制、机制,推动集团所属港口企业率先在江苏省范围内推行“一零两全四免费”船舶污染物治理模式,即对所有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实行零排放、全接收,实现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达标以及免费生活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接收、免费水上交通、免费锚泊。

今年以来,该集团水上一体化综合服务公司苏港航务共接收生活污水1220艘次,合计约2035立方米。

同时,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江苏省港口集团为在长江江苏段滞留的船舶提供了疫情防控及生活物资运送服务,累计提供服务24天,服务滞留船舶276艘次,用实际行动守护“黄金水道”的绿色平安。

创新绿色运输组织方式

为积极探索高产低耗的“无烟码头”和“绿色港航”可持续发展之路,江苏省港口集团会同相关科研单位,不断加大港口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装卸质量和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其中,集团旗下张家港港“煤炭码头流程多级筛分工艺节能改造”“基于物联网+的多要素散杂货码头生产智能管理系统(PORTS系统)”2项成果入选了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2019年度)。

该集团还积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对既有工艺、设备设施进行节能升级、改造,以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降耗;通过积极推广应用污水处理和高效节能技术,提升港口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与江苏省环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进一步加快绿色港口建设,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与国网江苏公司组织改善绿色能源结构等方面的探讨,为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绿色创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江苏省港口集团以可持续发展为本,向绿色要效益,组织所属港口开展港区码头灯塔、仓库、变电所、廊道和设备等方面的节能改造,推进LED在码头的推广范围,提高能源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通过发展铁水联运、水水联运等多式联运,以及江海联运、江海直达、水水中转等绿色运输组织方式,减少港口物流运输能耗。

他们通过提升集团绿色港口品牌形象,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和满意感,从而扩大市场营销,促进港口经济的发展。

据初步统计,该集团所投入环保项目每年可减少污水排放约7000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近万吨,节约成本7000余万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据悉,下一步,江苏省港口集团将继续紧扣“强富美高”美好蓝图,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到港口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不断加强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持续强化综合枢纽和航运能力建设,提升港口发展质态,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努力开创生态环境更加美丽靓化、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内外通道更加开放顺畅、区域发展更加统筹协调、港口营运更加优质健康的江苏港口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绿色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