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樊雪菲 通讯员 向熠 刘俊云 张丽
11月23日,记者来到武汉阳逻二期码头,看到一线码头工人们挥汗如雨,正将数个武汉港自备箱有序装上船。
“这批武汉港自备箱在10月份投入使用,有明显的武汉港标识,不仅为港口带来新增箱量,还能增强武港市场掌控能力,所以我们干得更起劲了!”一位码头工人笑着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进入四季度,武汉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港集团”)紧盯108万TEU集装箱年度目标,领导靠前指挥,调研走访、纾困解难;各集装箱码头开足马力,港口生产作业热火朝天,一线码头工人们正为冲刺年度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学赶超
武港国际昼夜不停
11月10日,入夜,武港集团武港国际码头灯火通明。
“白班已经为我们打下了这么好的基础,我们也不能落后!”武港国际营运操作部四班岸桥操作手项金建一边把吊机钩子放好,一边对记者说,“今天晚上,箱量充足,船泊进出结构良好,空重箱搭配均衡,我有信心创造新纪录。”
当晚,在营运操作部经理余立麒带领下,四班中控主任阮征和大班长陶军精心组织生产,靠前指挥,各条作业线路人员密切配合,仅上半夜就完成了560吊,到凌晨5时便超额完成了部门规定的高产数字1200吊。
“虽然道路施工影响集卡运行,但是在大家的配合下,我们完成1200吊后还进行了突破。”陶军说,当天直至早上8时交班才收工,不仅实现了船舶装卸的高产,还完成了查验箱转场87个自然箱,卡口进箱327个自然箱,提箱256个自然箱。
数据显示,11月10日晚班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50TEU、1434吊。“这也是营运操作部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阮征自豪地说。
苦练内功
汉江公司刷新单班纪录
11月11日,武港集团汉江公司生产操作部传来捷报,“我们在10日夜班完成集装箱装卸280TEU,创开港以来历史新高。”生产操作部经理余涛兴奋地说。
“我们在当天下午就知道要有4条船舶陆续抵港,这意味着大批货物将在夜间集中装卸。”余涛告诉记者,为此,生产操作部召开班组长会议,制定装卸计划,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努力克服人手不足、作业量集中等困难,优化操作流程,合理调配装卸人员。
当天的装卸现场一派火热,各工种紧密配合,现场秩序井然。通过夜班人员的共同努力,不仅顺利完成装卸任务,还刷新了单班高产纪录。
“‘大战四季度’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汉江公司锚定目标,鼓足干劲,外拓市场,苦练内功,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全体员工有信心、有决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夺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汉江公司党委副书记彭君伟充满信心地表示。
抢修设备
为冲刺提供技术保障
记者了解到,在全员决战四季度的关键时刻,武港国际工程技术部全体员工24小时不间断维护,保设备、促生产,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为箱量增长提供技术保障。
“Q207龙门吊整车无动作,请尽快解决。”11月3日晚上10点,维修组在对设备进行日常例行检查时,接到了调度室的报告。
当班维修人员邹钢、余智伟等迅速赶到现场,针对故障进行勘查。“我到现场后,发现Q207小车托令电缆破损,造成了驾驶室PLC无供电。”邹钢告诉记者。随后,他立即联系人员突击抢修,使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修复并投入生产。
头戴安全帽、身着反光背心、背着维修包,随时准备到现场抢修,成了武港国际工程技术部维修组青年员工的日常。“我们不是在例行检查,就是在突击维修的现场。”邹钢笑着说。
11月4日,维修组当班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日常例行检查时,发现Q201起升钢丝绳断股达到报废标准,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当班人员立即报备中控室,维修组的青年员工赶往现场,克服困难突击抢修,及时完成了对起升钢丝绳的更换,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一线剪影铸辉煌。数据显示,11月上旬,长江枢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20.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4%。这其中,武汉港增势尤为强劲。
“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坚定信心,我们将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为决胜四季度、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奋斗!”武港国际总经理助理郭文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