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榜样力量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20日 星期

窦铁成:“工人教授”的不凡历程

窦铁成

□ 全媒记者 杨翼远

40年,累计写下90余本、2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40年,累计解决现场施工技术难题69项,解决送电运行故障400余次;

40年,培养徒弟300多人,电力工技师40多人。

这就是窦铁成的40年,他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普通工人,成长为众人眼中的“工人教授”。这是窦铁成朴素的人生经历,更是他作为当代产业工人的不凡历程。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1979年,23岁的窦铁成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中铁一局电务处的一名电力工人;1980年,窦铁成凭借优异的成绩,进入中铁一局电力培训班。他牢牢抓住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最早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当7个月培训结业时,他拿了电力内外线考试的最高分。

“吃了这行饭,就一定要把这行干好!”1983年,在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施工时,因为工班没有配备技术员,工长鼓励队伍中技术知识储备最丰厚的窦铁成勇敢尝试。初担重任,面对近5指厚的各种图纸,窦铁成深知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本无法应对。但倔强的他给自己打气:“再难的知识,只要一点点啃,一点点琢磨、分析,总能悟出个道道来。”于是,窦铁成白天干活,晚上对照专业书籍,一张张图纸、一条条线路、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设备如何安置、电缆怎么走。工程期间,他把七套各类不同技术图纸齐齐地画了一遍。最后,工程顺利完工,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1999年,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变配电设备的测试工作,40多岁的窦铁成立刻买来计算机教材从头学起,很快成为中铁一局3万员工中掌握电脑设计绘制电力图纸的第一人。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做不了多少。”从业多年,窦铁成把自己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尽可能多的人,成为单位最有“权势”的人,上至公司领导层,下至普通电力工,2/3的人都自称是他的徒弟。

2011年,窦铁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成为全国首批大师工作室。依托这个平台,窦铁成带领技术攻关小组,先后研发了疏散平台测量小车、刚性悬挂接触网垂直向上钻孔平台等多项科技成果,累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两项、各类专利42项、工法39项、获奖科研项目48项、BIM大赛获奖11项、软件著作权10项。

此外,40多年来,窦铁成举办专场讲座300余场次,签订师徒协议400余份,并和徒弟们一同完成了443页、10.6万多字的“牵引变电所施工工艺”及中铁一局电力试验所第一刊4万多字的“电气试验作业指导书”。他还在重大项目中先后提出设计变更7次,解决送电运行故障400余次,并且主动攻关新课题,解决新难题,累计为企业创造和节约成本近1800万元。

“自己就是个工人,只有在火热的施工现场,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只有把所学知识奉献社会,人生才有价值。”改革开放的40年,便是窦铁成奔忙的40年。他的身影遍布全国的铁路、地铁电务施工现场,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被人尊称为“工人教授”,他那不凡的奋斗历程,更是培养、激励一代代铁路人,在筑梦交通强国的建设一线挥洒热血和青春。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