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陈珺 通讯员 倪晨
近期,长江中游水位持续上涨,为改善船舶通航条件,长江武汉航道局优化辖区航标配布,组织对龙口水道实施了航道改槽。
“我们用数字航道APP将航标设置在设计标位,仅用6个小时就撤销9座浮标、设置了2座浮标和3座岸标,随后对改槽后的龙口水道进行水深探测和夜航巡查。经分析探测,龙口水道在满足尺度要求的条件下,航道宽度由350米放宽至800米,船舶航行更宽敞、更顺直了!”该局大沙航道处徐耀红对记者说。
今年以来,长江武汉航道局牢固树立“服务为本”理念,紧贴服务对象需求,以供需对接为重点,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以机制建设为保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创新服务手段、优化服务产品、增强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推动武汉航道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供需对接
掌握服务需求更精准
提高航道公共服务品质,必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做到找准痛点、摸透需求、共同协作相结合。
4月,长江武汉航道局开展用户走访活动,共走访调研港航企业及涉航单位14家,线上联系113家,随船了解交流34艘次,开展联合活动6次,收集长江航道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问卷89份,填写走访服务对象登记表70份,收集航道服务需求及相关建议36条。
“建议对乙烯气码头附近水域航标进行优化调整,防止过往船舶穿裆,对码头造成安全隐患。”
“洪水期流速增大,对船舶航行、作业都会带来影响,尤其是船舶掉头、锚地进出档操作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设置在锚地附近的浮标密度适当减小,浮标间距适当增加。”
“上行船舶不按航行规则在新港棋盘洲港池黄浮内穿行,给港口靠泊作业船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建议在棋盘洲大桥江上安装高清摄像头,对违章船舶进行监管。”
……
要解决问题,不能仅满足于了解问题的大致方向,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而是要深入调研、综合分析、精准掌握,捋清弄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
针对这些服务需求,长江武汉航道局将其分为“航标维护、航道尺度、航道优化、航道信息、协作服务”5大类,做到有的放矢。对内,机关各业务部门明确任务,相互协作制定解决方案;对外,与海事和港航相关单位加强沟通,寻求支持形成合力。
科技创新
航道维护生产更高效
航道公共服务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是提升航道服务品质和实效的客观要求。
长江武汉航道局坚持效果导向,抓创新不问“出身”。通过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完成《奥维地图在航道维护上的应用研究》《水温测量声速仪的研究》《船舱面前甲班工作区域与驾驶室扩音对话系统研制》等项目,解决了航道生产中测量成图质量不高、普通水深测量仪器易碎、工作船艇上职工交流对话不便等难题,提升了航道维护水平,基层职工的积极性、自主创新精神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让职工群众共享创新发展成果。《太阳能航标报警装置的研制》项目通过研制一种自动报警装置,避免航行船舶碰损航标、最大限度地减小航行危险和航标器材损失。《无人机“云控制”摄影测量及变化检测研究及应用》项目,利用已有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实现了大比例尺无人机摄影测量免人工布置像控点。
当前,围绕数字航道,该局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基于数字航道的航道航标维护关键数据收集与拓展应用研究》《数字航道系统守护进程的研发》科研课题研究。《磁性射绳枪的研制》《新型浮标标名牌的研制》《“X”型标体的改进》等5项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也正在各航道处火热进行。
“我们局研发的‘标志船自动清洗装置’效果非常‘赞’,有效提升了航标清洗效率,大大减轻一线职工劳动强度,今年将继续在阳逻、蕲州航道处推广使用。”该局航标处相关人员介绍。
机制建设
航道服务水平更规范
为贯彻落实《长江航道信息服务提升年专项活动方案》和《2022年长江航道局船东意见响应措施清单》要求,今年初,长江武汉航道局制定了《2022年航道公共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为加强实施方案组织领导,该局成立了以局长朱文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构建局领导、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二级”包保体系和专员责任制,快速响应辖区港航企业、码头、桥梁、锚地、涉及取(排)口单位和行轮诉求。
“3月启动标志船维修保养招标工作;4月完成标志船维修保养招标及合同签订;5—11月完成514艘浮具集中上岸维修保养。”
“每周开展航道尺度测报数据审核,每月在数字航道月度应用分析报告中对航道尺度维护合理性进行分析,对航道尺度不合理的水道提出调整意见。”
“4月完成辖区电子航道图外业测绘工作,核查辖区桥梁、码头、岸线、横驶区、服务区等涉航信息;5月完成辖区长河段电子航道图预处理数据制作,交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更新;10月前完成辖区重要浅点礁石测绘,并更新电子航道图相关信息。”
……
领导小组挂出“作战图”,梳理出17项任务清单,制定“跟踪表”,逐级签订责任书,一项项紧盯,一桩桩落实。
“做好航道公共服务工作,尤其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朱文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