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物流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6月15日 星期

如何为中小微物流企业保驾护航?


□ 陈宁 郭权威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会议指出,中小微物流企业是物流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基础,更是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

而在疫情下,物流业发展受到的影响较大,因此,通过进一步的优化物流成本,做到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下物流成本的管控意义重大。因此,笔者以义乌地区的物流企业为例,进行相关数据调研,并形成结论和建议。

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从中小微物流企业类型来看,主要是民营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民营性质中小微企业占比高达86.2%,国有性质企业次之,占比为5.4%,集体性质和外资及合资性质企业占比较少,合计为1.4%。

被调查物流企业从事公路货运业务的占比为70.3%,其次为仓储和综合物流业务,占比分别为24.2%、23.2%,从事铁路、水路、航空货运的占比相对较少,尤其是航空货运占比仅为0.9%。这也反映公路货运市场与其他领域相比规模巨大又较为分散。

被调查企业有近七成平均员工人数在50人以内,其中四分之一的平均员工人数在10人以内,不到一成的企业员工人数在200人以上。

中小微物流企业经营收支压力明显增大。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反映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增加的占31.7%,而反映成本增加的占65.7%,收入增长不足而成本压力加大较为普遍。

被调查企业反映价格总体持平,下跌压力较大。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服务价格与上年相比持平,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反映价格出现下跌,反映上涨的仅占18.4%。

中小微物流企业亏损面过半,生存压力大增。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利润出现亏损,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利润基本持平,仅有18.4%的企业实现盈利。

多渠道为企业纾困解难

结合上述调研数据,笔者认为应该从多渠道,多方面为当前中小微物流企业纾困解难。

在融资促进方面,鼓励增加物流领域小微普惠贷款,加大应收账款融资等信用贷款比例;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物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扩大担保覆盖范围,及时履行代偿责任,帮助企业续保续贷。

依托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大力推广电子签约、电子运单和电子发票,开展交通物流领域应收账款动产融资试点示范,重点破解物流领域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等;依托行业协会制定物流领域交易条件或规则标准,合理规范物流业务账期约定时限和超时拖欠账款处理规则,迟延支付中小微物流企业款项的应当支付逾期利息;深化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在车辆通行方面,建议将城市配送货车参照城市公共交通看待,放宽城市配送车辆路权限制。

参照公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整治,对于城市区域禁限行政策进行清理,继续保留的要说明原因;将城市通行货车限行标准从4.2米蓝牌轻卡放宽到允许中型黄牌货车通行,合理引导“大吨小标”车辆替换为合规的标准车型,出台“大吨小标”年审不达标存量货车召回和退出市场补偿政策。

对于冷藏运输车、搬家配送车、快递邮政车、城市配送车等保障民生的城市配送车辆放宽通行限制;全面推广通行证(码)网上申领,统一申领条件、申领方式、核发时限、使用规则等要求;在主要商业设施、办公场所、居民社区及生产企业周边科学规划和设置货运临时和专用停车位,允许城市配送货车短时间(30分钟)马路边停车作业,不按照违章处理。

对于新能源物流车全面取消通行证和城市通行限制;加强与司机高频使用的货车导航合作,在推送城市禁限行信息、链接通行证(码)申领、引导货车专用临时停车位、查询司机之家所在位置等方面开展合作;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对于空车采取减半收费优惠,吸引空车回流高速,研究路产方收费补偿机制。

进一步明确“绿色通道”政策规定,扩大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将冷藏冷冻农产品纳入目录范围;加强货车停车位供给,科学调整车位比例、加强停车位改扩建,提升货车停放效率。

营造安全停车环境,加强停车监控服务、加强停车区巡逻巡查以及严厉打击涉车偷盗行为;在《道路运输条例》中明确货主托运人的责任,从源头上把控超限超载;加大治超处罚力度,除罚款扣分外,更多通过从业禁入、吊销执照、联合惩戒等方式,提高违法成本。

将公路超限超载联合执法机制延伸到更多公路执法领域;协调解决超限车辆申请临时牌照违规上路问题;充分利用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等受理超限超载执法和违法投诉,坚持一事一办理、即报即查、即接即办等。

创新扶持与公平竞争

在创新扶持方面,笔者建议进一步规范物流互联网平台,引导平台企业合理确定支付结算、平台佣金等服务规则,给予优质小微企业一定的费用扶持。

开展智慧物流共享资源骨干平台试点,探索“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共享经济新业态,盘活车辆、仓库等物流闲置资源,更多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和共享资源。

支持平台企业赋能中小微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运输、仓储、配送等全流程数字化转型,鼓励平台企业开发提供适合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品、服务和工具,助力中小微企业提质增效降本。

全面提升交通物流领域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对于利企便民的经营许可、年审年检、资质核验、违章查询和处理等服务事项“网上办”和“一网通办”,推进交通、公安、工信、税务等部门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便利中小微企业信息“跨部门互认”。

在公平竞争方面,笔者建议加强行业自律规范,明确市场交易规则,推动道路运输标准合同制定和推广,将油价联动机制纳入其中;在交通物流领域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推动取消货运车辆通行限制,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货车城市通行实时管控;研究落实货主托运人责任及相关处罚标准。

加强行业价格监管,依托行业协会发布运价指数和标准运价表,严禁货主或货代低于成本价支付运费导致超载超限运输;大力发展科技治超、数字治超、协同治超,推动车辆自动称重、智能量方等监控设备投入,规范非现场执法制度,有效遏制车辆超限超载现象。选择一些地方开展国道动态称重、高速智能量方等非现场执法超限治理试点工作等。

在笔者看来,应建立各主管部门联动的模式,为当前中小微物流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助力贸易稳定。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