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最大河口整治工程程,还是世界最宽海底沉管隧道,都离不开“钢铁巨轮”挖泥船的身影。什么是挖泥船?它在历史进程中如何发展?如今有哪些代表船型?
疏浚“神器”
一直以来,我国都有着巨大的疏浚需求——广袤国土,江河湖海众多,为了保证航道畅通,必须及时清理航道。
挖泥船是一种特殊的作业船舶,服务于水运基建业,其作用相当于陆地基建中的挖掘机,主要用于江河湖海的疏浚和人工岛屿的吹填。“通过巨型绞刀将河道或者海底的泥沙、岩石绞碎,再通过泥泵、排泥管等将泥沙混合物,输送到几公里乃至十几公里之外,实现航道通畅。与此同时,可利用这些挖出来的泥沙和岩石铺成陆地、快速造岛。”相关专家介绍。
按照动力来源不同,挖泥船可分为自航式和拖带式挖泥船;按照作业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绞吸式、耙吸式、抓斗式、铲斗式、链斗式等几类挖泥船。
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耙吸式挖泥船与绞吸式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的工作原理和家用吸尘器类似,通过离心泵把海底的泥沙源源不断地吸上来;绞吸式挖泥船的工作原理则是通过绞刀来绞动海底泥沙,“松完土”再把泥沙“吃”到“肚子”——泥舱里。不同类别的挖泥船有不同的适用对象,因此可以根据疏浚物质的性质以及施工区气象、水文、地理环境等条件来确定。
初露锋芒
追溯起来,中国挖泥船的发展已经走过了127年的历程。但在挖泥船发展初期,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先进的疏浚技术和装备依然掌握在欧洲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不得不依赖进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挖泥船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期。1956年,我国自行设计建造出第一艘中型组合式绞吸船“北京”号,用于疏浚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这被认为是中国利用挖泥船对内陆湖泊进行疏浚治理的雏形。
1966年,中交天航局花费巨资向荷兰引进了新中国第一艘舱容4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津航浚102”号,这艘船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挖泥船。
1970年,在江南造船厂建成舱容45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劲松”号和“险峰”号,成为我国“国轮国造”伟大征程的先驱者。“劲松”号全长115.5米,型宽18.4米,型深9米,最大挖深可达25米,是一艘自航自载、双耙双泵的耙吸挖泥船。“劲松”号交付后,立即投入到长江口南北槽航道的试挖任务中,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在长江口正式开挖人工航道。
21世纪初,中国打破技术壁垒,第一艘大型挖泥船天狮号问世,从高价进口到自力更生,“天狮”号的成功研制大大提升了国人坚持疏浚装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道路的信心,蝴蝶效应也很快显现。此后十余年,一批批更新型号的绞吸挖泥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问世,堪称中国疏浚装备“下饺子”的一段黄金时期。
横空出世
2017年11月3日,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天鲲”号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最先进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全船长140米,宽27.8米,深9米,最大挖深35米,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能以6000立方米每小时的速度将海沙、岩石以及海水的混合物输送到最远15千米的地方。
“天鲲”号作为2010年建造的“天鲸”号的升级版,见证了我国疏浚船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据了解,“天鲲”号相比于“天鲸”号配有通用、黏土、挖岩及重型挖岩4种不同类型的绞刀,可以开挖海底硬度更高的岩石,并且可将碎石泥沙吸走送到15千米外的地方进行填埋。同时,“天鲲”号还拥有高度智慧的“大脑”,该船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自动挖泥控制系统,因此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可实现自动挖泥、监控及无人操控,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适用于沿海及深远海港口航道疏浚及围海造地。
如今,“天鲲”号已经被中国列入禁止出口清单,凭借“强硬”核心技术和自身优势,领航我国的疏浚行业。“天鲲”的“拳头”更硬,可以绞碎“天鲸”号绞不动的岩石,未来“天鲲”号还将发挥全球无限航区航行的优势,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综合自中国船检、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