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最美水运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月15日 星期

点亮陆岛航线的“航标灯”

臧广海护理航标。

□ 全媒记者 甘琛 通讯员 马建满 文/图

在大连长海县,有一位“老航标”,他扎根海岛41载,以实际行动践行“越偏越规范,越远越标准”的职业承诺,演绎“海岛是我家,航标就是我的一切”的故事。他就是守护海上生命线,点亮陆岛航线的“航标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长海航标管理站站长臧广海。

在大连长海县,有一位“老航标”,他扎根海岛41载,以实际行动践行“越偏越规范,越远越标准”的职业承诺。

他就是守护海上生命线,点亮陆岛航线的“航标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长海航标管理站站长臧广海。

41年坚守陆岛生命航线

大连长海县位于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陆域面积14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32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59公里。臧广海就是这片广阔海域上6个水道95座各类助航标志的“掌门人”,41年坚守海上生命航线,为陆岛运输安全和社会主义新海岛建设保驾护航。

建站初期,由于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只能租用废弃的庙宇办公,条件极其简陋。大部分航标都设置在海拔较高的山坡或是陡峭的礁石上,每次出海作业时所需的器材和工具全部要靠手提肩扛,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

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海岛生活单调、寂寞、枯燥,作为负责人的臧广海公开表态,自己要在海岛定居,并动员家属在长海县安家落户。臧广海常说:“我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农村青年成长为航标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离不开党和国家的信任和培养,海岛是我的家,航标就是我的一切,我无怨无悔。”

长海县各岛屿港口及陆岛运输航线周边,岛屿、浅滩、岬角星罗棋布。以前,各岛屿之间航线上没有浮动助航标志,由于岛礁众多,台筏密布,通航环境复杂,加上航道无标识、码头少标志、航行凭经验,海上事故频发,不熟悉该水域的船舶根本不敢在此航行,当地的贸易船舶也不敢轻易夜航,成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配合社会主义新海岛建设,便捷岛内居民出行,提升海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早在2007年,大连航标处就组织实施了长海水域陆岛运输航线航标配布调整一、二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臧广海坚持带头跟船出海登标作业,与兄弟单位和同志们一起密切配合。新设各类助航标志84座,其中抛设灯浮标47座,新建灯桩22座,安装雷达应答器5座,完善了陆岛运输航线标志,使该水域航路标识基本达到全覆盖,极大程度地改善了长海水域通航条件,点亮了长海水域船舶航行的“路灯”,结束了该水域不能夜航的历史。此项工程也被当地百姓称之为“妈祖工程”。

越是偏远越要把服务做好

熟悉臧广海的人评价他“忠厚老实”“为人正派”“谦和低调”,这与他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臧广海的父母都是军医,这让他一直秉承着崇德向善、奉献社会的为人做事之道,优良的家风教育使他拥有了深厚的内涵修养和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意识。

在长海航标管理站,他规定所有干部职工必须按照处里统一要求规范着装,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任何人违反规定都要接受处罚。他常说,“不能因为我们地处偏远就放松要求,我们代表的不只是个人,更是我们航保人的形象,越是偏远越要把服务做好,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坚持把工作做在前面,把功夫下在平时,让服务胜在细节,是臧广海一直以来的工作准则。面对航标布设范围广、数量大、人员少的实际,每次出海巡检或应急抢修前,他都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消除安全隐患,遇特殊情况与大家反复讨论,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为确保水上交通形势持续稳定,长海航标管理站实行24小时值守制度,全年无休。每逢节假日,臧广海总会主动放弃休息,坚持在岗值班,只要有异常情况,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越偏越规范,越远越标准”的工作理念。

2018年8月,大连地区迎来史上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罕见高温天气。受到极端天气影响,长海海域广鹿山灯桩的助航灯器出现故障。情况刻不容缓,臧广海立即联系船舶,并组织人员前往灯桩进行抢修。广鹿山灯桩地理位置偏远,需要先乘船1个小时,再步行1小时山路才能到达灯桩。上山的道路陡险,海岛高温湿热,还要携带工具和备用灯器,没走几步衣服就已经被汗水打透,到达山顶时大家早已筋疲力尽。但臧广海和同事们顾不得休息,马不停蹄投入抢修工作,及时恢复了灯桩正常效能,保证了暑运期间辖区海域船舶航行安全和陆岛运输畅通。

让航标灯照亮每一个渔村每一个渔港

为了扩大航标影响,实现“辖区航标亮起来、通航秩序好起来”的目标,臧广海和同事们一刻都不放松,主动与交通口岸、海事、渔业和港航企业沟通。近年来,航标站与各辖区各单位和港航企业建立了航标工作情况信息联系机制,共享信息资源和研究成果,与海岛居民、港航单位和企业建立了航标动态信息反馈机制,遇有航标失常情况能够得到及时报告,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实现整体航标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东北地区首座跨海大桥——长山大桥,于2014年建成通车。大桥横跨长山东水道,连接大、小长山岛,全长3.38公里,有效整合了长海县50%的陆域面积,使全县70%的人口可以共享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同时也为长山群岛的旅游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专业、可靠的桥涵标志是保障过往船舶安全通行的重要助航配套设施,在长山大桥航标配套工程建设过程中,臧广海和同事们按照上级的桥梁助航标志设计方案,提前谋划,积极协调施工、监理等单位,顺利完成22座航标安装、效能验收等工作。从桥涵标志的设计、论证和施工,乃至巡检、维护和抢修,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长山大桥航标配套工程不仅为过往船舶和桥梁本身保驾护航,也为大、小长山岛父老乡亲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得到了长海县政府及港航单位的广泛赞誉。

2020年,大连航标处再次投入资金,对长山大桥的22座配套助航标志的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借此实现对桥梁标志遥测遥控的目标。

“要让航标灯照亮每一个渔村、每一个渔港,确保居民通行便捷安全、物资运输快捷高效。”臧广海说。

41载春华秋实、41载峥嵘岁月,臧广海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海岛,献给了航标事业。“越偏越规范,越远越标准”,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一个基层站长的航标情怀,演绎着航标人平淡而不平凡的人生。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