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龙巍 张植凡 通讯员 刘德胜 朱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海事局党组全面贯彻落实部党组、部海事局党组部署要求,积极担当新时代为民服务的使命任务,探索实施“民生+”新路径,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成效。
7月以来,记者跟随广东海事局调研组到基层调研采访,深刻感受到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广东海事局坚持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在服务航运经济上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以扎实的业绩助推“海上新广东”建设。目前,多项工作成效已初步显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民生+调研” 直奔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
“污染物排放操作太麻烦了!我的船需要先停靠在码头,再连接好管路,一系列复杂操作后,有的码头还要收取费用,成本太高了!”“粤富航货”的小杨在向广东海事局西江调研组反应船舶污染物“船方不愿排,单位不愿接”的问题。
针对小杨反映的情况,广东海事局全面走访西江各家单位、企业了解实情,寻找船方和接收方积极性都高的模式,经过几番分析研究,最终决定依托水上加油站的方式,在水上加油站旁增加污染物接收船,免费为船舶接收。
新举措试行一段时间之后,广东海事局调研组的同志再次找小杨了解情况。“以附加服务的形式免费帮过往船舶接收污染物,可行性、操作性比较强,现在很受我们船方的欢迎。”小杨如是答。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海事局坚持把民生实事作为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着眼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直奔基层、直插一线开展调研。用好“船员驿站”“幸福船员小屋”等服务窗口,定期组织“海事接待日”“海事开放日”等活动,全面倾听群众心声。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淤点、难点,广东海事局建立《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清单》,制定课题“策划书”、绘好“施工图”、列好“时间表”,现已确立了48项涉及民生实事的调研课题,既有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船舶尾气污染治理”,也有涉及小众群体的“引航员适任管理”。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广东海事局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推动立行立改,注重从制度层面发力,构建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如针对珠三角地区面临臭氧污染威胁等问题,开展船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海事监管措施调研,成立专班制定《油船油气回收作业执法业务流程》《油码头油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联合监管机制》,及时填补监管上的空白。
“民生+安全” 聚焦主责主业写实民生答卷
“请问是海事局吗?我现在肚子疼得厉害,还有发烧,你们赶紧来帮帮我!”7月17日晚,在今年第4号台风“泰利”登陆之际,“佳跃X”轮一名船员向广州沙角海事处求助。
接报后,广州沙角海事处执法人员迅速赶往南沙集装箱一期码头协调转运患病船员。在赶往现场的途中,海事执法人员与“佳跃X”轮保持联系,指导该船船员对患病船员进行简易救助处理,并稳定其病情及情绪。同时,执法人员联系救助拖轮“穗港引16”和120救护车,协调相关医院提前做好救治准备。最终,该船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主题教育期间,我们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主线,筑牢群众水上出行安全防线,严守民生工程建设安全底线。”广东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何三岚告诉记者。
6月11日,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与E24管节成功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沉管隧道正式合龙。广东海事局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护航,历时3年圆满完成深中通道共23节沉管浮运安装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工作,保障505万艘次船舶安全通过施工水域。
广东海事局采用“五个一”工作法,抓好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等关系民生的重大涉水项目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不懈抓好乡镇渡船、琼州海峡客滚船、珠江夜游船等重点涉客船的安全监管,8项渡运优秀管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应用。针对乡镇自用船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等问题,推动地方政府出台乡镇自用船安全管理规定。推动出台《广东省水上搜寻救助条例》,协调汕头、惠州、清远、云浮等多个地市举办水上应急搜救演练,今年上半年,广东海事局共开展搜救行动129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058人。
“民生+发展” 助力航运经济擦亮为民底色
“在家门口办理值机、到香港就直接登机,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广州珠江新城的何家林开心地说。5月4日,琶洲港澳客运码头首航仪式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广州中心城区唯一的水上跨境口岸正式投入运营。
广州内港海事处东河海巡执法大队队长胡嘉向记者介绍:“为保障琶洲港澳客运码头运营顺畅,我们提前对投入运营的高速客船进行船旗国监督检查、船舶防污染检查等,并为航运公司提供一对一服务,指导业务人员熟悉‘一网通办’‘单一窗口’等业务系统的使用,提高船舶进出口岸效率。”
广东海事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的通知》,着力推动琶洲港澳客运码头等7个口岸对外开放,已保障超50万人次旅客安全往返香港。
从主题教育中汲取智慧,广东海事局以学促干,以干聚能,在推动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持续发力,持续提升海事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多项举措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服务民生项目促发展上,积极做好船员个税优惠政策延续工作;推动澳门氹仔往返珠海桂山岛航线正式开通;服务粤西首个LPG港口——茂名东华能源码头正式开港,助力茂名打造全球最大烯烃基地。在服务新兴业态促发展上,制定《海上风电安全监管指南》,保障揭阳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组建海洋牧场工作专班,服务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修订完善《游艇安全管理工作指引》,试行游艇“多证合一”便民措施,持续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在服务营商环境促发展上,持续优化船舶转籍“不停航办证”,“一船多证,一事通办”套餐式服务入选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八批改革创新经验;以信息化手段构建船舶证书便捷办证的新模式在东莞试行,船舶办证耗时从原来的至少一个月缩减到5个工作日;全面评估现行引航员适任管理政策适用性,制定《广东海事局引航员适任管理实施细则》。
下一步,广东海事局将继续聚焦主题教育总要求和根本任务,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积极推进交通强国海事篇建设,奋力开创广东海事现代化发展新格局,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