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记者 陈珺)“长江液危运输市场的目标是打造成具备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特征的市场。”11月17日,在长江港航物流联盟液货危险品运输专业委员会(简称“长江液危运输专委会”)2023年会员大会上,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刘亮表示。
近年来,长江液危运输市场呈现稳中有进发展势头,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及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8年至2022年,长江液危市场运力总量由371万载重吨增至395万载重吨,年均增速为1.6%,运输总量由0.87亿吨增至0.95亿吨(不含海船数据),供需实现动态平衡,同时运力结构持续优化,企业集中度、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此外,安全基石不断夯实,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行业自律明显加强。
强化液危市场管理,提升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水平一直是长江航运发展的重中之重。据悉,当前长江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仍然存在“重效益轻安全”思想,体系运行“两张皮”、船舶“非法挂靠”现象,市场供需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监管合力需进一步增强。
对于加快推进长江液货危险品运输市场高质量发展,刘亮提出,重点要把握好“五个关系”,即统筹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协调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平衡好供给和需求关系,融合好物流和产业的关系。
刘亮要求,压实责任,从切实保障危化品运输安全、调整优化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全过程智慧监管、有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持续做好专委会各项工作等五个方面,扎实做好当前液危运输市场重点工作。企业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安全管理体系,保障船舶适航、船员适任。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和船舶的安全监管,更加严格控制运力总量,推动大型企业牵头建立智能管理互助联盟,2025年实现航运企业船岸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
会议发出了长江液货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共同倡议。相关单位对即将实施的《重点跟踪船舶监督管理规定》进行了解读,专题介绍了“船载智能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