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国内知名的冷链物流企业中通冷链正式入驻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在产业基础、区域品牌、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大市场等方面均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
得天独厚的优势
广西南接海洋,北连内陆,毗邻东盟国家,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接壤,是中国进出东南亚的重要门户之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后,广西面向RCEP15个国家、超22亿人口的消费大市场,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西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物流优势,是“南向通道”“海上丝绸之路”“中越公路国际通道”的重要节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为多样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西拥有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全区累计认定“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5批次503个品牌,品牌总价值超过4450亿元,糖料蔗、水果、蚕桑、茉莉花(茶)等产业长期位居全国第一。近3年,广西农产品入围全国百强名单的数量分别为8个、12个、14个,入围总数连年提升。
除了打好农业产业基础之外,广西的区域品牌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螺蛳粉、米粉、豆腐乳、啤酒鱼、梧州纸包鸡、贺州三宝酿等一批桂系品牌已经产生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丰富了全国人民的餐桌文化。
总的来说,广西农业一方面具有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以水稻、甘蔗、柑橘等优势产业为中心,特色的经济作物和畜牧业齐驱并驾,促成了产业结构的多样化,让广西的农业总产值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另一方面,适应本地特点的高效农业技术和设施,如智能化农机装备、节水灌溉等农业科技被积极应用到种植作业中,显著提升了广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为了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0月,广西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产业发展专责小组,农业农村厅组建10大重点产业专班,出台“1+17”产业系列规划,有力推动特色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为进一步补齐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提升广西冷链物流发展水平,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当地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财政资金7.07亿元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且全区新建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80万立方米。
不断完善的基建
广西一直在积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立足当地农产品丰富的优势,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在财政方面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设施及其他农业生产项目;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及信息化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产业园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干线运输规模化发展,发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资源集聚优势,提高冷链物流干线运输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例如,广西争取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项目中央基建投资预算3100万元,支持提升当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运行效率,提高冷链物流发展水平,服务区域畜禽屠宰和肉类流通。安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专项资金2200万元,支持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一期)及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西部陆海新通道凭祥冷链物流仓储等项目建设。
作为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是防城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核心,总投资约40亿元,总占地1800亩。
该项目位于防城港这座中国面向东盟的门户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拥有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港口条件。2023年10月2日,我国首条直通中越边境的高铁——防城港至东兴铁路铺轨工程已全部完成,线路正线全长46.9公里,是通达我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东兴市的首条铁路,为实现年底开通运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防城港正在不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拓展国际市场。
目前,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5月正式运营,引入龙头企业5家,配套养殖及加工、运输类企业27家,二期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2025年建成。届时,仓储区和加工区将超过120万立方米,生鲜食品加工和储存能力将达到40万吨/年,年交易货值超过300亿元。可以高效发挥防城港市沿海沿边优势,打造海陆双通道南向冷链物流集散中心,促进北部湾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网络互联互通。
转型升级的园区
作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冷链物流园区,防城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竭力打造海产品加工基地,助推打造完整的现代化渔业产业链,畅通覆盖城乡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区域冷链物流网络组织核心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冷链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助力广西现代渔业和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在冷链物流绿色发展方面,园区积极加强智能化设施设备应用,普及应用低碳化冷链运输车辆、智能制冷设备、数字化温控系统、自动化分拣设施等先进技术装备,并积极利用风机、光伏等绿色电力资源,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基础方面,冷链园区充分发挥自身服务网络、产业基础优势,开通广西防城港至安徽马鞍山的快捷冷链班列,打造北部湾冻品数字仓单交易平台,引进华南最大超低温金枪鱼库区和年产量超10000吨的预制菜加工企业,通过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拓展冷链物流发展新空间,促进东盟冷链物流枢纽互联互通,为打造现代流通主渠道贡献力量。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是国家建设重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深化冷链物流体系和布局规划的重要举措,防城港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也获得了国家政策支持。防城港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地建设运营,不仅出台了专门用于大基础设施、重资产投资的扶持政策,还基于基地一期已有资源,加快资源要素倾斜,联动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对外开放口岸建设等方面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联动发展,助力实现全国基地互联成网。
总体来看,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建成首先会进一步实现对于信息化的推行,产业端数字化会加速发展与融合,助力冷链物流达成更高效、更便捷、更直观、更有保障的发展战略;其次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水产品流通损耗率,节约冷链物流成本,从而保障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此外可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扩展产业上下游资源,延伸产业链,支持服务增值与持续循环发展;最后是各基地的高效互联,将畅通“南菜北上”和“北货南下”的双向通道,形成冷链通道经济,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随着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的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能力不断赶追,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项目的建设会直接刺激相关一二三产业发展,也为物流增值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物流技术和装备提供商,将通过科技赋能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添砖加瓦,带动整个冷链产业的升级发展。
(中物联冷链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