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孙木子
蓝天掩映红色桥吊设备,2023年12月28日,上港集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完工,码头泊位总长1432.1米,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60万标准箱。
实现港口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升级,如今已然成为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全球港口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洋山四期远程操控自动导引车(AGV)、电动轨道吊以及双小车桥吊实现“零排放”运行,振东码头的纯电自动化重箱轨道吊作业效率提高35%……上港集团加大投入,让绿色化与智慧化同步发展,推动着企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创新驱动 “智”造升级
2023年12月28日,记者看到,一辆辆智能重卡从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出发,驶过东海大桥,到达物流园区,这是我国首个智能驾驶集装箱转运应用场景。
据悉,自建成以来,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呈现“迭代发展”,并率先启动全国首个社会道路“减员化”运营测试,智能重卡已累计完成400万公里全业务链自动驾驶测试,累计运输超过20万标箱,全自动码头作业能级达每年630万标箱。
“下一步,上港集团将在新建项目中继续扩大自动化码头建设规模,同时有序实施现有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上海港集装箱自动化作业的比重。”在2023年9月举办的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上港集团副总裁张欣表示。
智慧化转型是新时代港口发展的必然阶段。上港集团洋山四期以现代化设施设备为基础,以完善的发展规划、管理机制为引导,不断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功能深度融合。
上港集团洋山港的亮点不仅在于自动化,更在于它的技术创新。目前,该港区采用的自动化装卸设备主要为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特别是码头的“智慧大脑”——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操控系统也是由我国技术团队自主研发。
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码头作业管控系统,在全球港口行业中首次实现全流程自动化和核心业务智能化,实现了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并推动码头数字孪生系统、电子签证平台、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智能重卡示范运营等前沿项目应用落地。
近年来,上港集团通过实施近百项科技创新项目,提高了港口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能耗,包括已经通过中期评审及综合绩效评价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型集装箱港口智能绿色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过去一年,上港集团研发的数个重点创新项目不仅完成了年度研发目标,更进一步优化了港口运营。
“绿智”协同 齐头并进
在上港集团罗泾港区,随着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的正式完工,港区焕然一新,昔日“煤黑子”变身“绿色+智慧”港口。
据介绍,上港集团罗泾港区煤炭码头于1997年建成投产,曾是上港集团煤炭与矿石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随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长江大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升,煤炭码头于2017年正式停产。2022年12月26日,上港集团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通过改变货种和工艺流程,将污染较为严重的码头改造为清洁环保的专业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顺应绿色航运的发展要求,但并非易事。
“这样的旧码头改造思路是全球首创,我们做了很多研究、动了很多脑筋,为罗泾港区设计了一套量身定制的方案,旧结构资源利用率达到70%,拆下来的30%的旧结构,里面的混凝土和钢筋也都再次利用,让工程对环境的压力最小化。”上港集团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郑科介绍。
在智慧化方面,该项目秉承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理念,集成了当下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技术,可谓是洋山四期的2.0版本。以无人引导小车为例,洋山四期AGV小车(上汽L4级智能重卡和AIV无人智能转运车)依靠埋在地下的一颗颗磁钉实现导航功能,成本较高、施工工艺复杂,而该项目将采用新一代AIV小车,依靠视觉识别系统和算法等进行识别和导航,无论在灵活性还是效率方面,都会有一定提高。
2022年和2023年,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续获颁“五星级绿色港口”和“五星级智慧港口”,成为绿色、智慧“双五星”港口。
数据显示,洋山四期实现了码头集装箱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全过程智能化的操作,码头人员数量要比同等规模的传统码头降低70%,工作效率比开港之初提升了30%。
“洋山四期所有的机械都是电力驱动,包括岸桥、轨道吊等大型设备,以及自动导引车、巡检车等辅助设备,使得码头装卸、水平运输、堆场装卸环节的尾气排放问题完全消除。”上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
合作共赢 携手“护绿”
“我们将联合相关方,稳妥推进,并争取适度超前,使绿色航运走廊项目成为航运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球合作的典范。”在2023年10月举行的上港集团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举行的“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新闻通气会上,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 是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太平洋的绿色航运走廊,连接了中美两国最大的集装箱港口。2022年1月28日,上港集团和洛杉矶港以及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宣布共同倡议建立“绿色航运走廊”,这是全球首个绿色航运走廊计划。
自2025年起,航运公司合作伙伴将在绿色走廊部署具备全生命周期低碳或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能力的船舶;到2030年,将在该走廊上展示全球第一艘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集装箱船舶(或船队)的可行性。
在推进航运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上海港积极与国内国际各大港口合作,互惠互利共同促进绿色航运中心的建设。
2023年3月,上港集团与马士基签订上海港船舶甲醇燃料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上海港成为全球首批绿色甲醇商业性加注点及区域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中心。
“随着对可持续燃料需求的增加,提供绿色燃料加注服务将成为上港集团的又一里程碑,上港集团将持续与各大航运公司共同推动上海航运枢纽门户建设和上海航运绿色低碳转型。”上港集团董事长顾金山表示。
在2023年9月举办的全球港口管理局圆桌会议中,各国嘉宾普遍对港口绿色化发展表现出较高关注,并认为国际合作是实现低碳的重要途径。
“降低碳排放,提升港口效率,实现港口的绿色、智慧发展,是全球港口共同的目标。”顾金山表示。
在圆桌会议期间,上海港与瑞典哥德堡港宣布,将进一步加强在绿色港口领域的合作,并共同推动全球港口绿色低碳发展。
据上港集团工程设备部总经理罗文斌介绍,上海港集装箱码头碳排放总量从2020年的44万吨下降到2022年的32.6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从10.1公斤/标准箱下降到6.9公斤/标准箱。
据悉,下阶段,上港集团将在投资和建设多种船用清洁燃料加注和供应设施体系方面设计和推行激励措施,以及鼓励船舶在“绿色航运走廊”使用清洁燃料;将采取更全面减碳工作内容,在持续减少码头作业碳排放等诸多领域作探索努力,积极支持和参与“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合作共赢推动绿色航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