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尹宇龙
近日,江西九江港口岸扩大开放瑞昌港区和彭泽港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组现场验收,标志着九江港口岸“一港五区”实现全开放、全贯通。
近年来,九江加快打造区域航运中心,持续加快口岸扩大开放,九江港货物“大进大出”吞吐能力节节攀升,水运物流集疏运吸引力越来越强。
完善区域物流服务网络
九江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的交汇处,是“公、铁、水”物流运输通道的重要枢纽城市,九江港作为全国内河36个主要港口之一,是江西省唯一通江达海的一类水运口岸。
2022年11月,九江市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这也为九江港的发展建设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借此契机,九江港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水运资源共享,大力助推沿江开放开发,在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升级的同时,完善九江区域物流服务体系网的形成。
2023年9月5日,从宁波舟山港出发,装载1.2万吨巴西进口玉米的“江海直达19”号货轮抵达九江港,并开展水铁联运转运作业,此举也标志着九江与浙江舟山实现江海直达。
九江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加快航运枢纽建设,持续提升港口实力与服务能力,九江港重点加强码头设施建设,推进湖口银砂湾综合码头等一批项目建设,优化集疏运体系,完善危化品码头资质;做大做强物流和临港产业,发挥九江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优势,拓展“区港联动”业务,推动大运量的钢铁有色、粮食、矿产装备制造产业等在沿江集聚;畅通国内物流大通道,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持续提升通道能级;同时整合上港集团和江西省港口集团资源,成立本地物流通道多式联运服务平台,更加完善港口服务功能。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步伐
九江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步伐,激发港口发展活力。
九江港加强港航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横、纵向间的数据共享,着力打破“信息孤岛”,积极构建大数据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广应用各种智慧服务功能。先后建设和推广应用船舶自动识别、甚高频无线通话、船舶污染物监管服务、九江智慧港航一张图等信息化平台,“互联网+大数据+监管+执法+办公”现代化港航“智”理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口岸高效畅通的现实需要,九江市港航部门积极探索数字化建设,加强数据汇聚、强化数字赋能,取得了切实成效。”九江港有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九江港已实现与多个主要港口口岸数据共享,积极推动航运交易中心、中国(九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等平台融合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卡口、无人机巡航监管等信息化平台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2023年7月,为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服务口岸高质量发展,结合九江口岸情况,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编制了《江西水运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方案》,并启动全国智慧口岸试点建设。
推动口岸扩大对外开放
在对外开放方面,九江港口岸发挥国家首批开放沿江城市和江西省唯一水运口岸的开放优势,积极加强口岸功能与平台建设,推进口岸通关一体化,不断提高开放成色,努力融入“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同时,不断推进通关改革,加强与长江中游港口群的合作,进一步打造内陆双向对外开放新高地。
九江港口岸的扩大开放不仅为江西增强了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能力,还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3年前10个月,九江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同比大幅增长;集装箱累计完成66.57万标箱,同比增长15.85%。数据增长的同时,九江港口岸的扩大开放还推动了临港产业集聚。
据九江港工作人员介绍,为吸纳更多物流企业、外贸企业与九江口岸深入合作,2023年10月,江西国际物流通道(九江水运)建设推介会在南昌举办,旨在围绕九江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打造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航运中心,扩大九江港口影响力,目前已入驻政务、企业单位近30家。
同时,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一体化服务的航运物流企业被引进,如富春、京东、郑明、华沛、新浙等,有力地推动了九江港口岸经济的快速发展。
未来,在港口建设方面,九江港将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港口群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在港口群的联动性、明确定位、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及软实力建设、制度供给等层面着力,区分吞吐货物种类,从整体上科学规划港口定位和优化布局,实现港口均衡发展,提升港口竞争力;优化区域港口功能布局,推动港航资源整合,健全九江港一体化运营发展机制,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推进重点港区疏港铁路规划建设,结合实际向堆场、码头前沿延伸,实现铁水联运无缝衔接。
城以港兴、港为城强。下一步,九江港将继续秉承以港口水运优势,全力推进承东启西、引南接北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带动临江产业集聚,构建港、产、城高度融合的现代物流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凸显区域性航运中心“江海直达、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功能,实现大宗货物“大进大出、快进快出、优进优出”,不断巩固九江港在长江流域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