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港口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4月17日 星期

上港集团生产建设“竞速”运行

上海洋山港。 本报资料室供图

□ 全媒记者 孙木子

1—3月,上港集团振东公司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0.02万TEU,同比去年增长15.5%,刷新该公司吞吐量破百万箱最短天数纪录,其中驳船完成21.77万TEU,同比增长31.3%。振东公司的不凡成绩是上港集团生产“热力十足”的一个缩影。

春风解意,万物向荣。上港集团在黄浦江、长江和东海之滨耕波犁浪,在桥机库场、码头舱底竞速争先,以新业态、新机制、新举措不断完善港口服务功能,步履不停书写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新篇章。

旗下公司业绩靓

今年以来,上港人干字当头,克服首季寒潮、大风、迷雾等恶劣气象影响,拿出新姿态,干出新业绩,不负好春光。

在盛东公司,1至3月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95%。其中,3月份完成85.36万标准箱,创造该公司开港以来月度箱量新高。

“2月底上港集团与达飞集团签约‘战略合作延展协议’,我们与达飞船公司在合作协议框架下强化业务交流,达飞国际中转箱一季度完成20万标准箱,同比上升90.86%,同时沿海捎带完成箱量增幅达300%。”盛东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冠东公司一季度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8万标准箱,同比上升19.4%,为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国际中转箱量达54.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争取计划外艘次51艘,计划外箱量13.9万标准箱。

记者了解到,冠东公司一季度新增2块共享箱区,共享区达到4块,总计作业量同比增长125.7%。空箱中心累计卸船作业量56202标准箱,提箱作业量64502.25标准箱,总发箱量超12万标准箱,

4月12日,江苏盐城至上海洋山港的海铁联运直达首发班列,当天从盐城北铁路货场出发,前往上海芦潮港站,上海港海铁联运网络新增一城。

“今年一季度完成业务量18.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7%。”上海港海铁联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在九条固定车底循环班列以天天班频次稳定开行的基础上,该公司日均箱量已超2000标准箱,班列累计开行突破2000列,其中3月份箱量突破7万标准箱。

3月18日,随着一辆大型SUV缓缓驶入集装箱内,标志着上港物流旗下运输分公司自首次从事整车装箱业务以来成功突破10000辆大关,达成新的里程碑。

“我们不断钻研精进装箱工艺,从原来每箱平装两辆小汽车到斜装三辆SUV,装箱效率从60辆/天逐步增加到300辆/天,缩短了整车出口周期,为客户省下大量成本,货源大增。”上港物流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煤炭分公司也不甘落后,加大揽货力度,强化市场开拓,在确保原有货源稳定的同时争取更多新货源入港,一季度累计接卸海轮37艘次,完成接卸量110.08万吨,同比增长15.6%,创造该公司“煤改砂”以来首季接卸量新高。

保通保畅“拉满弓”

今年以来,上港集团以精心准备、优质服务应对每一次任务,克服各种困难和突发情况,全力确保港口物流链通畅,货物装卸高效有序。

近日,一条工班作业量超2000自然箱的超宽船舶“地中海凡妮莎”轮靠泊沪东公司。

“该船作为有大量出翻舱,甚至重点作业路一度达到379关的大作业量船舶,是开年以来对我们现场生产组织能力的重大考验。”沪东公司生产操作部管理人员介绍。

沪东公司第一时间派出党工团突击队在生产全环节执行攻坚任务,桥吊司机做好每一关装卸,单船指导员协调好现场秩序和动态安全监护、控制室全局调配,确保前后场装卸生产有序衔接。整工班前后配合紧密衔接,最终“地中海凡妮莎”轮以平均每小时185自然箱的船时量提前一小时完成抢船任务,其中重点路H114号桥吊更是以单机效率平均每小时36关、峰值43关的成绩收官。

2月,“嘉世东方”轮、“新机遇”轮、“海南89”轮同时靠泊罗泾分公司码头,其中共计17件重大件设备申请了浮吊作业。

罗泾分公司精心安排船舶靠泊位置,多措并举统筹协调各作业路线,营运操作部党工团突击队投身“接力攻坚战”,发扬连续奋战精神,以丰富的大件装卸经验和专业的操作技能,与“向阳八号”紧密配合,顺利完成“三船同靠”大件浮吊接力作业,同步提升了重大件作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1月24日,“金星非洲”轮和“中外运南通”轮两艘大型船舶靠泊,浦东公司却面临寒潮、司机班缺勤人数增多等困难。为此,该公司操作部一线员工采取边装边卸作业方式,提升了集卡利用率;中控室实时监控堆场情况,提前预发箱,合理安排各作业路,保障两艘船舶顺利离港。生产高峰期间,该公司建立专项管理群,从上而下预分析生产任务、开港情况、出勤人员,助力合理分配每工班作业任务。箱管计划室改变大票堆放模式,深挖场地潜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空箱场地、查验场空地等方式增加了箱位600标准箱,大票堆放量更是超过3000标准箱。

善作善为逐绿行

4月10日,国内首艘、世界最大的绿色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号为靠泊上海洋山港冠东码头的“阿斯特丽德马士基”轮顺利完成首次“船—船”同步加注作业。这是上海港首次,也是中国港口首次为国际航行大型甲醇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开展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

绿色港口建设,如今已经融入了上港集团日常的工作生产中,除了LNG、甲醇等清洁能源的使用,上海港还积极推动岸基供电系统,油电混合动力轮胎吊、LED照明等设备设施的大面积使用,并规划打造国际氢能示范港口。

随着岸电设施设备基本覆盖上港集团集装箱码头,日常运行中应接尽接,上海港受电船舶和供电量逐年递增,助力港区和水域生态环境改善。

“公司编制完善了岸电使用管理办法及岸电供电流程,实现从计划制定、节点对接、资源协调、计划落实的一体化运行。”盛东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按照上港集团加强绿色智慧港口建设要求,盛东公司积极推进船舶岸基供电常态化运行,今年前两个月,岸基供电干线95艘次,同比增长275%,供电量252.2万度,同比增长近200%;支线235艘次,供电量43856度。据初步测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000吨。

近期,上港集团能源(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能源公司”)揭牌,上港集团能源板块“新增一员”。“能源公司作为上港集团能源板块的一体化管理平台、上海港绿色能源中心的建设运营主体,上港集团能源供应、碳资产管理和新能源项目开发的主体,肩负着推进港航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使命。”上港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能源公司重点拓展“船舶新能源加注”“港口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开发”等核心业务,旗下上海港致远燃料有限公司成为上海港首家绿色甲醇加注试点企业,并完成了欧盟ISCC EU认证审核。

接下来,上港人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以拧螺丝、钉钉子的精神,全力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为实现上半年“双过半”而努力奋斗。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