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凯 常柱 郭佳冬 谭京京
近期有报道称:“新加坡港口陷入严重拥堵,目前正面临严重的船只积压问题,港口停泊的延误时间已经延长至7天”“上海港的停留时间已达到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2M宣布因地中海和亚洲主要港口的严重拥堵导致航班延误、停航”……
亚洲主要港口真的“堵港”了吗?依托港航大数据,笔者带你一探真相。
新加坡港“卡港”未波及我国港口
有媒体报道称,新加坡港口面临严重拥堵问题,集装箱船最长可能需要等待约7天才可获得泊位。但新加坡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回应称,锚地没有拥堵,船舶延误少于三分之一,集装箱船在新加坡的平均等待时间为2—3天,且大多数集装箱船舶到达后可以直接靠泊。
还有一些报道将港口拥堵问题扩展至整个亚洲港口,声称红海危机和新加坡堵港导致德班港、达曼港、吉大港、科伦坡港、杰贝勒阿里港,以及上海港和青岛港也出现拥堵。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德班港的拥堵主要由于极端天气和港口运营商设备故障导致,科伦坡港的拥堵则是由于劳动力短缺和效率下降,而上海港、青岛港和宁波舟山港并未出现明显的拥堵现象。
新加坡属于中转型枢纽港,此类港口往往会因中转集装箱的船期大量延误导致补载、等泊、堆存率高等问题而出现“卡”港现象。目前在新加坡停靠或途径补给的其它商船都没有丝毫延误,仅仅只有集装箱船受到影响,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港口拥堵。因此,新加坡港目前是“卡港”而非“堵港”。
笔者认为,因新加坡港的“卡港”问题而认为整个亚洲的港口都在发生拥堵的看法也不准确。
红海危机对亚欧航线的运力周转率产生了显著影响,延长了航次天数,降低了准班率。船期异动和延误对新加坡港的作业效率和生产计划编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影响中国港口的作业。例如,从欧洲返回的班轮因在新加坡延误过久,导致其抵达中国港口时已严重脱班,需要进行大量的换船操作,会给中国港口带来额外压力。此外,东南亚的许多进口货物可能因港口拥堵而选择跳港,将货物间接转运至中国港口,再通过其他船只返回新加坡,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国港口的中转箱量,但这种挑战完全在中国港口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实际上,目前我国沿海港口也并未出现拥堵现象。通过向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求证,笔者认为,尽管近期因天气影响导致出现了集装箱班轮集中到港的情况,但长三角港口并未出现压港和拥堵。
主要港口运营基本正常
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船舶在港时间报告(2024年5月7日—2024年5月20日)》显示,亚洲区域新加坡港的拥堵程度有所缓解,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2.5%、6.1%、-4%,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7.7%、 -11.1%、3.5%。
同时,中国大陆各主要港口的候泊船舶数量呈下滑趋势,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也均有所下降,这说明中国大陆主要港口并未出现拥堵现象,且船舶周转效率还在提升。中国大陆主要港口(不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27个港口)的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6.4%、-35.1%、0.3%,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15.4%、-24.2%、 -0.8%。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航大数据实验室还对新加坡港、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港口运营状态进行了分析。
今年以来,新加坡港的在港集装箱船舶数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日均值从1月份的24艘/日减少至5月份的18艘/日。与此同时,集装箱船舶在港停泊时间普遍有所延长。这表明,新加坡港口为缓解港口拥堵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初见成效,经过与船公司的协调合作,船舶抵港数量在下降。然而,仍需注意,从船舶停泊时间看,新加坡港口拥堵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不过,目前新加坡港的运营状况已趋于正常。根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全球重要港口和关键通道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新加坡港的运营状态已连续一个月保持基本维持正常,其港口拥堵程度未触及历史警戒水平。
今年上海港的集装箱船舶在港数量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但从船舶平均停留时长看,小幅上涨的船舶抵港量并未对上海港的装卸作业造成影响,数据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上海港并未发生港口拥堵现象,港口运营状态处于正常。
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船舶在港口数量与往年保持相当水平,波动幅度较小。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宁波港运营状态处于正常水平,且相较于往年同期,港口运营效率呈现出更为优越的趋势,这在船舶平均停留时间的缩短上得到了直观体现。
对堵港信息需要客观分析
当前,亚洲—欧洲航线的海运费用持续攀升,尽管班轮公司的收益和运价期货随之上涨,但对亚欧之间的贸易和经济联系实际上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面对部分港口拥堵带来的成本增加,亚洲支线讨论组织(AFDG)开始征收附加费以应对,船公司也因运营成本上升而纷纷提高运价,这无疑对亚欧货主的利益造成了冲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港口拥堵现象持谨慎态度,客观分析欧线运价趋势,并保持市场情绪的稳定和理性。
目前,莱茵河缺水和苏伊士运河水位问题也在被报道。在此背景下,各方要保持对各种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审慎评估,这对判断市场后期走势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航大数据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