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港口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6月7日 星期

浙江海港的“绿智”实践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卡“无人”驾驶常态化实船作业。 本报资料室供图

□ 全媒记者 陈俊杰 通讯员 柯薇

走进浙江海港港区,随处可见以绿色、智慧赋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生动场景。梅山岛和鼠浪湖岛分别上线投用单体超千万混线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双40万吨离岛作业自动化散货码头;356套船舶岸电设施在浙江海岸线上星罗棋布;超330辆电动集卡、50余辆氢能集卡驰骋在东海之滨,其中宁波舟山港清洁能源集卡占比已达55%;3台大型风电机组在梅山、穿山等港区吊装成型……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简称“集团”)大力推进绿色智慧港口建设,让“强港之路”行稳致远。

向“光”而动逐“风”而行

6月3日,记者驱车驶入穿山港区,一副“风光”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铺开——疾风呼啸,两台高达百米的风机在码头和堆场之间傲然矗立;春光明媚,光伏板向阳而展。

这是集团牵头承担、北三集司负责实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绘”出的穿山一景。而隔山相望的另一侧,悠然转动的两个“大风车”,已然成为梅山港区新晋“网红打卡点”。这里,风机叶片悠然转动,与蓝天碧海相映,蔚为壮观。

“额定工况下,我们现在看到的风机每转一圈,就可发电11.6度,能供9瓦的家用节能灯泡连续照明超1000个小时。”北三集司技术人员指着风机,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绿色经济账,“1台风机每年预计发电量超100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2900吨,为企业节约相关成本超800万元。”宁波舟山港的“绿电引擎”,实现了经济、环境双重效益。

好“风光”背后是集团对零碳目标的不懈追求。当前,集团正大力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应用探索,同时大力实施多源融合全场景绿色低碳港航试点项目,形成一系列标杆和样板,为全国港口综合能源多元化利用打造示范窗口,提供“宁波舟山港方案”和“中国港口经验”。

重大项目冲刺建设,能源利用蓄力优化,沿海低碳零碳码头日见形貌,宁波舟山港的“绿”动建设正在稳步推进、释放澎湃能量。

稳进提“智”释放新动能

与“环保绿”交相辉映的是“智慧蓝”。“我们把5G通信、北斗、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了‘四个一’智慧港口建设创新模式。”梅东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在这座集团唯一“四星级智慧码头”,记者见识了无人驾驶、丝滑运输的集卡,了解了实时映射港区生产动态的数字孪生系统,参观了远控桥龙操作室,近距离感受远程“夹娃娃”的魅力……

四年来,集团创新应用智慧化码头前沿技术,持续加大自动化软硬件建设投入,稳步推进梅山智慧集装箱码头示范项目、鼠浪湖智慧散货码头示范项目、甬舟智慧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等“2+1”智慧化码头示范工程建设,促成全球唯一双40万吨离岛作业自动化散货码头和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

下阶段,集团继续按照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专项试点项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推动“2+1”智慧码头示范工程加速提档。梅东公司将深入推进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实现2至3个泊位自动化运行,无人集卡年作业量达到 100 万标准箱;甬舟公司将推进“自动化轨道吊+智能集卡(混行)+远控桥吊”作业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实现3个泊位自动化运行,无人集卡年作业量达 70万标准箱;鼠浪湖公司将深入推进双40万吨离岛作业自动化散货码头建设,重点做实做好主副岛智控中心建设,让“离岛”作业常态化。

“智联”拖轮“携绿”同行

进港、靠泊、作业、离泊、出港,这是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常规动作。期间,在它们身侧形影不离的是拖轮。从“柴油”到“油气双燃料”、再到“油电混动”,当传统拖轮与巍巍大轮“角逐”正酣时,新能源拖轮这颗“新星”已冉冉升起。

“这个岸电系统,智能化水平居行业领先,专供‘甬港拖80’轮这个‘大宝贝’充电。”在北仑工作船码头,“甬港拖80”轮船长向记者介绍了集团首个工作船智能岸电系统后,一行人登上“甬港拖80”轮,领略这艘油电混动拖轮的独特之处。

来到船舶甲板,造型别样的充电口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从智能岸电系统降下的四根“充电头”分别接入船侧的四个接口,为拖轮上的磷酸铁锂电池组注入电能。

走进机舱控制室,智能化电气控制柜让记者眼前一亮,数智化在这里得以诠释。“通过这些按钮,我们可以自由切换燃油动力模式、纯电模式、发电模式、混动模式,多种选择适应不同工作场景。”“甬港拖80”轮船长说。

宁波舟山港绿色、智慧港口建设加速推进,这里不仅有全国首艘油电混动拖轮,也有全国首艘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拖轮。“新能源拖轮已逐渐成为日常拖轮作业的主力军,它们的优异表现也让我们探索纯电拖轮的步伐,走得更加坚定。”轮司船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从一艘新能源拖轮到一支新能源船队,从形成新能源拖轮试点港区到辐射宁波舟山港各大港区,绿色拖轮船队与传统拖轮船队的竞技画卷,将在这里徐徐展开。

“红色记忆”变为“绿色希望”

在宁波舟山港,“绿色”早已成为港口发展的主色调,而它更是将这抹绿延伸至周边喂给港口。

走进太仓武港生产作业区,首先吸引记者目光的便是一辆拖着几十米长的“白色雾状抛物线”——缓缓行驶在堆场四周道路上的流动雾炮车。工作人员介绍,为应对干散货码头起尘点分散的问题,近年来太仓武港引进了具有干雾除尘、防风抑尘网、雾炮降尘等功能的设备设施,形成了一个综合抑尘率超过90%的立体降尘系统。

绕过堆场防风抑尘网,迎面春风吹来,港区蓄水池里泛起层层涟漪,与周围的绿化景观形成了一幅春日盎然的美景。记者了解到,通过不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如今的太仓武港已实现污水零排放。

在码头前沿,这里的景象与之前截然不同,蓝天、白云下,港口机械与正在装载铁矿石的两艘万吨级江船相映成趣。得益于码头岸电设施的全面推广,这里没有了船舶发动机的轰鸣和柴油味,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宁静与安逸。

码头廊道里,记者遇到了一群正在忙碌的技术员,他们正通过自适应修正技术进行皮带机AI智能管理系统研发。不止于此,卸船机自动化改造、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港口的应用等,太仓武港全力推进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改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矿石中转码头不再是“红尘飞扬”,太仓武港正将那份“红色记忆”转化为“绿色希望”,全力推进“五星级绿色码头”和“五星级智慧码头”的创建,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反哺宁波舟山港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