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记者 丁文 张涛 通讯员 李瑶 王雪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承载着巨大的航运任务,保障航道的畅通对于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长江岳阳航道人,作为长江岳阳航道处辖区180.5公里航道航运安全的守护者,始终坚守在航道一线,无论风霜雨雪,他们的身影总是活跃在水上,确保着万千船只的安全通行。
“近期极端恶劣天气频发,上游和湘江来水影响持续加剧,辖区防汛形势依然严峻。要保持高度警惕,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科学研判雨情水情汛情,及时了解掌握防汛形势及发展态势,突出预防为主,严格落细落实防汛度汛各项工作,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坚决打好防汛保畅的‘主动仗’。”6月27日,长江岳阳航道处处长刘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在长江航道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长江岳阳航道处围绕“一切为了畅通”这一初心使命,不断提升航道服务保障能力,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锋模范。
“没有‘八小时工作’的概念,有的只是随时待命和只争朝夕”
马新国是长江岳阳航道处航道测绘中心副主任,在与记者交谈时,他讲述道:“在保畅过程中,我们需要做好一周的重点水段测量,确保水深达到维护尺度,同时对下周的航道尺度进行预测。大家一般早上7点出去,下午6点半才能回来,晚上还要处理白天的测量数据,因此,经常工作到深夜。”
据了解,长江岳阳辖区航道“弯、窄、浅、险”,大部分河段为沙质河床,局部有仙峰礁、磨盘石等碍航物,浅滩河段、弯道、分汊众多,枯水期航道变化剧烈。有些浅区,测量船进不去,他们只能扛着设备行走于齐腰深的水中,有时,稍有不慎还会陷进泥沙里。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测量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2020年,长江岳阳航道处采购了第一台测绘专业级无人机大疆精灵4RTK。
“无人机的到来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挑战,一切从零开始。我报名参与无人机证书培训,考取无人机测量飞行证书,自学无人机图片处理软件PIX4D操作、无人机测绘规程及测绘要点、无人机外业流程和内业处理流程,克服了无人机‘炸机’的种种影响,于2021年2月下旬,在辖区整治建筑物测量中第一次应用无人机进行测绘,最终对比人工地形数据,无人机测绘精度符合测量标准。”马新国回忆道。
无人机的创新使用不仅改变了长江岳阳航道处传统的地形测绘模式,还为航道巡查、整治建筑物踏勘等提供了更新的技术。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马新国一直秉承着学以致用、开拓进取的工作态度。在2021年长江岳阳航道处第一届职工技能大赛上,马新国荣获航道测绘信息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业务成绩的突出并不让他满足,他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参与“抗风浪、可视化”表面流速流向定位装置的研制,新装置满足了测绘工作需要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还参与了无人遥控测量船数据系统升级技术研究,解决了无人遥控测量船测量实时监控的问题,提高了测绘的安全性、稳定性。
“作为测绘人,没有‘八小时工作’的概念,有的只是随时待命和只争朝夕。哪怕是在节假日,只要是应急测绘任务一下达,我们就得整装集结、立即出发。大家没有抱怨,没有怠慢,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责任与担当。”马新国说。
“自己的付出换来行船的平安,心里很骄傲”
在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的一座趸船上,驻守着一支“燃烧自己 照亮他人”的航道队伍,檀耀军是这里的船长。30年来,他始终没有离开条件艰苦的水上保畅一线,因为,“看到自己的付出换来行船的平安,心里很骄傲。”面对记者的提问,檀耀军笑着说道。
檀耀军所在辖区码头多,通航密度大,对日常航道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多年来,他习惯听着高频里边的声音入睡,有时候夜里听到下雨,他也习惯性地把高频握在手里,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听到过往行轮的需求、第一时间出航、第一时间提供航道服务。
“在工作重、任务多、身心疲惫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这就是檀耀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长江岳阳航道处综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徐金辉告诉记者。
作为船长,檀耀军总是身先士卒做好航道保畅通工作,坚守在保畅第一线,置身于工作最前沿,就像不停的“钟摆”连轴转。
2017年6月下旬,湖南遭受强暴雨,湘江水位涨势迅猛,同年7月1日8时,城陵矶水位达32.84米,超警戒水位0.34米,仍呈上涨之势。洪峰裹挟着大量流木草渣汹涌而下,对航道标志造成极大威胁。檀耀军主动请缨取消休假,日均连续出航13个小时,不断清除数吨重的流木草渣,不断调整航标的位置……
2020年春节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檀耀军迅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制定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组建了党员突击队,轮流倒班开展数字航道监控值守,确保航标移位后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恢复,用实际行动为疫情期间水上运输大动脉畅通奠定了基础。
面对一件件一桩桩突发事件,檀耀军将“小我”融入“大我”,父亲生病住院、小孩中考,他都没有选择回家陪伴家人,谈起家庭来,他心里也是满满的愧疚,但是他坚信家人们可以理解。
“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把工作做好就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檀耀军说。
作为一名党员,如今他更加坚定了那份初心,带领大家默默地守护着黄金水道的畅通。
“要把自己职责内的事干好,把事做精”
“要把自己职责内的事干好,把事做精。”这是长江洪湖航道处航道科科长朱毕海的座右铭。
当记者初次与他见面,便听到身边基层船员们对他的赞扬:“咱们朱科长干活,一个顶三个。”
朱毕海1999年参加工作,先后做过航标员、测工、航道站站长。丰富的一线工作经历,让他拥有超强的专业技能,不管是航道维护、航道测量、数航运用,做起来都游刃有余。
2023年7月,朱毕海从长江监利航道处来到长江洪湖航道处交流工作,虽然离家更远了,但他没有一句怨言,第一时间到岗上班。
“换个新的工作环境,了解一下不同的航道特点,也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面对新的工作,他笑呵呵地说。
作为航道生产的主要责任人,朱毕海经常带领船员战斗在一线,面对调移航标、恢复航标、清除草渣这些又累又脏的活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2023年9月,长江中游水位大幅度回落,长江洪湖航道处辖区界牌水道通航条件变差,航道尺度吃紧,疏浚船舶也是早早进驻开展维护性施工。在面对高强度保畅需求、现场维护人员配备不足的困难时,他主动向上级请缨,放弃周末休假,带领维护班组,24小时驻守在界牌水道施工现场120多天。在长达四个多月的驻守期间,他带领现场维护班组完成现场巡航208次,巡航里程3983公里,水深探测146次,调整优化航标97座,恢复失常航标14座,全力保障疏浚船舶施工需求和通航安全。
是什么让朱毕海一直默默奉献、默默牵挂?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航道事业。在他的心里早已把自己的疲惫、艰辛置之度外,在他的眼里,只要是对长江航道畅通有利的事他就想做,如同航行期间机舱里不知疲倦的辅机飞轮,一刻也不停歇。
以生命凝结为灯油,躯干熔炼为灯芯。彼时彼刻,长江岳阳航道处的上百名一线人员正积极防御梅雨汛情,马新国、檀耀军、朱毕海只是他们的一个缩影。他们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确保长江航运安全和畅通,平凡而伟大。他们的付出,让长江这条母亲河更加健康、美丽、充满活力,为岳阳市的经济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未来的岁月里,长江岳阳航道人将继续书写水运安全、畅通、有序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