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7月31日 星期

向“新”图强 “质”创明灯
——走进连云港航标处“明灯智航”劳模创新工作室

□ 全媒记者 缪世雄 特约记者 董雪 通讯员 马啸

航标常被航运人比作水上“交通信号灯”,海上“北极星”。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连云港航标处“明灯智航”劳模创新工作室,集结中青年技术骨干,是一支敢于拼搏、勇于探索、善于钻研的技术团队,他们奋战在航标创新的最前线。截至今年6月,工作室共开展科研项目成果转化40余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2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为航海保障智能化转型奠定技术基础,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航标力量。

党建引领

锻造航标发展“新引擎”

连云港航标处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共振融合,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动能优势、发展优势,锻造出航标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为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明灯智航”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工作室结合新时代航保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北斗、5G等各类先进技术在海事航保领域的应用,不断优化航标设备设施及管理手段,打造智能化航标品牌。

工作室所在党支部积极主动与辖区海事、港航单位开展联学联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在重点技术领域开展全方面合作。在促进融合发展、提升创新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明灯智航”品牌影响力。

创新驱动

引领航标发展“新浪潮”

记者在现场看到,明亮整洁宽敞的工作室内,大大小小的专利、证书摆满了荣誉墙,展示区陈列着一件件科创产品。

“我们工作室成员通过探索无人机航标巡检应用,开创了无人机在航标管理领域应用的先河;通过推广北斗遥测系统航标创新应用,成功解决深蓝区域航标遥测通信问题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基于物联网的航标系统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个奖项……”工作室带头人王永涛自豪地介绍道。

据了解,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北斗AIS一体化航标灯现已实现产业化。工作室成员结合工作实际,经过上千次实验,从产品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发。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设计合理、质量可靠、运行稳定高效”。当前该灯器在江苏沿海广泛应用。截至今年6月,工作室成员累计完成灯器组装300余台,合理节省了国家相关行政类运维支出。

王永涛表示,工作室成员通过模块选定、功能组合可满足各海域定制化需求,并在故障排查、降低运维成本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工作室瞄准智能航运新目标,加快航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效推动航海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人才赋能

集聚航标队伍“强磁场”

“有新想法,我就来工作室上手试一试,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善作善成。”工作室成员小张说道。据了解,工作室以“人才强处”为指导,实行“传帮带”培养机制,聚焦科研课题攻关,培养职工科创能力,真正成为优秀人才的“强磁场”和“孵化地”。

为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工作室推行制度化管理和流程化运作,并根据考评办法对成员进行动态考核,施行优胜劣汰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近年来,“明灯智航”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高级工程师6名,工程师20多人,部分成员已成为航标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工作室2名青年业务骨干被列入航保中心优秀青年人才库,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航标人才梯队,持续为航保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守正创新,向“新”图强。“明灯智航”劳模创新工作室将紧紧围绕航标主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继续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追风赶月、奔赴江海,全力助推智能航保建设,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推动航运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