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4月25日 星期

全球经济不稳定 我国外贸顶压前行

城陵矶国际集装箱港。 本文图片由本报资料室提供
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

□ 张学刚

近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就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下降6%。第一季度,我国各项存量政策增量政策持续发力显效,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

贸易平稳 展现韧性

整体而言,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四方面特点。

一是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了10万亿元。从月度趋势看,1月份进出口下降2.2%,2月份基本持平,3月份增长6%。

二是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85万亿元,增长5.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56.8%,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增长0.4%,占进出口总值的29%。

三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一季度,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5.26万亿元,增长2.2%,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51.1%。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71万亿元,增长7.1%。

四是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机电产品5.29万亿元,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比较快的有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电子元件等;进口增长比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

实际上,今年年初以来,全球经济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对本就增长动能不足的全球贸易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外贸进出口依然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对此,王令浚分别从经营主体活跃度、对外合作空间、区域开放布局、外贸的“含新量”几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从经营主体而言,一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9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达45.5万家,占同期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6.1%。从对外合作空间而言,一季度,我国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对共建国家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增长7.1%,对中亚五国增长6.9%。从区域开放布局方面,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出口比重也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到了17.9%。从外贸“含新量”方面,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国潮新品不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一季度继续增长10.2%,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

这也带动了与此相关的货运物流业务增长,以东盟为例,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我国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对东盟的进出口分别增长了37%、23.2%、5.8%和16.4%。中老铁路运行三年多来,累计开行货物列车已经超过5万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无缝衔接,实现了“下船即上车、下车即上船”。

形势严峻 潜力巨大

不过,在展现亮点的同时,我国出口贸易依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尤其美国政府在全球范围滥施关税,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全球商品贸易量萎缩。对此,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天塌不下来”。

吕大良也介绍,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 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我国人口超14亿、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特别是我国始终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积极扩大进口,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的地位,年均增速达到5.4%,全球进口份额也从7.9%稳步提升到10.5%。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吕大良在发布会现场表示。

对此,在一些关键贸易国家和地区,中国将持续深化经贸合作。

比如欧盟,与中国互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到了现在的78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

王令浚认为,中欧经济高度互补、利益紧密交融,推动双边贸易持续向好发展。在消费品、高技术、农业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良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

“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合计超全球的三分之一,双方都是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倡导者、世贸组织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在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中欧双方密切沟通、携手合作,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这将为双方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王令浚说。

再比如东盟,据吕大良介绍,中国和东盟10国人口加起来超过20亿,约占全球的1/4,双方的开放融合、共同发展,持续释放了市场潜力,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时候树立了合作典范。以农业领域的合作为例,自2017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的农产品526.5亿元,增长13.8%,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79.2亿元,增长1.4%。双方的优势农产品满足了彼此的多样化需求。

而后续,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