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当先锋 做表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4月27日 星期

船艇为家浪作歌

陈立和(右)与同事在调整锚链。

□ 全媒记者 石孟园 通讯员 罗帅 文/图

四十四年,16071天,从初出茅庐的“小陈”到受人尊敬的“陈老大”,他用半生光阴把信仰刻进每一座航标,在赣江上写下最动人的坚守诗篇——江西省赣南航道事务中心二级技师陈立和,他以船为家,用坚守、担当与传承,诠释着对赣江水域的深情与热爱。

从炊事员到“掌舵人”

“航标是船舶航行的‘眼睛’,灯不亮,船就没了方向。”父亲这句话成为贯穿陈立和职业生涯的信仰。

1981年,当17岁的陈立和第一次踏上扒沙船时,迎接他的不是想象中的波澜壮阔,而是二十多米船舱里的“冰火两重天”。夏天,阳光炙烤着船体,整个舱室像蒸笼,一台直流电电扇,热风吹得人燥热难耐;冬天,寒意从四面八方袭来,只能靠煤灶烧饭取暖,煤烟在舱室内弥漫,呛得人直咳嗽。

“刚参加工作的我从炊事员干起,白天在颠簸的船舱里掌勺,夜晚听着机器轰鸣声入眠。”但陈立和的眼里始终亮着光——不做饭时,他总待在船老大身边,询问航标为何总漂浮在特定位置,甚至主动上手绑扎缆绳。

5年灶台边的“偷师”,让陈立和从烧菜的“小陈”,成长为能看懂水位图、会系缆绳的准水手。1987年,他接过船员适任证书的那一刻,正式成为了单位里最年轻的“船老大”,证书上仿佛映着无数个挑灯钻研的夜晚。

1990年,他担任船长开始独立掌舵。赣江十八滩,滩滩“鬼门关”。万安大坝至赣州水尺94.8公里航道,曾是令行船人都害怕的“魔鬼航道”,陈立和偏要在辖区航道“鬼门关”里蹚出一条路。

洪水期,他手持望远镜一站就是几小时,只为记住漩涡的位置;枯水期,他踩着淤泥丈量浅滩,用竹竿标出最深处;封水期,他带着笔记本绘制航标移位规律图……“只要陈老大在驾驶台,我们的心里就有底,比吃了定心丸还稳。”同事们这样告诉记者。

“与浪共舞”四十四载

“驾驶船舶,得先摸清它的‘脾气’——舵效如何、发动机功率多大、吃水深度多少……”谈及船舶驾驶的门道,陈立和娓娓道来。

2009年6月,陈立和驾驶巡航船行驶在万安大坝航道。突然,机舱传来急促报告声:“主机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是否立即停机?”陈立和瞬间冷静下来说道:“保持航向,先掉转船头,下锚再检查!”他一把按住操作杆,等待船舶稳定下来后,沉声下令:“停机,抛双锚!”完成机器故障修复后,陈立和表示,当时船正往下游航行,如果当下停机,船将立即失能,后果不堪设想。

2018年9月,赣江水位降至全年最低,一场与时间的“硬仗”悄然拉开帷幕。原江西省港航管理局调配给原赣州分局的两艘工作船吃水1.5米,需要从南昌开回赣州。情况特殊的是,此时的赣江航道处于枯水期,吉安境内有座跨江大桥要拆除且月底封航,船舶返航必须经过桥梁拆除水域,时间十分紧迫。

“你们船太‘吃水’,至少得等下一轮涨水。”原丰城航道处的同仁急迫地告诉陈立和。“走!要‘咬’住水流走。”陈立和亲自握住舵轮,与徐忠东一起,沿路密切关注航道变化,通过对航道、水位的了解以及丰富经验,最后按期成功返回赣州。

2019年6月5日凌晨,趸船值班室传来一阵急促的电话声:“五艘砂船在储潭段走锚,立即请求支援!”陈立和亲自掌舵,火速赶往救援水域。当最后一艘砂船被固定在安全锚地时,这场与时间的搏斗持续6小时17分钟的战斗终于结束。“此次救援避免了超千万元的经济损失,更守护了沿岸桥梁的安全。”赣州市有关单位发来感谢信。

2008年夏天,陈立和正在给趸船做保养时,突然听到河面传来呼救声——建春门浮桥下游100米处,一名游泳者不慎脚抽筋,在水中不断挣扎,已无力游回岸边,形势万分危急。“拿救生圈!解缆绳!”他的指令简洁有力。陈立和驾驶船艇快速靠近,把救生圈扔给呼救者并紧紧抓住他的双手,使劲将其拉上船艇,助其顺利脱险。

“当听见呼救声的那一刻,脑子里只有‘救人’两个字。”诸多类似的紧急事件,陈立和已记不清多少次了,他经常说:“这也是我们航道人的社会责任!”

平凡岗位业绩不平凡

“航道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守护航道安全就是守护自己的家。”正是这份质朴的情感,支撑着陈立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安全无小事”是陈立和始终恪守的工作信条,带领船员进行全船检查,从发动机舱到甲板设施,不放过任何可能的隐患。“哪怕是一颗螺丝钉松动、一缕缆绳打偏,都可能让整艘船陷入险境。”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在航道上,隐患从来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存在与消灭之别。

安全驾驶四十四年——这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是陈立和对航道事业本质的把握。原江西省航务(港航)管理局统筹入鄱阳湖征费、打击“三无”船舶期间,陈立和所在小组保持安全无事故的优异成绩……在他看来,把航道上、船艇上的事干好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早已深深烙印在骨子里,化作日常工作里的习惯。

陈立和深知人才是航道事业发展的根本,始终毫无保留将积累丰富的经验传授给青年职工。在驾驶室里,他手把手教导新人辨识水文信号;在机舱中,他耐心讲解每一个零件的保养要点;在甲板上,他示范各种应急情况的处置方法。这种“传帮带”的使命感,让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船员。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立和特别注重培养年轻职工的综合素质。他鼓励年轻职工参与技能交流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传承和弘扬航道精神,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鼓励年轻人走出舒适区,多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少船员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继承老一辈航道人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从1981年初登上扒沙船,到2024年底退休,从前辈口里的“小陈”,到大家公认的“陈老大”,44年航道的漫长航程抵达终点。临别之际,站在码头上,他深情地回望赣江,眼里满是情怀和不舍,每一处航标和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满满的回忆。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