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记者 陈俊杰)5月23日,2025第四届船东大会在台州成功召开,来自政府部门、行业专家、航运企业代表等650多人参会。
本届大会由中国商智会航运上下游产业联盟主办,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原副厅长、浙江省港口协会会长夏炳荣,上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促进会秘书长孙海华,浙江海投云贸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慧慧,中国商智会航运上下游产业联盟主席陈仕聪先后致辞。致辞中,陈仕聪表示,大会旨在联合航运上下游各个产业,打造一个各行业共同交流沟通促成交易的平台,助力中国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发表《穿越周期迷雾——向管理科学要发展韧性》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国际局势变化始料未及,动荡加剧、乱象环生,国内发展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我国第一部《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并生效,民营企业掌舵人处在新老更替的阶段,富二代与新生代员工当家,如何才能打造百年航运老店?“当内外部的狂风暴雨无法掌控时,我们还能抓住什么?”徐祖远说,答案是一一把住管理科学这个舵,在不确定中走出确定性的正确航迹,要向市场要发展空间,向机制要发展活力,向团队要发展效益。
上海海事局原局长、上海组合港管委会办公室原主任徐国毅发表《船舶新能源趋势下航运企业的发展对策》主旨演讲。他指出,当前减碳降碳绿色发展已成国际共识,而船舶减碳有三大途径:船舶能效提升,包括减阻技术革新,推进系统优化,智能航运应用;新能源替代燃料,包括低碳燃料,甲醇燃料等;碳捕集与碳交易机制。在此背景下,企业该如何应对?徐国毅建议,航运企业在技术选择时,要注意成本与减排平衡,必须综合考量成本与减排效果,确保方案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避免过度投资于短期内难以回收成本的技术。鉴于未来能源趋势的不确定性,技术选择应具备灵活性,易于调整和升级,以适应不同燃料和政策变化。同时要安全合规并重,在追求减排的同时,不能忽视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新技术引入不会增加运营风险,符合国际海事组织的安全规范。
杭州雅格纳科技有限公司营运总监潘永立介绍了该公司的船舶管理安全智能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该公司专注于船舶网络安全、船舶智能化、信息化集成解决方案、船舶管理平台SaaS化服务等业务,其智能化船舶产品已经走出国门,开始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上海海事大学原校长黄有方分享了《国际内河绿色和智能船舶发展动态》主旨演讲,他介绍,内河航运是畅通双循环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主动选择。当前,欧洲在电动船舶和氨能船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氢能船舶国外也处于快速推进阶段,智慧航运也在加速演进。他建议,未来内河船舶发展要大力发展AI与船舶智能化融合的关键技术,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内河航运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内河船型标准一体化,加快推进内河船舶电动化。
浙江四兄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彦希、浙江鱼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超、上海航交所原总裁张页也先后发表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