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航运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5月28日 星期
出口需求激增
美线海运迎来出货潮


在中美关税政策调整后,美国采购商加紧“囤货”,中国出货潮涌现,美线海运热度上升。

贸易追踪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中美互降关税政策实施10多天以来,由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已飙升近300%,这也推动了美线海运市场价格上涨。

记者了解到,多家船运公司针对亚洲到美国的航线宣布了费率上调计划,40英尺集装箱最高上涨3000美元。业内人士表示,这一市场行情是运力与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暂停的美国订单重启

在上海松江区李塔汇镇的一家针织厂,全员上岗,缝商标、熨烫、打吊牌,各个工序有条不紊。

今年4月,该工厂一度暂停了美国客户的订单生产。近日美国客户通知可以出货了,工人将包装车间里的成衣,开启最后的工序。

上海塔汇针织厂生产厂长陆兰英说:“客人其实也很着急,检验合格没问题的货5月17日就开始陆续出运了。”

厦门的一家服装企业的生产车间一片繁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对美业务占到了外贸业务的三成以上。受到此前高关税影响,一个多月来,这些美国的订单全部暂停生产,涉及订单金额300万元左右。中美大幅互降关税后,美国客户就催着他们赶快恢复生产供应。

外贸企业一片繁忙,沿海港口也迎来了美线出货高峰。近日,上海洋山港单日进出的美线船舶达到10艘次,较五月中旬增长了一倍多。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操作服务及发展部当值经理陈泽浩表示,最近每天的交柜量比之前多了很多。以往传统的旺季是在7月份至9月份,今年提前到6月份和7月份。

在厦门海沧区的一家货运代理企业的仓库,集装箱柜一字排开,工人们进进出出,卸货、盘点、装柜。企业负责人介绍,从4月中旬开始,他们在厦门的仓库日均进出仓在5个柜左右,这几天日均暴涨到30个柜左右,对美出口迎来了一波“抢运潮”,订舱的单子已经排到了月底。

美线运价大涨

货运需求的增加也推动了近期美线海运市场价格上涨。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16日,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3091美元/FEU和4069美元/FEU,分别较上期大涨31.7%、22%。

对于上述变化,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其报告中解释称,由于中美达成90天关税减免协议,美国企业迅速重启供应链,进口商正急于处理前期积压的订单,市场预计未来几周将出现货运激增。

深圳市长帆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区北美航线主管董莹告诉记者,运价现在是一直在上涨的,因为现在是每半个月更新一下价格,变动很频繁。

船公司们则希望借此时机提高运价,包括长荣海运、美森轮船、HMM、ONE、中远海控等纷纷宣布从5月中下旬开始加收费用。达飞、地中海航运等也发出了6月份的涨价函,计划从6月1日起每40英尺的大柜最高加收2000美元的旺季附加费,加价后,该公司美西基本港大柜的运费将重回6000美元/40英尺的价格水平,相当于两周内运费上升156%。此外,地中海航运个别内陆点多式联运的运输费用已经上涨至9700美元/40英尺,直逼1万美元关口。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原倩认为,不少美国商家利用这90天的窗口期加紧囤货,我国外贸厂商集中出货,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货运需求,推动运价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对海运而言,其运输周期占到了这次中美90天关税减免政策窗口期的一半。所以预计未来两到三周,“压抑货量”爆发性增长仍将持续,中国始发货量的激增,将在6月底迎来高峰。

货运服务商开启多元化布局

在全球贸易这个极为复杂的链条里,不确定性已然成为确定事件。早在4月份出现的高额关税政策之前,一些货代企业便注意到了其中问题,纷纷开始多元化布局,减少在中美航线上的押注。

国际货运服务商JAS中国区首席商务官、欧盟商会物流组副主席陆臻表示,特朗普在上一个任期已经表现出政策的不确定性,从当时开始,JAS就开始关注“China Plus One”的战略,在中国市场之外增加了对东南亚市场的布局,而今年这波关税波动更加来势汹汹,影响力也更大,所以JAS还把目标瞄向了拉美市场。他们已经在东南亚、中南美洲等市场建立了转运网络,成为关税的缓冲地带,而且还在巴拿马自贸区建立了三维的弹性仓储体系,可以实现关税的递延缴纳、暂缓清关以及转口贸易等。

全球货运服务商Flexport飞协博海运总监谢志恒也表示,早在4月2日开始实施对等关税之前,他们已经观察到中美之间可能出现的这波摩擦,因此在向船公司采购运力的时候,更关注东南亚的部分。“我们4月份之前在和客户沟通的时候,也都问过他们之后的规划方向,然后制定相对妥当的布局。”谢志恒说。

目前,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8月份之后中美关税会走向何方?二是针对不同的产品,关税税率也有所不同,之后是否会调整也需要打上问号。同时美国针对拥有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收取高额费用,这可能导致美线的海运成本上升10%—15%,同样是当前市场的一大不确定性。

“面对当前的局面,大家主要聚焦于短期应对,中长期还需要制定更完善的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容易,未来的政策或许说变就变,很难预测,这就是现实。”陆臻说。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央视财经、看看新闻Knews、界面新闻、中国水运网等媒体报道)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