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6月13日 星期

浙江港航的绿色生态之路


“蓝天白云更多了,大船变得更加安静,再看不到黑烟囱了。”说起岸电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宁波舟山港工人小李有着切身感受。数据显示,2017年浙江全省建成岸电160余套,累计建成高低压岸电560余套,其中高压岸电10套,基本实现宁波舟山港万吨级码头和京杭运河水系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全覆盖。

□ 全媒记者 陈俊杰

岸电建设只是浙江港航迈向绿色港航的一小步。近年来,浙江港航部门生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重点绿色项目为支撑,着力推进绿色港口、绿色航道创建,构建高效智能节能体系,扎实推进绿色港航创建工作,开启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生态理念贯始终

6月9日,记者在舟山中化兴中石油转运有限公司看到,国内首个大型原油装船码头油气回收系统正在平稳作业,回收的高纯油气作为锅炉补充燃料。据介绍,该系统突破了大型原油装船码头油气回收技术瓶颈,每年可处理装船油气约500万平方米,减少烃类排放约1000吨,预计每年节约燃料油约1000吨,折合标煤约1500吨。

在浙江,这样的生态环保项目还有很多,而浙江港航部门则投入巨资,以大手笔拓展绿色港航的宏远蓝图,为港航绿色发展开辟新途。

据介绍,截至2018年一季度,浙江绿色港航重点支撑项目投资53.41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95%。

在港口方面,截至2018年3月,宁波舟山港宁波港域绿色港口项目完成投资113985.29万元,为创建总投资计划的77.11%。温州港绿色港口完成投资5469.64万元。

在绿色航道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3月,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衢州段)绿色航道重点支撑项目完成投资23.12亿元,是总投资计划的106.00%;杭平申线(浙江段)完成投资33450.78万元,是总投资计划的107.92%;京杭运河(湖州段)绿色航道完成投资13612.50万元,是总投资计划的86.12%。

“在推进生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运用新工艺新技术,争取做到全程绿色施工。”浙江省港航管理局科技信息中心负责人任长兴告诉记者,浙江省港航局相继开展《内河桥梁整体顶升关键技术研究》和《资源节约型限制性Ⅲ级航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将研究成果上升为地方标准《浙江省内河桥梁整体顶升工程技术规程》和《内河限制性准Ⅲ级和准Ⅳ级航道通航标准》,并应用于内河航道升级改造的实践中。项目工程会结合地域特点,采用不同的绿色施工工艺,如嘉兴市结合水网多的特点,采用水上施工代替陆上施工应用;湖州注重文化的再造、历史的传承,把京杭运河沿线的绿化、景观、文化融入航道建设中,全力打造“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舒适美观通航环境。

节能减排提质量

2016年4月1日起,宁波舟山港10个核心港区和江苏南通、苏州港及上海港一起率先实施船舶排放控制措施。如今,这一措施的效果正在凸显。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宁波北仑监测点二氧化硫含量同比下降15.3%,宁波镇海监测点同比下降26.6%,港口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空气质量更好的背后是浙江港航大力推广岸电建设的行动与努力。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与浙江省政府在湖州成功举办了“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现场推进会暨京杭运河岸电全覆盖启动仪式”,并签署了“共同推进船舶港口岸电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浙江绿色发展理念推向全国。

不仅如此,岸电的发展也为船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长湖申线跑船几十年的船主老高介绍,现在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但晚上睡觉却不再枕着“轰隆”声入眠,不必担心柴油发电机水箱中的水烧干……“天气热的时候,岸电桩就是香饽饽,在南浔和城东水上服务区都可以用上岸电,去晚了还不一定轮得上。”老高指着岸电桩说道。

如今,往返浙江湖州、嘉兴的船民,只要船舶停泊在水上服务区,就可以刷卡取电。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湖州率先实现水上服务区岸电“一卡通”,启动了“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工程”,实现了水上服务区岸电全覆盖。

伴随着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的新需求,浙江港航部门顺势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为绿色港航高质量发展铺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核准拆改船舶3577艘,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069亿元。

任长兴告诉记者,浙江港航还狠抓“三不一推”、助推“五水共治”,全面推进“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浙江是国内唯一制定政策对现有100-400总吨内河运输船舶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存储装置进行补助的省份,省内新建100-400总吨内河运输船舶将全部安装生活污水存储装置,2018年全省计划改造1100艘。目前,省管通航水域已建成船舶油污水接收点60处、船舶生活垃圾接收点1400余处,其中浙北航区油污水、垃圾接收点基本实现全覆盖。2017年省管通航水域累计回收船舶生活垃圾600余吨、含油污水2000余吨。

绿色智慧促发展

“哎呀!水上ETC太方便了,我现在根本不用爬上爬下、跑来跑去地报港、缴费,手机上点点就好了,我的船相比之前来说,多跑了很多航次嘞!”6月8日,“浙杭州货00349”的船员在使用“水上ETC”过闸时开心地说。据了解,该系统是浙江首套“水上ETC系统”,正式运行一年来,已通过船舶3万多艘次,过闸吨位1096余万吨,每次节省上岸办理手续时间约20分钟。

近年来,浙江港航部门充分发挥科技信息化作用,围绕“互联网+”做文章,用绿色智慧思维谋划港航生态创新之路,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16年12月,由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研究推出的全国首个绿色内河航道评价指标体系出台,有效填补了国内绿色内河航道评价体系的空白。浙江港航部门还组织完成“浙江港航水运能耗管理系统”、“浙江港航水运能耗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子系统(一期)”,可轻松掌握全省港航能耗数据。

通过智能化节能项目建设,航道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宁波港域,港航部门组织实施了可视化及作业流程优化项目、智能化闸口系统、港口铁路物流调度指挥系统、大宗货物码头生产运营信息化管控平台建设项目等多个智能化节能项目。乐清湾港口生产运营信息化管控系统初步完成散货生产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智能闸口系统建设工作,散货生产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实现了汽车提货过磅无人化操作。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衢州段)正在开展数字航道及船闸调度系统建设,航电枢纽信息化系统实现电站无人值班。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加强科研和标准化工作,依托科技创新助推绿色发展。”任长兴介绍,浙江港航部门将结合《绿色航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浙江省船舶排放监测监管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以及中化兴中原油装船油气回收和新奥舟山LNG国际加注站等交通运输部试点示范项目,总结经验,着力将相关科研和绿色港航创建成果上升为标准规范,为绿色交通创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港航样板。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