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申宏伟 赵光辉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泰坦尼克号”事故导致《国际海上人命公约》(SOLAS公约)的诞生,就是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引导监管方式、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的革新和实践。进入新时代以来,江苏海事局勇立潮头,在新环境、新变化、新问题、新风险中通过新理念、新方法去破解,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创新、探索实践,推动水上安全监管“二次创业”,从顶层设计探索安全监管新理念,着力打造“12345”科学监管体系。
今年以来,常州海事局积极部署落实“12345”科学监管体系相关设施意见及相关导则,结合辖区特点、辖区风险源分布趋势、发展规律,运用“五字诀”和“+”思维,积极探索该监管体系在常州辖区落地生根。
一、围绕“控”字,打造平安汽渡。该局多次推荐辖区圩塘汽渡实施自主监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实现渡船运行监控全过程管理,并且将监控系统接入到该局指挥中心,实现“共享、共治”;同时,该局积极落实“一渡一策”管理手段,帮助渡运单位建立电子巡查、纠错整改追责工作机制。近日,该局指挥中心利用CCTV监控系统结合VTS雷达回波,成功定位“武渡2号”AIS系统显示异常,并及时向渡运单位反馈该信息,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常州海事专业的服务精神赢得了企业赞誉。
二、围绕“防”字诀,严管危化船。该局根据辖区特点,积极开展辖区危化船管控,推动辖区码头单位建立AIS船舶跟踪系统、CCTV视频监控系统。定期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进企业、进船头、进码头,发放各类宣传资料;积极推动“危防小课堂”、宣贯危险品相关知识。2018年2月,辖区正常上行船舶“万众*号”突发火灾,该局迅速响应,立即启动“核管”工作方法,积极利用“五位一体”核管工作原则,开展立体化响应。在日常工作中,该局积极开展辖区危化船锚泊管理,运用AIS、VTS等监管手段,采用“大数据”工作方法,开展辖区锚泊危化船监管:通过分析锚泊船锚泊天数,该局排查确定重点检查对象,为打击长期锚泊、非法作业船舶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船名分析,列出了船公司重点跟踪监管对象,为相同船公司船舶在锚地设定“班长”监管制提供了依据。
三、围绕“严”字诀,积极推动过驳区整治。该局辖区内原有长江内最大黄砂过驳区,在高峰时期,过驳浮吊达到200度艘次,区内管理无序、垃圾随意排放、事故频发。2017年,根据江苏省政府统一安排,该局紧紧围绕“严”字诀推动整治,采用“审、查、核、维、送”协同工作流程,对浮吊驶离前、驶离中、驶离后进行全过程监管;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了工作人员都熟悉工作方法。在过驳区整治和浮吊驶离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四、围绕“警”字诀,确保大桥安全。该局辖区内现有夹江大桥一座,管线桥一座,拟建设常泰大桥一座。该局紧紧围绕“特管”要求,谋划桥区安全监管:推动完成录安洲夹江港区进港专业航标布置,敦促地方政府实施录安洲大桥防撞设施建设;完善大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设立了应急值班室,并和地方政府开展桥区联合应急演练;充分利用夹江集疏运码头开展桥区CCTV巡查,发现违规在桥区锚泊船舶,及时通知现场执法人员进行处置。
五、围绕“禁”字诀,打造全辖区网格化管理。该局根据辖区监管特点,积极拓展“网管”在风险隐患治理的延伸运用:开展对水源地、高洪水位下码头靠泊作业区、季节性通航孢子洲夹江水域、七圩塘专用航道、汽渡水域开展网管化监管、预控;针对辖区水文、潮汐、航道特点,系统分析由于航道弯曲,易形成横向环流、在特定水位、潮位下紊流易出现等特点,对中天码头、通用码头等开展网格化监管,采用CCTV跟踪巡查等手段加大码头前沿水域监管力度,积极探索CCTV视频自动追踪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水源保护区“网管”,并采用“核管”手段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对水源地内设施污水采用“零排放”,积极采用污水进入市政污水主管网等措施,强化辖区内饮用水源地船舶防污染管理,确保水源地安全。
六、运用“+”思维,探索“12345+”科学监管体系延伸。水上监管的主要对象为“人、船、岸、环境”,针对监管要素,该局发挥“+”思维,采用多重手段交叉使用,探索监管手段多样化、生态化:一是利用CCTV加大对码头、桥区监管,加大对靠泊船舶、附近水域通航船舶管理;二是利用VTS、AIS加大对船舶、锚地监管,及时跟踪航行船舶、锚泊船舶动态;三是利用船舶动态系统加大对进出港船舶、船公司监管,及时收集船舶相关信息,达到对应急现场实时指导;四是利用进出港报告系统加大对船舶报港人即船员管理,充分利用报港人手机信息对船舶点对点联系沟通;五是利用“船E行”平台、短信平台对辖区船舶进行点对点服务;六是利用“船讯网”加大对拟到港船舶、事故逃逸船舶追踪。
“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常州海事局在积极践行“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的同时,结合辖区特点,着力破解安全生产“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开创安全监管新模式,提升海事监管的新格局。该方法实施一年以来,险情同比下降65%。在新时代下,该局将积极推动该监管体系运行,并在辖区内水上安全监管建立生态化、交叉化发展,多区域、多系统并行监管模式,为水上安全监管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