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2月14日 星期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北方海区航保服务能力再提升


□ 全媒记者 甘琛 通讯员 白耀正

12月12日,记者从北海航海保障中心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中心紧密结合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开展重点区域测绘,调整航标配布,保障重大活动安全,及时提供了优质的航海保障服务,满足了用户需求,助力了交通强国建设,支持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白洋淀测绘填补空白

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据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树兵介绍,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今年10—12月,该中心派遣测量人员对白洋淀水域进行了全面测量,获取了测区详实的水下地理信息要素,编制了一幅《白洋淀景区海事监管图》全要素标准海图及电子海图,实现了第一次以海图形式绘制白洋淀区域电子图,为船舶安全航行和海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据悉,白洋淀区内水域面积宽广,水道复杂,水下杂草密布,为确保测量数据的精准、全面,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多措并举,对较宽的水道用船载仪器测量,对于码头等树木较多而干扰了卫星定位设备的地方,用传统测绘方式进行补测,确保全面而真实的水深。

该中心还助力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开展了呼伦湖海图测绘工程。今年6—9月,组织人员克服了测区多民族、天气变化无常等因素影响,完成测量面积110平方公里,主测线1025公里,编制了《呼伦湖旅游区码头》(1:5000)、《呼伦湖旅游区》(1:15000)两幅全要素标准海图及电子海图,加速了呼伦湖海事监管信息化进程,提高了防治船舶污染能力,为中俄蒙跨境旅游合作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覆盖北方海区的北斗地基

增强系统初步建成

记者还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海航海保障中心自2015年起,历经四年,总投资2596万,初步建成了覆盖北方海区沿海水域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李树兵介绍,该系统由26个基准站、1个海区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和1个全海区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及专网通信链路组成,是中国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有效覆盖范围内,定位精度平面优于3厘米,垂直优于4厘米,实现我国海上定位进入了“厘米”时代。

2015年至2018年,该中心分两期对北方海区7座RBN-DGPS台站开展了升级改造,在无线电指向标载频上同步播发差分GPS和差分北斗信息,并建设了2座远程监测站,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标准《沿海无线电指向标—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BDS+DGPS)播发标准》,实现了台站远程完好性监测和集中监控管理,实现了台站设备和管理系统国产化,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和助航效能,为船舶航行、港口建设施工等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据了解,中国沿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于2015年启动,拟在全国沿海建设约150个北斗基准站,3个海区数据处理服务中心和1个全海区数据监测服务中心,整个项目预计2020年完成。

水上交通全景三维

导航系统开发成功

2018年,该中心开展了北方区域AIS岸台补点改造项目建设,根据渤海湾地区盲区分布情况,补点建设AIS基站9座,重点实现对黄河口、南港港区、渤海湾中部水域、威海新港、辽宁东部水域的有效覆盖。目前,AIS岸基网络系统已基本实现对北方沿海水域以及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高等级航道的链状覆盖,实现对北方内陆白洋淀、镜泊湖、青海湖等封闭水域的有效覆盖,对于保障水上船舶航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该中心还开发出基于移动平台的水上交通全景三维导航系统,为航海者提供更方便、更形象、更逼真的导航体验。该系统不仅实现海上导航从二维导航向三维导航的升级,而且能够有效利用航海者个人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丰富了航海导航技术手段,将过往船舶、导助航设施、水深水文、碍航物等信息得以形象直观的场景展示在驾驶人员面前,有效解决航海者的航海要素识别问题,为航海者、管理者等建立一个“身临其境”的航海环境,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目前天津港水域全景三维导航系统已具备使用条件。


上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