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港口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7月24日 星期
通州湾港区建设提速
江苏新出海口扬帆待航


□ 记者 顾晓平 通讯员 徐达

近日,记者从南通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南通正从港口建设、集疏运体系构建、产业集聚等方面发力,通州湾港区将按照国际一流水平打造,有望2022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预计到2035年建设成为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集装箱吞吐能力超1500万标箱。

2022年开港运营

在今年5月20日召开的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向与会来宾介绍,“南通正在打造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长江下游江海联运枢纽。”

港口是最具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的交通基础设施,是江苏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为尽快补齐江强海弱、核心港口缺失等发展短板,立足于南通港通州湾港区优越的建港条件、江海通达的交通条件和紧邻经济产业核心的区位优势,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新出海口定位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长三角港口群核心枢纽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集装箱干线港。

江苏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加快通州湾海港建设”。“江苏新出海口建设是南通参与、融入、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核心任务。在围填海获批的基础上,到2022年,通州湾港区起步工程基本将建成,依托港口起步的临港产业项目基本落地,实现通州湾港区开港运营。”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玉峰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江苏新出海口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集装箱运输枢纽功能的港口基础设施及集疏运体系,航运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建成长江下游重要的航运枢纽,成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的新出海口;到2035年,建设成为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枢纽港的核心港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港口和集疏运体系同步建设

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主要包括港口工程、集疏运工程和航运服务建设三个方面。按照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以今年先期建设通州湾港区一港池10个5万吨级及以下泊位、小庙洪5万吨级航道为核心,全力推动港口建设前期工作。

港口工程建设方面,主要包括码头工程、航道工程两个重点。其中码头工程一期建设一港池10个5万吨级泊位、二港池4个10万吨级、三港池2个20万吨级泊位,预计2020年5万吨级码头开工,2022年投入运营。此外,网仓洪10万吨级航道及防波堤预计2020年开工建设,2022年底前竣工,网仓洪20万吨级航道升等工程计划2022年开工建设,2024年底前竣工;冷家沙30万吨级进港航道正在积极开展规划研究。

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江海联运通道均按三级航道标准建设。其中东灶新河—通吕运河—新江海河内河航道,连通通海港区,整治改造段总长33公里,计划2020年开工;通同线—通栟线内河航道,连通九圩港,全长约76公里;红卫河—通吕运河—新江海河内河航道,连通通海港区,全长约80公里。铁路货运通道主要包括通海港区至通州湾港区铁路专用线,一期全长24.6公里,计划年内开工,2021年建成;洋吕铁路全长74.3公里,连通洋口港、通州湾、吕四港3个沿海港区,计划2020年开工。

航运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南通将以码头装卸作业、拖船作业、船舶维修、仓储物流、集装箱堆场、拼箱服务、租赁业务、委托管理业务起步,力争2022年形成以港口服务、船务服务为主的航运服务体系,重点发展船舶运输业、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航运金融、保险等航运衍生服务业,力争2025年形成完善的航运服务体系。

坚持港产城一体化思路

项目自建设启动以来,一直坚持港产城一体化思路。南通市发改委和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联合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开展了《通州湾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工作,确定了“3+1”重点产业,即“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作为通州湾重点发展的产业规划体系。

目前,通州湾绿色精品钢产业基地项目正按照一期800万吨、远期2000万吨规模全力推进,作为江苏明确的沿海钢铁基地优选区域,已与中天钢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总投资65亿元的铁通汽车物流基地项目已正式开工,预计7月下旬竣工投产,将建成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滚装运输基地。此外,华能综合能源基地、清华航空发动机研究院等一批重特大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

按照资源聚焦、设计先行、注重品质、快出成效的思路,通州湾示范区和南通沿海集团组建成立了通州湾城市产业建设推进指挥部,共同加快城市建设。目前,通州湾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已形成成果,城市启动区基本划定,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规正在加快编制,年内实施的44项城建项目已全面启动。


上一篇  下一篇
鄂ICP备05006816号
Copyright@1984-2015 China water transpor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运报刊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8.0下浏览